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布局优化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

2018-05-20吐尔逊艾山米热地力米吉提

新疆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区划贫困县区域

吐尔逊·艾山,米热地力·米吉提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乌鲁木齐 83000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 830049

新疆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存在盐渍化、荒漠化等威胁,而新疆区域又属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的农业地区。因此,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工作中既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又同时满足当地建设、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明确各区域的农业功能定位、发展地区循环经济、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功能区划是重要前提[1]。

1 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布局

农业生态经济主要涉及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和生态资源价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等四个重要方面的生态经济问题。农业生态经济区划是以区域总体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的总体功能出发,根据其自然资源结构,技术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状况,即按照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及其功能的地域分异规律,并按区分析其生态经济类型的特点、结构功能及其与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内在联系,揭示生产、生活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农业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加速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2 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布局原则

2.1 战略性原则

以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区域大农业系统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

2.2 区间差异性与区内同质性原则

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而且应当体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统一性、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的统一性以及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

2.3 综合性原则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协调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建立具有典型意义的农业生态经济模式。

2.4 区域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原则

在维持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协调好周边不同生态经济模式的互补协作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益。

3 农业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选取

在进行农业功能区划的过程中,依据地域性、相似性与差异性、综合性、主导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充分考虑区域农业生态条件、农业生产结构现状等要素的基础上,从地域分区导向和社会经济功能导向两个层面来权衡,并选取有代表性、能体现区域功能差异的指标构建农业功能区划指标体系[2]。本文认为新疆深度贫困县农业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选取大体上应考虑地域层面的指标(生态潜力指标与环境干扰度指标)及功能分区层面指标(经济指标和人文指标)两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新疆深度贫困县农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

4 结论和讨论

对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进行循环、高效开发利用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探索区域农业生产的空间功能定位是实现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农业功能区划的研究,客观区划与优化区域农业的主导功能和发展方向,有利于突出区域主体功能、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及经济发展[3-5]。因此,以深度贫困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所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和最优综合评价模型等进行分析,探讨各县农业功能空间分异格局,开展农业生态经济区划与布局优化,提出深度贫困县因地制宜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应生态建设措施,为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分配与布局、区域农业调整、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早日实现脱贫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区划贫困县区域
分割区域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区域发展篇
基于GIS的深圳市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