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旋转花开彼岸
2018-05-18沈敏娜
沈敏娜
摘 要鉴于《图形的旋转》这一内容容量大、思维层次高、难理解的教学困难,笔者尝试从简明的目标定位、简要的素材选择和简化的环节设计入手来进行课堂实践与深度思考,力求化解“旋转”的教学难点,追求简洁、清晰、流畅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图形旋转;数学教学;简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29-01
正愁选择哪一篇课作为优课的内容时,突然发现《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生动活跃的操作活动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维含量,可谓集“优点”于一身,于是笔者果断地选择《图形的旋转》作为优课的内容。本着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定位,对“旋转”进行第一度的分析后,便毫不犹豫地对其进行了第一次的教学实践。在认识了旋转的钟面后,笔者进行第二環节旋转作图的教学。
课件出示例题:画出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师:请仔细观察,课件上的三角形是怎样旋转的?课件演示。
师:那这两个图错在哪里呢?(学生一片沉默,过了几分钟才有学生举手)
认识旋转这个环节上得比较顺利,但到作图的环节就卡住了,很多学生不懂如何作图。尽管学生在生活中能观察到旋转现象,而这节课是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因此,学生的认知经验极为贫乏,造成了绝大部分学生的作图困难。究其原因,有三点:1.教学内容的理解难;2.思维层次的要求高;3.教材编排的容量大。
为此趁热打铁,笔者对“图形的旋转”一课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基于学生学情进行了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鉴于以上问题分析,结合新课程课堂改革的理念,拟定了实施路径三条:首先,简明目标定位。目标的设定凸显知识技能目标,将空间观念、审美能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渗透其中并加以落实。其次,简要学习材料。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棒代替教材呈现的多种素材,增强素材贯穿整堂课的整体性。最后,简化环节设计。将图形旋转三要素融入在图形绘制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整合教学环节。下面笔者来具体谈谈自己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和进行的教学实践。
一、简明教学目标,凸显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规划课堂教学全程的起点,也是反思教学、审视课堂效果的基准。笔者结合上述的情况,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和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将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绘制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简要学习素材,整合教学资源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影响了不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避免出现以上现象,应该精选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效。(1)用小棒代替时针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材料。(2)通过小组合作将小棒拼成活动角和三角形。
三、简化教学环节,紧扣教学主线
教学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载体,为了达成课时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紧扣主线,层层递进。首先,结合线段旋转方法的教学,进行旋转中心的教学。其次,结合活动角旋转方法的教学,进行旋转角度的教学。最后,结合三角形旋转方法的教学,进行旋转方向的教学。
(一)借助线段旋转方法的教学,理解旋转的中心
用小棒代替时针和风车作为学生探究旋转三要素的素材,避免了多种素材给学生造成的认知负担。将小棒按不同端点进行旋转,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旋转的中心决定旋转的位置。
(二)借助角旋转方法的教学,理解旋转的角度
分别将活动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和180°,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旋转后图形的位置与旋转的角度有关。将三角形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进行对比,加深了学生对旋转方向的理解。
(三)借助三角形旋转方法的教学,理解旋转的方向
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方格纸上画旋转90°的图形时,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转一转,再画下来,然后讨论三角形上的两条边转动了哪里,由此逐步引出画图步骤。
对于课堂容量大、学生理解困难的课,我们可以试着可以用“简约”的理念去设计我们的课堂,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更大探索的空间,或许课堂会因为简约而精彩。所谓“简约”,《辞源》上的解释就是“简易”“简单”。但从其广泛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出,“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在去繁就简中又极其完美地保留了事物本身的经典内核。
在《图形的旋转》这一课例的教学实践和深度思考中,笔者也在追寻着“简约”课堂的足迹,目标简洁明了,环节简化自然,指导简要到位,媒体简单实用,语言简练深刻。简约而不简单,既表达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又是基于“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
参考文献:
[1]刘璇.小学数学图形旋转教学的问题探析[J].林区教育,2013(11).
[2]樊秀娟.小学数学图形旋转教学的问题[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