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

2018-05-18康亚斌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初中物理

摘要:本文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针对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对利用生活现象创设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现象;问题情境;意义;原则;策略

现今的教育发展,已经从原来的单方面的知识传导转换为多元化的素质教育,而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的研究、兴趣、思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而结合生活现象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去思考物理知识,这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从多方面思考自身的物理学习。

一、 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的问题情境创设,其在一定程度上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也就是说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其内容与学生认知程度还有些隔膜,这就会让一些学生缺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欲望。而结合生活现象的问题情境创设,首先能够消除这些隔膜,在最大的程度上让学生对物理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学生自然会对这些问题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 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的创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可是寻常的问题情境由于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很难发挥问题情境真正的实效。结合生活环境的问题情境,除了能让学生从物理角度思考问题,还能从生活的角度去研究物理知识,让学生能对中心观点提出更多的问题。

(三) 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把物理问题看成是围绕概念的问题,将知识看作是封闭的,错误地认为学生只有死记硬背才能够强化物理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知识与学生自身认知之间的联系。将生活现象与问题情境结合,就能有效引导学生解释生活本真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物理知识的踪迹,继而让他们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以多元化的模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 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相关原则

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通过四个方面的原则进行概括。首先是发散性原则,教师在问题情境的构建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细心研究知识的切入点,保证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身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其次,教师要从发展性原则的角度构建问题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当选择那些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构建有关物理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再次,是要尊重适度性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对知识理解的能力,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最后,就是要尊重熟悉性原则,而这也是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原则。问题情境在设计中,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角度出发,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现象作为基础,让学生借助已知现象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实质。

三、 基于生活现象的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 教师要掌握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时机

掌握有效的时机,能够有效地调动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时间点上来进行。

首先,课堂导入中的情景创设。在课堂导入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问题,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赋予课堂良好的开端,为生活现象的问题情境创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升华”前,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让湿漉漉的衣服干得更快些。这种问题能让学生针对知识的思考更加的深入。

其次,在知识关键点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比如在“人耳聽不见的声音”教学中,在有关次声波的理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地震的种种现象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最后,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总结阶段的问题情境创设。在这个环节的问题情境创设,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可以结合物理所教的内容,来让学生思考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二) 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就是要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探究意识,而结合生活现象能够让学生的猜想更有深度,提高其自身探究的质量。比如说,在学生学习有关力学、振幅、响度的关系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工具,制造小实验,通过现象让学生明白其关系的内涵,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直尺放到讲桌边缘,通过不同的力度拨动直尺,让学生聆听声音的不同。还可以将一粒糖果放到上面,通过不同的力度,让学生观察糖果被弹出去的距离。这样就能够给学生的猜想疏导出一个正确的方向,让他们从生活现象中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 结合生活现象,诱发学生思维的发散

生活现象简单易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思考、再发散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杠杆”的教学中,在基础知识教学完毕后,教师就可以这样构建问题情境:“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工具都是利用杠杆原理开发的,其耗费的力气与作用都各有千秋,谁能够举一些例子?”有的学生说,指甲钳、扳手、撬棍都是较为节省力气的杠杆,筷子、镊子、剪子都是比较费力的杠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抛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它们为什么有的费力、有的省力。在思考的过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围绕杠杆的省力与费力进行交流。学生经过交流也不难得出,费力或省力都与杠杆的长短有着关系。

四、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自身探究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结合他们容易明白的,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生活现象来完成,继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林生.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J/OL].华夏教师,2017(11).

[2]赵娜娜.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3]赵东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康亚斌,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四门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初中物理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