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改革研究
2018-05-21申敏婷
【摘 要】本文基于《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分析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性质,针对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与《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61-04
2012年11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第一批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专业,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教学标准》)。同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同时又以学前教育专业为龙头的师范性高校,《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成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及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一、基于《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性质分析
学前教育是在教育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非常强调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与教育实践能力。《教学标准》明确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用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同时,《专业标准》也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必须以幼儿为本,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具备专业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恰恰是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专业能力之一。幼儿园教师要能够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被定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游戏环境规划、游戏设计、指导与评价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规划游戏场地、准备游戏材料、铺垫游戏经验;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游戏中的表现,根据情况学会多种策略与方法有效介入、指导幼儿的游戏;指导幼儿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做好协商、合作、分享、整理、评价等工作。该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在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同时为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基于《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现状分析
(一)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标准》建议本门课程的开设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对象为专科三年制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等相关知识储备。这为该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便于学生在游戏设计、指导与评价时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但与此同时,该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幼儿园实习的经验,缺乏幼儿园现场教学经验、缺乏师幼互动经验,因此,在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中容易脱离幼儿实际情况,在指导方面无法做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与调整游戏指导策略。此外,作为高职高专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但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基础文化奠基不够,思辨能力不够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以致用的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模仿能力强,但创新精神少;形象思维占优势,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缺乏对理论的深入思考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礎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课程内容安排不符合《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的要求。《教学标准》特别强调“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通过每一层次真实有效的教学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讲专业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于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要求,强调“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但笔者对多所同类院校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发现,实践项目的比例不足50%。而且,本就比例不足的实践项目与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相关度低,这就无法支撑《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中强调的“能力为重”,“切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无法满足高职高专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其次,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的要求。通过同类院校的调研,笔者发现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先讲相关游戏理论,游戏特征与分类、游戏的指导原则与要点等,理论学习结束后再进行相关练习,这就导致缺乏直观经验的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有困难、学习兴趣不高、实践环节无法应用相关理论、整体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最后,教学评价与《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的要求脱节。《教学标准》中建议采用闭卷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重学习结果,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有机结合。《专业标准》中强调“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积极进行自我评价”等。而现实的情况是,课程考核大多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这一评价主体,导致较难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学习品质。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对《幼儿游戏与指导》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求。
三、基于《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改革思路
(一)基于《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内容改革。在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内容的改革上,以《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为指导原则,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充分考虑《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体现对学生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携手教育专家、优秀的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一线教师等共同参与课程的内容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四大学习单元,分别是:幼儿游戏概述、游戏环境创设与游戏材料应用、幼儿游戏观察评价与指导策略、幼儿常见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此外,根据《教学标准》中“实践导向”的指导精神和《专业标准》中“能力为重”的理念,我们在每个学习单元中都设计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73.33%),以保障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具体见表1。
(二)基于《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标准》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专业标准》中强调“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基于对《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精神的贯彻,同时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对象具有“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强,理性思辨能力弱;模仿能力强,创新能力弱;被动吸收能力强,主动探索能力弱”等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本门课程在教学形式的改革上摈弃传统“教师讲授—学生倾听—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强调实践导向,采用“教、学、做、思”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学生通过课堂上“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等过程深入理解相关游戏理论,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再通过实训室模拟、幼儿园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实践验证、反思提升”,最终提升游戏的设计、组织与评价能力。每个学习单元都按照“学生亲身体验—深入理解原理—学会举一反三——实践检验反思”的教学思路开展,保证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先行,借助具体的案例和游戏,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进行亲身体验、实际感知;在学生调动和积累相关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适当的讲述法、案例分析法,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相关原理;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教师给出相应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等形式,根据原理,举一反三地设计与组织游戏,灵活迁移所学知识与理论,最终完成实践项目;最后,通过实训室模拟教学、幼儿园现场教学等形式对完成的项目进行实践检验,检验过程中,学生相互观摩、分析讨论,相互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总结、提升经验。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其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三)基于《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教学标准》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强调“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的有机结合”。而传统的课程考核更加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考核内容上更多地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难以衡量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师德修养。而“专业能力、师德修养”恰恰是《专业标准》中特别强调的。因此,在考核的时间上,我们注重其持续性,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强调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统一,从学生的平日表现到期末考评都作为一个持续的考核过程;在考核的空间上,从校内课堂这种较为封闭的考核空间转向校内课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现场相结合的更为开放、真实的考核空间;在考核的主体上,将单一的教师评价改革为“主讲教师评价、实习指导老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在考核的内容上,从原来的重理论考核改革为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既强调理论的掌握,又强调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考核时间、考核空间、考核主体、考核内容上的全方位改革,让我们逐渐形成“立体多维、考练结合、以考促练”的考核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
《教学标准》与《专业标准》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引,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逐渐形成“教、学、做、思”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强调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原理、举一反三、实践反思,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入、持续学习;考核模式的改革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持续性,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在“用”的过程中检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思考,可以更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幼兒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8)
[3]庞丽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2(7)
[4]刘瑞军,曲芳,符蕾.基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3(2)
[5]韩妍容.张晓梅《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J].教育探索,2014(7)
【作者简介】申敏婷,女,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游戏、早期教育。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