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链 驱 动 式 实 验 教 学 资 源 优 化 建 设
2018-05-21陈晓梅钱吴永
陈晓梅, 武 戈, 钱吴永
(江南大学 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0 引 言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实验室硬件建设已经获得长足发展,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在教学硬件和计算机辅助教育技术方面的差距。目前,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正向系统化的虚拟仿真实验和远程网络平台方向前进,国内对虚拟仿真实验的研究正处于扩散和上升趋势。目前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还是以软硬件模拟环境为主,教学方式以课内模拟仿真实训为主,而实战型“体验式”教学只能限于部分优秀学生,虽然每个专业都有企业实训环节,但体验实际效果难以控制,由此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带有较强的精英化痕迹[1]。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也面临着迫切需要解决实验资源不均衡的问题[2],如何突破资源限制,创造更多体验机会,提高实训效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值得思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1 凝练中心特色,形成驱动教学资源优化建设项目链
我校经济管理训练中心以质量工程项目为主导,凝练项目建设特色,以教学改革项目辅助研究,引导条件建设项目申报与实施,以成果推广为媒介,强化辐射示范作用,拓展建设思路,申报新的质量工程项目,实践层递建设目标,形成项目链驱动式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并形成良性循环。中心项目链驱动式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建设路径是将教学研究、资源建设、实验实践、示范辐射融为一体,互馈互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见图1)。
图1 江南大学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建设项目链
2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虚拟仿真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
以资源嵌入与内涵建设为主导,外延拓展与氛围营造相辅助,通过“校企-校校-校政-师生”四协同集成资源拓展外延,以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实习基地等四平台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以跨专业虚拟仿真耦合、研究性虚拟仿真耦合、开放式虚拟仿真实践、质量工程与教改项目链驱动等四机制强化内涵建设,以中小企业论坛、半月坛、科创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等四途径营造学术氛围。按照“全程贯穿、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了“一个宗旨、三个层次、三大模块、五个环节、五大系列”的“体验式”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其中“一个宗旨”是根基,“三个容,“五个环节”是手段。这一体系以虚拟仿真为手段,以协同培养为途径,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课程与专业的界限、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3],使学生丰富实践体验,活跃创新思维,深拓理论知识,全面提高人才的胜任力。
图2 虚拟仿真体验式“三创”实践教学体系
3 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虚拟仿真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胜任力培养目标,创新递进培养思路[4-5], 融入“实验实境实战”教学理念,通过识别整个实践教学活动链条中的关键链,进行实践教学流程再造,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架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有机融合的综合平台[6],构建基于虚拟仿真体验式实践教学新模式(见图3)。坚持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讲授相结合,理论升华与理论应用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于一体。通过“情境创设→主体体验→评价体验→迁移体验”的过程,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逐渐熏陶,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具有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创业教育育人效果。
图3 虚拟仿真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4 建立“多维—立体-交互”式虚拟仿真“体验式”实践教学平台
根据创新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趋势,结合学院20多年来积淀的教学特色和经验,调整课程体系和优化课程模块,垂直集成教学实践资源,开发适应创新创业要求的虚拟仿真实践课程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集成、梳理,突破时空限制,建立“多维—立体—交互式”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强化课程基本要件建设,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师生交互探索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前瞻性、实践性、适应性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7]。
(1) 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以专业性与普适性并存的灵活格局构建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弱化区域特色,提高设备利用率;契合学科特点,通过服务器集群,终端多系统适应,虚拟桌面云等,适应并发需求,提高数据容量和网络流量;多功能实训场景集成建设,经济利用实验空间。中心现构建了十大仿真实验教学模块(见图4),支撑专业实验实训课程63门,实验项目253个。通过网络实训平台集成仿真教学资源,提供24 h无间断服务,有效地支撑课内集中实验、分散实习及自主学习环节的仿真实验教学。
图4 实验教学资源平台
(2) 实训教学资源平台。通过虚拟仿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践性环节,实现专业知识交叉融合,就业或创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见图5)。经过多方调研结合培养目标定位,经管类所有专业第4学期开设2周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目的是引导创新创业,培养全局观念,了解专业内涵,认知行业范畴,为后续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方向。二、三年级短学期3~4周实践性环节校内实训,选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进行专业综合性实训,强化专业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沟通能力[8]。每年通过2次虚拟商业社会模拟运营大赛,让学生在环境中体验,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对抗,在对抗中协调,实践创新创意创业整合,专业跨域性融合、学科链条性交叉,实现应用性技能与发展性技能无缝连接[1]。
图5 专业融合与创新创业
