以中华孝道文化提升乡镇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2018-05-21韦勇政
韦勇政
一、引言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仅得到了良好的传承,还为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新时期,在西方多元文化逐渐融入我国,并且西方多元文化思潮对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孝道文化,并且提倡将孝道文化融入青少年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为青少年培养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引。基于此,在学校组织开展青少年文明素养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出孝道文化的重要作用,借助孝道文化的重要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将中华孝道文化融入乡镇青少年文明素养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华孝道文化在中国具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时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血脉,对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成长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在青少年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中华孝道文化,能够将青少年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提高青少年教学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但是经过我们走访调查及查阅资料发现,当前乡镇农村不孝现象频繁出现,不孝情况堪忧,无法为青少年孝顺思想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以广西一些地方的农村不孝情况的走访调查为例,调查结果显示78.2%以上的老人与儿女分开居住,其中无法保证三餐的老人占6.3%;老人衣衫破旧情况也较为严重,高达65%;大多数老人生活中存在生活必需品不全的情况,占数据75%。而在此环境中,农村老人悲观怨世及想自杀的情绪明显提高,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可见,农村孝道教育社会环境相对较差。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区域相关教育机构并未认识到以中华孝道文化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的重要性。孝道文化的缺失也造成青少年文明意识不足,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的情况下,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培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基于此,在当前背景下从孝道文化入手对青少年文明素养进行培养势在必行。
同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探索中,要将中华孝道文化融入青少年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中华孝道文化的有机渗透,能够从多角度对青少年的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促进青少年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逐步形成,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青少年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的主要攻击对象,只有结合中华孝道文化对青少年实施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才能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社会范围内延伸,保证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培养效果,真正将青少年打造成为遵纪守法、忠于国家和人民的高素质人才,能为家庭、服务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要将中华孝道文化融入青少年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借助中华孝道文化的支持促进青少年文明素养的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
三、将中华孝道文化融入乡镇青少年文明素养培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乡镇青少年培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文化引导工作的支持,只有结合乡镇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制订合理的文明素养培养方案,并将先进的文化思想融入培养工作中,才能逐步将青少年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为青少年培养工作的系统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在学校组织开展日常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要尝试将中华孝道文化逐步融入乡镇青少年文明素養培养工作实践中,增强乡镇青少年文明素养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
1.在地区范围内构建长效教育机制
中华孝道文化在青少年文明素养培养工作中的实践应用需要相关教育载体的支持,只有将中华孝道文化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够形成孝道教育的长效发展机制,保证孝道教育在青少年培养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各个学科中的孝道文化进行挖掘,并且将中华孝道文化融入课程规划中,在学校微信群、校园网站、班级QQ群中加强对孝道教育活动的宣传,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师生群体的日常行为,与学校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孝道教育教学指导,保证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培养效果。这样借助中华孝道文化长效教育机制的构建,就能够增强中华孝道文化对青少年文明素养培养工作的影响力,在提高青少年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保证文明素养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为青少年的未来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
2.在学校内组织丰富多彩的孝道文化教育活动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想真正发挥出中华孝道文化的重要作用,就要促进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强化,在未来将青少年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在学校组织开展中华孝道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结合乡镇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成长特点和学习规律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孝道文化培养工作,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和践行中华孝道文化,为将青少年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对中华孝道文化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乡镇中学结合青少年的成长发育需求,挖掘中华孝道文化中与青少年成长特点相契合的文化元素组织开展了“感恩周”文化活动,并且让青少年以此为核心践行孝道文化。在此过程中,学校为了能对青少年做出正确的指引,组织开展了“为父母节约一元钱”“春晖寸草心,算算亲情账”“孝顺父母歌曲联唱”“我为父母做的一件事”等实践活动,保证青少年能够在学习孝道文化的基础上自觉践行孝道文化,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平,全面增强孝道文化教育的影响力,为乡镇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3.发挥正面榜样宣传和引导的作用
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青少年的成长与榜样的引导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为了能够将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融入青少年管理和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中,就应该在班级中和学校中树立正面的榜样,在榜样的激励和引导下使青少年不断加强学习,为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学校联合本地区电视台和广播台等在学校中宣传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并且组织开展评选“最美孝心少年”“孝顺小明星”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让青少年能够在榜样的作用下加强对中华孝道文化的学习、实践和探索,实现对青少年精神品质的熏陶,真正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青少年文明素养培养工作的目标,将青少年教育成为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高素质人才。
4.将中华孝道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传承中华孝道文化的同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也能借助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实现对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培养,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学校建设过程中,要将中华孝道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机结合,在学校广播、宣传栏和墙壁上宣传与中华孝道文化相关的内容,营造良好的中华孝道文化教育环境,让青少年能够在学校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形成对孝道文化的正确认识,确保青少年的思想认识水平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有效推动青少年文明素养培养工作的优化创新,提高培养效果。
5.逐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的孝道文化教育模式
结合中华孝道文化对乡镇青少年文明素养进行培养不仅是学校的重要责任,与家庭和社会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为了保证乡镇青少年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要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保证中华孝道文化的渗透效果,让青少年群体能够在中华孝道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精神品质,在未来社会建设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学校要增强与社会媒体行业的联系,在新闻媒体方面加强对中华孝道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在乡镇区域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华孝道文化的氛围,让青少年能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接受全方位的德育文化熏染。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将中华孝道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在家庭中家长要主动地对青少年实施中华孝道文化教育和指导,让青少年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相关事物,在孝顺父母的同时也能够关心集体和国家。唯有如此,结合中华孝道文化的应用对乡镇青少年实施适当的教育指导和感化引导,才能够保证乡镇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促进青少年文明素养的逐步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华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乡镇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中,加强对孝道文化的重视,让青少年群体接受孝道文化的熏陶,能够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的文明素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所以在学校开展乡镇青少年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孝道文化的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并将中华孝道文化融入青少年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保证青少年文明素养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兰英.让“孝道”文化走进师生心灵[J].教育, 2017(10):52.
[2]彭启文.关于做好乡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实践探索[J].长江丛刊, 2017(3):113-114.
[3]秦 燕.乡镇文化建设中中国梦的融合与实践探析[J].人间,2015(9):138.
[4]陈杰思.中华孝道的现代转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48-51.
[5]付云雷.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路径选择[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31-133.
[6]李柏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融互鉴——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本源性问题[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學报,2017(5):131-132.
[7]张莉蓉. 论孝道文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5-147.
[8]罗丽榕.论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意义和对策[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