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肿瘤,化疗药物落伍了吗
2018-05-21许青
许青
在当今肿瘤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别是在分子靶向药物与新型抗肿瘤免疫类药物已经“夺尽眼球”、出尽风头的肿瘤治疗领域,传统化疗药物的地位如何?是否已经落伍?未来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如何體现?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患者与家属都十分关心这些问题。
独领风骚数十载
化疗药物通常分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作为后者,铂类药物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投入临床使用的一类抗癌药物,铂类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后,与肿瘤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形成Pt-DNA复合物,引发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直接产生抗肿瘤作用。自1978年顺铂上市以来,许多新型铂类药物相继研发问世,包括卡铂、草酸铂、奈达铂、洛铂等,在临床治疗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抗肿瘤作用。称其占据了化疗药物的“半壁江山”,似乎也不为过。
应该说,以铂类药物为代表的损毁肿瘤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的传统细胞毒性药物,依然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然是传统手术、放疗、化疗治疗肿瘤的主力军。
顺铂针对于肺癌、卡铂针对乳腺癌、草酸铂针对于胃肠恶性肿瘤、奈达铂针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洛铂针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等,都起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譬如顺铂与卡铂在肺癌化疗中的地位,当可用“首屈一指”一词形容。
在靶向药物问世后,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合模式。特别是与新型靶向药物的联合,更发挥出其抗肿瘤的重要作用,譬如在与贝伐单抗联用的方案中,草酸铂成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打一线药物,在手术后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方案中则是绝对主力,丝毫不显落伍之征兆。
如何应对副作用
化疗药物治疗作用显著,毒副作用也各有特点。顺铂的肾脏毒性与致吐不良反应、卡铂的降血小板作用、草酸铂的周围神经毒性、洛铂的骨髓抑制影响,都是肿瘤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是特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进行针对性地说明,以进行预防。
对于接受顺铂治疗的患者而言,要足够量的“水化”,也就是说包括输液在内的每日液体和电解质的摄入量要足够,基本标准是至少保证每日2 000毫升以上的小便,可以减轻肾脏负担并可增加疗效;而另一困扰患者的强致吐作用则需要专门特效药物进行预防控制。
草酸铂的周围神经毒性,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和处理往往会给患者造成较长期的不良影响和生活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肢端刺激和麻木感。预防措施是不能接触冰冷的液体,如不可用冷水洗脸、不可喝冰水,不可触碰冰冷的金属制品等,此外及时地给予营养神经的预防性药物也十分必要。
至于引起骨髓抑制和血小板降低的卡铂和洛铂等,及时地检测血常规,有针对性地给予刺激骨髓造血的刺激因子治疗,可以防止因此导致的感染、出血等不良预后。
治疗地位牢固、毒副作用可控,基本上可以说是对上述几种药物的概括。但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问世,未来人们可能会重新组合、评估、定位上述细胞毒类药物,但是有一点至少可以确定,在肿瘤综合治疗的队伍里,您一定还会见到铂类药物的身影。
(作者每周一、五上午有专家门诊,周三上午有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