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效果分析

2018-05-19支修益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肺叶预见性肺癌

宋 岩,支修益,胡 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北京市肿瘤研究所2015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居于首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总发病率居各种肿瘤之首,由肺癌导致的相关死亡率也是第一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已成为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1]。手术治疗主要是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并达到根治目的。预见性护理(超前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新理念,即结合疾病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2]。本文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在我科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Ⅰ期9例,Ⅱ期46例,Ⅲ期35例;鳞癌56例,腺癌34例。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方式为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百分比>55%;神志清楚并自愿参加本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6~77岁,平均(60.2±1.5)岁;对照组男 29 例,女 16 例,年龄 45~78 岁,平均(61.3±2.1)岁。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常规宣教,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按医嘱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指导,评估患者状态、了解患者需求,宣教呼吸功能锻炼与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雾化吸入的目的及方法。介绍术前检查注意事项、术后饮食、肢体功能锻炼方法等,了解患者掌握情况。可采用宣传册、讲解、录音、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便于患者学习。(2)呼吸道干预:于患者入院当日进行气道准备,雾化吸入,教会有效咳痰的方法,每日两次腹式呼吸、缩唇呼吸锻炼,10分钟/次,通过这些训练强化患者呼吸功能,避免肺泡萎缩[3]。术后全麻清醒,即可雾化吸入并通过扣背、压迫气管、刺激咳嗽等方法,协助患者咳嗽、咳痰,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疼痛干预:为减轻术后因管道刺激,手术损伤肋间神经或其分支,深呼吸、咳嗽及变换体位等引起的疼痛,可应用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在刺激作用于机体前进行镇痛干预[4];半卧位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让患者咳嗽时按住伤口或双手抱胸,减轻震动;术中实施肋间神经冷冻术以减轻术后疼痛。(4)活动干预:术前运动,如步行、上下楼梯、扩胸、下蹲呼吸等,10~30分钟/次,2次/日;术后将一根布条在床尾打结,患者借助布条坐起,做抬臂、抬肩、举手过头等动作,10遍/次,3次/日,鼓励术后第一日下床活动,根据恢复情况,制订活动计划。(5)饮食干预:术前进高热量、高蛋白、容易消化的食物。全麻清醒后6小时即可进食,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确保糖尿病患者血糖在控制范围内,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6)心理干预:于患者入院当天进行入院介绍,使其熟悉病房环境,减少陌生感。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需求。护士主动介绍术后相关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目的和术后锻炼方法,增强患者信心,减轻紧张情绪及心理压力。(7)预防并发症:肺癌术后由于肺叶被切除,故容易出现低氧血症、肺不张等并发症,应加强呼吸道管理,适时低流量吸氧,控制输液速度,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止肺内感染、心律失常。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术后一个月内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生情况。(2)采取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4部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3)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如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4)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10分,>9分为非常满意,8~9分为满意,6~7分为一般满意,<6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4%(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各项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各项得分比较(±s,分)

组别 心理功能30.4±3.5 38.2±3.3 2.74<0.05对照组观察组χ2值P 45 45 n 躯体功能22.1±3.1 39.4±3.6 3.78<0.05社会功能33.5±3.1 37.8±3.8 2.37<0.05物质生活状态22.0±3.1 29.5±3.1 2.68<0.05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胸膜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4。

3 讨论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n对照组观察组χ2值P 45 45引流管拔管时间(h)64.7±8.5 54.2±6.5 3.63<0.05住院时间(d)15.9±3.8 11.1±1.5 2.39<0.05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肺癌是临床发病率、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手术会对患者肺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以及因对手术的焦虑产生的心理负担。

随着临床技术的提高及医学生物模式的改变,人们不仅关注手术治疗效果,而且重视术后生活质量,因此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模式,是保证术后康复的关键。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指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见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通过分析判断现存问题给予护理干预回避风险,获得效益最终的受益者是患者[6]。

本研究重点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主要有: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膳食;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和宣教,增强其治疗信心;呼吸道管理,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强化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性;超前镇痛,充分重视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每日进行疼痛评估,依药物半衰期按时给药,在血药浓度高峰时为患者做治疗护理,增加舒适感;术前积极锻炼,术后早期活动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癌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极为重要,本研究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对患者身心状况、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建华,游庆军,翁鸢.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2(5):412-414.

[2]周秀芳,刘东英,孙爱英.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87-89.

[3]孔轻轻,沙永生,赵岳.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880-882.

[4]蒋金娣,桂波,王美青,等.术毕单次注射帕瑞昔布钠对布托啡诺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J].临床麻醉杂志,2012,28(4):324-325.

[5]邓海梅,彭丽丽,林育超,等.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34(20):162-163.

[6]谭小辉,黄美玲,罗珊,等.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肺癌患者安全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82-83.

猜你喜欢

肺叶预见性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