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究

2018-05-18王雪楠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摘要:数学思维在人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小学培养数学思维就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规律,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质。本文就数学思维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以及分析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并给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一、 数学在小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我们觉得数学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直接套公式便可以得出结论,但是在中学、大学呢?好像原来的简单逻辑不再适用,而且数学不只是一门理科学科,学好数学,对其他学科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个人对于数学的作用罗列了以下几点:

1. 能够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十分考验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数学也是一个培养人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一个人接受新知识的起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一旦有了自己的思维,就会觉得越来越简单。

2. 能够开发智力。小学学习阶段是智力开发的主要阶段,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认知,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3. 能够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就是指能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并且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知识。

二、 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有好坏之分,人学习数学的能力受家庭因素、外界因素以及先天因素等影响。有些学生天生领悟能力、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一般人强,对数学知识掌握比较快速,并能熟练应用于答题中;但是也有一些同学掌握不扎实,只能靠死记硬背,学习起来特别吃力。对这些同学来说,如果具有数学思维,那么也是可以熟练掌握数学这门学科,所以数学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体现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学习不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各种素质的过程。对于数学的教学,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有数学思维。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数学思维,那么对学习数学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的过程,只有数学思维的培养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2. 判断力体现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由最初的懵懂无知到最后能够判断真假,这都是学习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数学中,最直接体现判断力就是数学考试的判断题了,还有就是学生能够判断老师授课的正确与否,对一些问题要敢于质疑,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3. 数学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在数学学习中温故不只是简单地回忆知识,还有就是对知识的归纳整理以及对学习方法、类型的总结。归纳总结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就是总结能力,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

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人的学习生涯起着很大作用。数学思维能力应当注重学生在想象力,还有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方面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尤其注意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基于此提出我的建议以及看法。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一门课程最首要的就是对它产生兴趣。作为小学老师应该牢牢抓住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找他们感兴趣的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正确应用他们的好奇心能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在讲解图形时,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道具,让学生认识,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热情。

2. 从具体到抽象来认识事物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数学又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这就需要老师用感性的方法去认识抽象的事物。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以生活中的实物着手,然后再脱离实物,最后上升到抽象认知。感性认识的积累最后达到质的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理解事物的前提;直观是抽象认识的信息来源。例如在讲授坐标的概念时,应该以地图引入,让学生可以去直观想象,然后对坐标概念进行认知。

3. 精心设置问题

提问是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手段,借助提问,能够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向,使学生能够借助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需要精心设置问题,以问题形式带动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最小公倍数中,除了各自特有的质因数之外还要找到共有的质因数呢?这是一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4. 注重知识点的联系

小学数学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需要在不同的知识点间形成网络体系,在形成网络体系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老师需要不断地回顾和总结,在部分学习完后,将练习题、复习题进行讲授,并且联系旧知识回顾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深化。在一章结束后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总结,然后老师进行修改,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网络结构,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除法与分数的意义相比,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比值的基本性质之间也有着很多相同点,在讲解这些知识后,教师还应当总结各项基本性质,以便于帮助学生将思路理清,将知识点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思维。

5. 注意联系交流沟通

这里的沟通不只是“师师交流”,还有“师生交流”。老师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关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可以互相提出见解,就某一课的讲授可以进行探讨,可以互相听课,然后提出意见,老师们互相学习加以改正,提高课堂效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足,也可以使老师起到反思作用,以此不断提高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建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J].吉林教育,2014(21).

[2]李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中华少年,2015(26).

[3]李玉平.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考试周刊,2011(75).

作者简介:

王雪楠,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