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励我行(上

2018-05-19冀青艳整理

青春期健康 2018年10期
关键词:廖俊波将军榜样

■ 文 本刊记者 冀青艳(整理)

编者按:

2017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振奋人心。为了人们更加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凝聚社会正能量,我们特开设《新时代 新征程》栏目,为广大群众奋勇投身新时代、接力建功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展进程经历了不平凡的五年。五年间,每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他们心怀国家、忧国忧民,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们不畏困难、乐观向上,成为了身边无数人学习的榜样;他们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龚全珍: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1957年,龚全珍跟随甘祖昌将军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将军扛起锄头当农民,将军夫人发挥专业特长当上了乡村教师。当老师是她这辈子最乐意做的事情,她把心思都花在青少年的培养上。30多年间,没有人记得她去了多少学校,讲过多少课,但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报酬。她是一位好老师,兢兢业业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并把这个当成自己兑现入党誓言的最好实践。

龚全珍有时候会笑称,自己是从令人羡慕的将军夫人,变成了扎根农村的普通老太太。转头又说:“其实,我的身份并不特殊,但却肩负着一份特殊的责任,那就是把祖昌永葆本色、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为了这份特殊的责任,她总是把身边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疾苦,尽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为了这份特殊的责任,她教子从严,树好家风,从来不向组织上提要求,7个孩子谁也没沾过“将军后代”的光;为了这份特殊的责任,耄耋之年的她又和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一起办起了“龚全珍工作室”,帮助居民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多年来,龚全珍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工资的绝大部分都拿去资助学生,一生淡泊名利。

吴金印:太行公仆 永不退休

1968年,20多岁的吴金印背着铺盖上了太行山,到狮豹头乡任职。进山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有的老人活到六七十岁还没有下过山,没有见过大平地,以为天底下只有山。看着群众碗里的饭,汤水泡野菜,尝一口,没有盐。吴金印打心里头难过,发誓一定要帮助大家摘掉穷帽子。

在狮豹头工作的10多年间,他带领群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1987年,吴金印调任卫辉市唐庄乡党委书记,又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田,兴办了无氧铜杆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唐庄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年轻时当上乡党委书记至今,吴金印一干就是40多年,尽管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却一心想着乡里的群众,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他这股劲,从没松懈。

廖俊波:拼命三郎 鞠躬尽瘁

2017年3月18日晚,大雨如注,奔波一天的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当场不省人事。建瓯市人民医院的急救室外,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上百名同事和朋友苦苦守候,但他最终仍未能醒来。这位深受同事和民众尊敬的优秀干部,以如此方式走完了年仅48岁的一生。

“樵夫”是廖俊波的微信名,他的一生也正是俯首甘为“樵夫”、为民披荆斩棘的一生。

在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廖俊波创造了“政和速度”,在一个传统农业县建起了省级工业园区,掀起了一场改写农业历史的“工业革命”。到南平市任职后,廖俊波始终奔波奋战在工作一线,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曾经3天跑4个省份、会见6批客商。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以来,他组织开展“新区建设攻坚战”,共推动了39个项目的落实……

廖俊波还经常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喝大碗茶,群众都说“廖书记没架子、没官气”。他坚持在一线推动工作,口头禅是“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他把忙碌的工作当成乐趣,几乎每天都只睡四、五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在工作中,廖俊波经常鼓励干部“只要是为了南平的发展和群众的利益,不要怕犯错、有责任由我担”。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政党不能没有标杆。以榜样为镜,向榜样学习,朝榜样靠拢,必将在全社会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凝聚奋发进取的磅礴力量,为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保障。

猜你喜欢

廖俊波将军榜样
我家的“将军”
将军
廖俊波
将军驾到
“十年后,我陪着你。”——廖俊波和妻子的最后道别
将军完婚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