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变式训练提高高三政治复习课效率
2018-05-18龙桂珍
龙桂珍
摘 要政治科高考能力立意的特点越来越突出,高考复习如何提高主观题解题能力?我们的策略是变式训练,它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借鉴理科教学的成功经验,针对学生复习阶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变式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与示范下进行解题训练。本文以2014年高考全国I卷政治试题第38题为例,在变式训练理论依据、重要性、变式类型、变式原则等方面作了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变式训练;设问变式;情景变式;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52-03
高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高,能力的形成,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更离不开长期科学有效的训练,没有训练,基础知识得不到巩固,思维得不到训练,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科素养的培养得不到落实。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提高能力。但是过多的练习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练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能否有一種既能让学生减负又能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呢?笔者认为,变式训练既可以活化知识,夯实基础,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提高高三政治复习课效率。本文以2014年高考全国卷I政治试题第38题为例,在变式训练理论依据、重要性、变式类型、变式原则等方面作了探索与总结。
一、变式训练的含义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新知识的建立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与这样的两条相符合,那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灌输的。第一是合理联系,即知识固着点及其性质,存在合适的潜在距离;第二是实质联系,即换一个形式去检查,也就是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是以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中通过变式的方法改变知识、情景和问题的角度,让学生探索知识和情景中隐蔽的本质特征,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它依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学习”理论,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方法的优化,提升复习效率,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科能力。借鉴理科变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思路,政治教学的变式训练是指以某一典型例题为母题,针对学生在易错易混知识点、审材料和答题方法方面常常出现多次反复错误的,通过变换情境、知识或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和情景中隐藏的本质特征,学会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摆脱题海、激活思维、提高应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
二、变式训练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活化知识,夯实基础
变式训练的核心是结合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情景材料或某一种答题方法设计一系列的变式,将相关联的知识、情景材料和答题方法联系起来,在老师的引导示范下,反复练习,举一反三,来探讨知识生成的过程。高考政治试题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出题灵活,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三政治复习备考中,既要立足于课本知识,又要精选各种典型例题。运用各种变式对典型例题进行训练,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挖掘和延伸。用典型例题编成变式题进行训练,最大可能地覆盖多个知识点,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有利于摆脱题海,促进迁移,提高效率
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如果我们不用‘题目的变更,几乎是不能有什么进展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练习题时,不能就题讲题,对涉及知识和方法面广的试题,要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地变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宽展思路,横向联系,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扩展与迁移,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高三政治复习课中发现,大量单一的、重复性地做题不仅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反而会令学生厌烦。但如果通过变式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对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一个情境材料进行多角度地深入思考,达到吃透一道题,会做一类题,悟出一些方法的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思维和提高应变能力
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的大量重复性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失去学习的热情,产生思维定势。但通过对旧题的归纳、比较和变式,可以让学生对旧题产生新鲜感,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因为变式实质上是一种创新,它以思维训练为重点和主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恰当地变更,比如改变问题的情境、设问的方式或是改变思维的角度,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应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对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三、变式训练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的运用举例
(一)设问变式
设问变式是指在背景材料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换设问中的知识、主体和题型,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来探讨答案的变化。
1.相同模块不同知识点的变式
例一:(2014年全国I卷。38)
材料1: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作出明确的规定,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批事项……
结合材料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本题要求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有关知识来答题,政府的知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但学生对有关政府的整体性认识方面还存在缺陷。他们往往只会运用政府某一方面的知识来答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讲评这一道题时,先与学生一起回忆和归纳政府的相关知识:
然后引导学生从政府的其他知识角度进行变式,如:
变式1:结合材料1,运用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如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变式2:结合材料1,运用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变式3:结合材料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人大和政府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
三个变式和原题都属于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变式1、2和原题要求用政府的知识去解答,变式3要求用与政府有关的相关知识去解答。在设问变式中,运用相同模块不同知识点的变式设问,通过一个背景材料,覆盖了政府的相关知识,结合时政热点进行知识整合与深化,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体系,有利于摆脱题海战术,提高复习的效率。
2.不同模块相同角度的变式
