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生活化德育研究
2018-05-18蔡游
蔡游
摘 要 学校德育管理就必须开放视野,挖掘资源,社会实践活动就成为生活化德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实际状况还需要作进一步细致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探讨适合个别差异的学生需求的德育生活化实践。
关键词 德育;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12.9,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9-0029-01
德育走向生活,德育重心下移是时代对德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就必须开放视野,挖掘资源,社会实践活动就成为生活化德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即对此作出一些探讨。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形式化倾向急待改革。主要表现在德育实效性低下,道德教育中人们常常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过于强化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视它的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忽视了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种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因此,德育重心下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依托实践载体,推进德育生活化就成为探讨德育实效的重要课题。
德育生活化强调生活是德育的目标,同时生活又是德育的途径,通过生活体验,让学生实实在在体验作为社会个体和公民所必需具备的基本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判断与素养。德育生活化对学校的要求,就是学校要开放管理,积极构建社会资源,引导学生有序参与社会资源的生活体验,以达到德育的最终目标。
我们认为,社会资源是学校开放办学的必需资源,社会实践的过程渗透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德育依托并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当中,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转变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德育:即以現代生活为中心,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代生活资源,通过主体道德生活实践,促进主体道德自律体系的自主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德育。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通过教育学会生活,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二)现代德育实践观。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道德都必须服从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所以道德本质上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某种固定的观念,道德教育的核心乃是培养儿童批评性探究能力,而不是机械的品格训练,强调发展儿童的道德理性和道德实践,培养真正的行为习惯。
(三)主体教育思想。人在道德上的发展和完善,其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行为养成来源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其本质是主体性的。我们在研究中应该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的主体。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思考的原点。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的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生命意义。由此,学校设计的任何教育活动都应关注的是生命的主动发展。教育要让人的整个生命系统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增强文化底蕴的社会责任感。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与反思
课题实施两年以来,先后共策划实施了10多个实践项目,学生参与率100%,人均参与项目达到10次。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德育生活化的目标得到了落实与深化。总结两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肯定和总结的:
(一)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品质得到提升。学生的审美、社会交往、自我保护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二)德育生活化的社会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一方面,学校和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建立了良好的大教育资源合作网络;另一方面,社会实践关注了家庭的共同参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和参与,提高了家校合作的基础。
(三)教师在参与和策划德育生活化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极大扩大了教师的德育视野,增强了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增强了教师对学生和家庭的服务意识,有的促进了教师发展。
(四)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补充和扩展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范畴和领域,积累了综合课程建立和实施的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德育课程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在实践当中,我们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活动当中表现的品质与其真实生活所表现的品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也屡有表现出不尽人意的行为,这些行为本身说明德育生活化所面临的实际现状,我们不能用社会实践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来证明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准。
其次,社会实践接触的资源——人、事、物都比较广泛,自由度较高,因此,在管理、安全、行为约束和社会支持上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和策划。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