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8黄兴华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翻转教学中职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提高其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需紧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教学是“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将翻转教学应用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中。

关键词:翻转教学;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

当下是一个互联网、微商、物联网、云等多元素交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这一变革促使人们在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要不断创新,因此,翻转教学应运而生。《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提高其教学质量、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需紧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教学是“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将翻转教学应用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中。

一、 翻转教学的概念界定

对于翻转教学的概念很多专家、学者都予以了界定,基本上达成共识的是翻转教学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来实施教学活动。换而言之,翻转教学是通过课前学生按教师提供的学习视频或课件来自主学习,课堂中将教师预留的“作业”带入课堂交流、讨论或实践操作,课后总结、反思、巩固、强化。

二、 翻转教学的意义

(一) 翻转教学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课堂中,都是强调“以老师为中心”,虽说现在一直在提倡“双主模式”或者“以学生为中心”,但基于我国国情下的教育背景,实际上收效并不明显,而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这一点。

(二) 翻转教学翻转了传统师生角色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直都是知识的传播者,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向学生传授着经久无变动的教学内容,而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记,完全处于机械的、被动的状态;而在翻转课堂,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接受能力掌控自主学习的节奏,可以回放、暂停、快进,不必担心因为精力不集中而漏掉知识,经过反复思考,课中学生会对知识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课后运用知识自然信手拈来。此时教师的角色真正实现了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的转变。

(三) 翻转教学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流程

教学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统课堂在教师的教上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功夫、精心研究怎么导入、如何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呈现新知、怎么讲授新知,甚至连拓展思考题也事先设计好,知识的内化也完全依赖于课内外的题海战术。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教师的设计之中,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是学会了,而没有实现会学。翻转课堂则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

三、 翻转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的应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化特点较强,同时课程难度不高,自学难度不大,这都为实施翻转教学提供了可能。随着翻转教学模式的提出,笔者不断学习并加以利用,不能说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但在具体应用上倒是积累了点经验。

总的来说,课前教师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录制5-10分钟为宜的课例片段,借助视频、音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学生在看视频自学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回看、重复看,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来掌控上课的节奏。看完视频后,课中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结合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请教老师,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内容的学习和深入探讨。学生课后可以反复播放视频,巩固深化知识。

具体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而言,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师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课前教师录制教学视频或制作教学课件,共享到网络,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讲到基本的办公软WORD文档的处理时,教师可依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对于不常用的工具和操作不必面面俱到,以实用为主。如:新建空白文档、命名文件名、保存、页面设置、排版、插入表格等內容以视频或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长度适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将视频或课件共享到网络上,学生通过手机、Pad、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网或扫描二维码下载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当然可以在课件或视频中布置一些习题或知识拓展题来检测自主学习情况和拓展学生思维。

(二) 课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实践练习。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解理论并展示操作,学生课后练习或课中仅有短时间的练习机会,而翻转教学恰恰相反,高质量的学生活动需要在课堂内完成。一般包括:学生自主创建内容;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针对不同的学习项目,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实践。比如:Powerpoint主要通过案例的设计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制作、如何插入图片、如何更改艺术字体、如何插入动画效果、如何添加声效等,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以开展制作比赛,评比出一二三等奖,教师适时适当地参与讨论并对学生的活动予以点评。

(三) 课后师生总结反思。《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学生也如此。教师反思教的如何可以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反思学得如何可以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成长,总之,反思是教学双边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比较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教师讲授理论占据了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使得学生课上实践的时间很少,而课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很少有同学利用课后时间来上机操作,而翻转教学颠覆了传统教学,这给课堂留有了充足的实践时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学习、多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晓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

[2]周晓宏.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6.

作者简介:

黄兴华,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商贸学校。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翻转教学中职
翻转课堂在大学数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开发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