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车身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2018-05-20翟静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翟静

摘要:现代学徒制引入高职教育,并进行课程教学试点,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创新改革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学校车身维修技术专业在新的教学思维下,如何制定可行的、符合社会现实要求、符合国家关于职业教育要求、符合行业和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车身维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1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

2015年8月5日,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经专家评议,165家单位获批成为试点单位,其中试点地区共17个。试点单位包括地市人民政府、多种行业的优质企业、高职院校、中职院校,还有行业协会。2015年9月,首批多地区、多专业、多名现代学徒制学生开班。对试点班级的学生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参加企业实践生产,多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一共有203家单位获得审批通过,其中高职院校试点单位154家,占了全部试点单位的将近8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的非常迅速,由第一批试点单位的政府、行业、企业三家均分的态势,转变成以高职院校为主导进行推进的形式。

现代学徒制是依靠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共同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那么,对于高职汽车类车身维修技术专业,在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带动下,该如何进行人才培育呢?下面我将以我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车身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研究。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我们高职教育来说,应该从单纯的重视知识学习,转变为重视价值观的教育;从传统的学科教学走向综合育人;从孤立的道德教育,走向所有任课教师参与育人,走向教学全过程育人。怎样培养汽车人才,培养什么样的汽车人才?那就是从死板的知识传递走向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我们今后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要始终以培养学生应具有的适应终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重要任务,开启素质教育新的阶段。

二、坚持“工匠精神”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专注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一种精神品质。车身维修工匠作为当今新时代工匠,不仅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其“工匠精神”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还被赋予更多新的内涵。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热爱精神,热爱生活,热爱汽车,热爱汽车文化。车身维修的工匠不仅要懂得通过双手打造或修缮车身,更应该自我产生兴趣,享受车身维修的全过程。其次,应培养学生具有坚持学习,不断钻研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随着车辆以消费品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车身保养维修的行业也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更新迅速,就要求从业人员的不断学习鉆研的精神,尤其对于新兴汽车美容、修复、装饰的行业,更需要学生具有超高的技术,与此同时,更要具备精益求精的态度。

三、坚持“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相一致的培养目标

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开发制定车身维修的职业标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并且能够引导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合理性、有效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

车身维修行业发展比较快,技术更新以及相关维修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客户群体对于车身损伤修复以及车身美容的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实际的车身维修相关的职业标准不相符或者说出现不一致现象。这就要求重新定位教学的培养目标,使得职业标准能够与市级教学标准对接。

可采取企业实际调研方式,细分车身维修技术工种,细化每个工作的职业要求和技能要求,对照职业标准制定详尽的教学标准,开发或修订课程体系,在校企共同协作下,研究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如汽车钣金技术、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涂装修复技术、汽车焊接技术、汽车色彩学与调色等等专业课程,使得课程体系更加具有针对性。

四、制定分阶段的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与企业合作,工作和学习结合,其鲜明的特征是校企联合双元育人,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从招生角度来看,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员工。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四位一体化、三阶段育人模式代表职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分阶段育人模式可以采用三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年学生在校培养,主要任务由校内教师承担,负责根据企业的需求教授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第二阶段:第二年学生与企业导师共同在校和在企业教学实践培养,主要任务是校企“双导师”共同实践对接教育,完成学生由学校教育逐步向企业教育培训为主。第三阶段:第三年学生在企业入职前的培训,即准员工角色,由企业主导完成生产实践工作。

五、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结合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融合具体企业的岗位标准,制定分阶段的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童剑锋.浅谈职校汽车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7(6):104-106.

[2]周霞,阮志南.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育研究[J].教育观察,2017(16):64-65.

作者简介:翟 静(1982-),女,辽宁鞍山人,汉族,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车身维修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研课题(2017JY21)。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