(3) 研究性教学资源平台。中心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搭建了学、仿、研、训综合性资源平台,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服务于教学、实验、科研、创新训练、毕业论文等,将科研纳入虚拟仿真实验课堂教学,拓展本科生的课程内涵,提高学生自主建构能力,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9],实现递进培养人才的目标。平台包括:科学软件模块(如SPSS、AMOS、EVIEWS、PLUS、Risk等)、科学软件学习网(如AMOS、Stata、Maple、ArcGis、Nvivo、R、CGE、SAS、RISK等课程)、多媒体仿真平台(Flexsim多媒体仿真实验平台)、仿真平台(财务分析、理财规划、信贷业务等)、建模平台(集教学、实验、研究、交流、应用为一体的经济金融建模平台[10],支持Matlab、SAS、R等。)、资讯平台(如Wind资讯金融终端、CSMAR等)、科创平台(包括中小企业论坛、半月坛、科创训练营、大学生创新训练等),见图6。
图6 研仿结合与研教资源
5 多元途径,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
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自主探索中心特有的基础上,以行为经济学为突破口,建设研究型实验项目虚拟仿真平台,注重人才内涵培养;建设跨专业综合实训仿真平台,实现专业群体验式仿真实训教学;以大学生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助推体验式“三创”人才培养特色。
(1) 跨专业虚拟仿真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背景、以现代企业经营为核心,有机融合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开放式平台,吸引多专业,多学科有创业热情的同学进入虚拟商业社会模拟运营仿真,营造校园创业氛围,散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协同能力、决策判断能力、设计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实现学生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同时创造学生创业孵化的良好环境;以复合型课堂作为联系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桥梁与纽带,实践专业教育和学科渗透[1,11],在学生科创活动、产学研一体化能力的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教学科研研究对区域与行业经济的贡献度等方面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同时通过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平台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2) 研究型虚拟仿真耦合。综合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12],加强研究性资源平台建设,设计研究型仿真实验项目,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证分析能力及科学实验能力[13],提高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科研素质,为将来能够更好地从事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4]。引进著名高校和产业界师资,将国际国内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及时融入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14]。创新叠加递进式研究型项目库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以叠加递进为理念的研究型项目库管理服务平台,凝练与课程实验教学形式互补,具有一定超越性、前沿性的实验项目库,并根据专业发展前沿定期更新,与社会应用接轨。
(3) 开放式虚拟仿真实践机制。通过搭建虚拟仿真网络实训云平台,融合无人值守硬件开放平台,以24 h开放服务实验实践教学,支撑课内实训、分散性实训、自主性学习和创新训练,支撑师生、校际、校企、校政协同的资源开放共享运行机制。
(4)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集聚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采取“课程实验+仿真实训+科创训练+社会实践”的培养方法,争取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学生的实验实习。有效整合本区域优秀企业家资源,采用“1+1”模式(即一个企业家对接一个班级)聘用“企业家辅导员”,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有效搭建实习平台,模拟职场体验,拓展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无障碍对接。
虚拟仿真体验式教学模式,从知识层次深度、知识体系广度、教学模式维度、创造性思维,互助合作精神五个维度推动了实践教学改革[15];以成本低、效率高、教学互动灵活、可扩展性强、操作安全、高度开放、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降低教学风险等特点,解除了实验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了实践教学应用广度。虚拟仿真体验式实验实践教学是经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6 结 语
项目链驱动式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建设具有继承性、实践性、研究性和创新性,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拓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是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科学定位、合理规划、效益管理、示范辐射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红雨,闫广芬. 师生认知视野下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问题描述与改进策略 [J].教育发展研究, 2016(5):72-79.
[2] 瞿 曌.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高教论坛, 2004(1): 79-81.
[3] 董国豪,罗明华. 论转型地方本科高校淡化学科的理解维度[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2):43-49.
[4] 张 敏.金融学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101-102.
[5] 李佳敏,杜芳芳.科层控制抑或专业自主——大学教学管理的问题审视与改革路径[J].高教探索,2016(5):64-68.
[6] 北京方宇博业科技有限公司.跨专业校内综合实习平台建设方案[R].北京:2012.9
[7] 胡新萍.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3(4):37-38.
[8] 张 玲.基于学生主体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9] 李 静.教学科研并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54-56.
[10] 刘馨蔚.互联网金融迈入平台经济时代[J].中国对外贸易,2014(3):56-57.
[11] 许 娜.经管类跨学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255-257.
[12] 张绍文.大学学科竞争力研究——以“985工程”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13] 王 锋,刘传哲,陈权宝.金融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2009(5):108-110.
[14] 王宏月.斯坦福大学的崛起研究(1945-1970)[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15] 高金丽.创客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