在相同情景材料下,运用不同模块的知识,设置相同角度的题目进行变式训练,这样的变式训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模块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能更灵活地运用不同模块的知识点思考相同的问题,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例二:(2014年全国I卷。38)略,同例一。
在学生答完原题后,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运用哪些模块的知识设问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问题,成为问题的设计者,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热情高涨地讨论后,提出了用不同模块知识的设问,列举两个典型的变式:
变式1:结合材料1,请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义。
变式2:结合材料1,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义。
两个变式和原题是在相同的背景材料下,运用相同的设问角度来分析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义,因为知识角度不同,所以思考角度和答案组织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变式训练,在比较与探究中,掌握不同模块知识间的异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有利于学生总结意义类题型的解题规律。
3.设问中的题型变式
考试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于各种题型总是不能精准地审题、规范地答题,不能全面地得分。这就有必要运用相同情境相同材料,从相同或不同知识角度设置不同题型的设问,让学生对给出的材料信息,用不同的题型去分析材料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同或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例三:(2014年全国I卷。38)略,同例一。
原题属于意义类型的题目,在学生答完题之后,鼓励学生从不同知识角度,不同模块知识设置不同题型的变式问题,典型成果展示如下:
变式1:结合材料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变式2:结合材料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济学依据。
变式3:请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为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变式1是体现类的题型,变式2是依据类的题型,变式3是措施类的题型,这四种题型是高考政治主观题出现几率较高的题型,将这四种题型放在同一材料背景下进行变式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材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复杂情景材料的能力,提高应变的能力。
(二)情境变式
情境变式是通过变换情境材料中的关键词,设问不变,求解答案变化。情境变式的依據是知识具有情境性和复杂性,只有在真实而又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才能促使学生全面而且深刻地掌握知识和解题规律。
1.寻找规律型
学生对答题方法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通过设计不同背景材料同一种题型的变式题,让学生先依样画葫芦,从巩固方法上过关。这种变式训练,能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情景中总结答题规律,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少而胜多的效果。
例四:(2014年全国I卷。38)
材料2: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规定放宽市场准入的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
结合材料2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这题属于关系论证类,即A通过B对C的意义,这种题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须通过变换不同的情境,设置同类型的题型让学生练习,在举一反三中掌握关系论证类题型的解题规律。
变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要进行三大调整:一是调优产品结构,二是调好生产经营方式,三是调顺产业体系……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如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增来加农民收入?
变式题和原题虽然背景材料与设问的表述不同,但都是关系论证类题型,答题思路的实质没变,有共同的答题模式,即A通过B从而有利于C。这种变式能让学生在背景材料与设问表述不同的情况下快速利用已有经验掌握关系论证类题型的解题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2.破除经验型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存在一个常见问题:“经验主义”,越是熟悉的题目越是对题目的限定熟视无睹,忽视材料的解读。“经验主义”是备考后阶段值得注意的问题,随着大量的、各种题型的不断演练,一方面,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得到唤醒和巩固,另一方面,由于某些知识点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学生逐渐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解题时凭借“经验主义”,忽视对新情境的分析,缺少旧知识与新情境的联系,解题时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结果是越熟悉的题,学生却答得不好。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组变式题帮助学生纠正审题上的缺失。通过对变式题的分析找出题目的异同,从实例中体会审题的关键性,克服“经验主义”。
例五:变式: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了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规则……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与原设问对比,两道题的知识范围、设问类型和角度都相同,只是背景材料不同。学生在作答时,照搬以前的答案,脱离材料,没有针对材料作答。通过运用设问不变变材料的方式训练,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背景材料在作答时的重要性,不能照搬以前的经验,破除经验主义。
四、变式训练的原则
(一)典型性原则
变式训练的题目应具有典型性,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纲的要求来选择试题变式,变式题目要少而精,难度和深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还要便于情境、设问、知识、主体等的变式,能让学生通过这道题从不同角度对知识与方法有更深的理解,形成解题规律,达到吃透一道题,会做一类题,悟出一些方法的效果。
(二)目的性原则
进行变式训练不是随意地设置变式问题,增加学生负担,要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考点进行变式,要在知识的易错易混点和学生的困难点变式。这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多研究课标、研究新教材、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的变化,以更好地指导高考备考复习,使变式训练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参与性原则
变式训练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学生在变式训练中处于主体的地位,在教师的引领示范下,自己尝试对所练过的试题进行变式,在变式中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自己悟出解题方法,潜能得到了发挥,获得了学习的快乐,感悟到成功的体验。
(四)灵活性原则
变式其实就是创新。采用变式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变换情境、设问和习题形式,改变重复性的机械练习状况,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训练质量和学习的效果。但是,采用什么形式的变式方法和以什么内容变式,要根据试题类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程度作灵活安排,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熟练掌握各种变式的技巧,根据教学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制订最佳变式方案,以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曾祥春,杨心德,钟福明.变式练习的心理机制与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06(08).
[2]吴小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抓手——变式训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
[3]黄先华.回归全国卷高考省份临考冲刺策略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0).
[4]陈国有.以变式为手段减轻学生负担[J].化学教育,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