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咕咚的新探索
2018-05-21吴梦涵
吴梦涵
我最焦虑的时候,就是看到公司没有变化。”咕咚创始人兼CEO申波创业8年,一手打造起的这家公司,其主营方向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从做智能硬件到建运动社区、做平台,再到做生态。
2018年2月,咕咚宣布获得2 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以此加大对智能可穿戴设备、AI等硬件和技术的投入,布局线下新零售、打造品牌等。
“善变”的咕咚不是喜欢变,是市场、对手、用户推动团队变革。它的身上折射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工具类App的生存路径。
关于工具类App的想象
2013年底,申波失眠了一段时间,他觉得“压力太大了”。
卖了3年的咕咚手环,业内已经小有口碑。这一年手环收入上千万元,占到公司收入的一半。申波却表明要放弃手环业务,理由是手环处于价格市场,企业进入门槛低。创业公司没有渠道优势,在价格战里落了下风。
申波是围棋业余初段选手,在读书时经常和同伴切磋,也练就了战略判断和大局观。这是他能预见的结局。然而转变来得太剧烈,公司有不少人因此闹离职。
压力随之而来:两年没有融资,穿戴式设备刚刚兴起,决定放弃手环又没人支持,“有段时间睡不着觉是常态。”
到2014年下半年,小米推出了售价79元的一代手环。彼时,放弃了硬件的咕咚,已经将重心转移到咕咚App上,将方向调整为“运动社交”。超过50人的团队精耕内容和运营,引导用户在平台上产出、消费内容。
当年为了获得第一批用户,申波在微博上搜索关键词,比如“Nike+”,看到谁在用就私信他们,用了整整两个月。恰逢2012年刮起奥运风,苹果App Store关注运动应用,将咕咚设为首页推荐,咕咚因此获得了不少种子用户。当然,还有一部分是从手环转移而来。
2014年3月,咕咚获得深创投领投、中信资本跟投的A轮6 000万元融资;11月,又获得来自海纳亚洲、软银中国的B轮3 000万美元融资。资本们看重的,是“咕咚运动”的战略布局。
从跑步这一细分领域切入,咕咚花费了4年聚集6 000万用户,到现在已拥有过亿用户及数万大V,在平台上交互。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用户在增长,数据源源不断,如何激活这些数据,如何打通线上社交和线下运动的链条?于是,线上马拉松、线上自行车赛事、线下城市微马、冰雪项目等应运而生。“咕咚”这个品牌也从一款跑步App发展到覆盖和运动相关的场景。他要做的是“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这就是咕咚的全民运动生态系统。
到2016年,咕咚在全国各地累积了超过20万个运动团,举办各类线上线下赛事超过500场。
人们已经不能用“一款运动App”来定义咕咚了。申波的逻辑是,App要跳出单一的功能性牵制,否则很难做大,线上流量枯竭也会挡住公司的去路。现在,它是一个开源的平台,一个基于运动概念的生态系统,系统的A面是对接、满足关于全民运动的人和事;生态的B面是由此获取运动数据,持续完善移动支付、智能硬件接入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2016年5月31日,C轮5 000万美元融资如期而至。走到这一步,咕咚的目标一直很明晰:通过全民运动生态系统,打通5万亿元价值链的上下游。
市场需求引发同行共振
2017年初,咕咚推出了咕咚智能跑鞋等系列产品,通过AI技术科学指导用户运动,帮助用户减少损伤,保持更安全、更高效的运动。
申波给它赋予了覆盖刚需场景的使命,“我们有内容,有用户,有终端,还有完整的生态。我们不但做了运动耳机、运动服,跑鞋也是运动必备……”这位创业者也越来越意气风发,穿着自家的跑鞋活跃在跑团。
同年9月,咕咚发布了第二代智能跑鞋。同时,这款颇具概念色彩的产品开启京东众筹,销量超出预期238%。
奥运竞走冠軍王丽萍穿着咕咚的智能跑鞋,出现在咕咚城市微马上海站,跑完全程并给跑鞋盖戳,让这款跑道上的“新物种”吸引更多运动爱好者的关注。
《2016年可穿戴智能运动产业大数据报告》显示,近80%被调查者认同健康监测和数据记录功能,超过90%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听说过可穿戴运动设备,仅有6%专门研究过各类品牌。
智能运动设备还没有形成高渗透的强势品牌,这是新品牌的机遇。它也成为咕咚继广告、赛事活动等盈利点之后的“第三极”。申波将售卖咕咚硬件产品的电商定义为流量入口之一,2015年底,它就开始试水电商,和运动品牌合作,代销产品,从月交易额几万元、几十万元,到现在月交易额上千万元。咕咚通过OEM方式做自有品牌装备,包括跑鞋在内的产品,目标消费者的画像非常清晰,帮助企业在后续开发新产品,充实生态链时,做更完善的决策。
数据、生态、盈利,咕咚的进化路径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注脚。玩家们在完成原始用户积累后,苦思冥想着如何覆盖更多的用户场景,如何打破工具App的盈利困境……
2018年3 月 19 日,久未露面的 90 后创始人王宁在Keep三周年发布会现场,宣布推出线下健身空间和品牌,并发布了第一款智能跑步机。无独有偶,悦跑圈已经收购了11家公司,集中在康复、跑步培训,和内容杂志方面,还投资了4个做线下赛事的公司。
运动类App探索盈利模式的路径大致相同,但未来可能会有不同的宿命。用户才是行业的第一生产力,每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否给他们带来高价值,才是竞争核心。
投资人点评
从工具到生态的共鸣
■文/周晔,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人群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高价值垂直人群。咕咚通过聚焦运动人群,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打造了一个从工具到社区到消费级运动品牌的运动生态圈。近年来,咕咚通过布局新零售、打造有科技感的运动消费品牌,有希望成为智能运动行业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