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插图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

2018-05-18陈虹

考试周刊 2018年44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教学运用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一大优势在于灵活结合初中学生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在编排中采用了相对而言较多的教学用插图。这些教学插图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的直观呈现相得益彰,尽可能地发挥了插图载体的容纳以及承载功能。课本将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展现于学生们面前,带领学生走进一个精彩万分的地图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因此,加强插图教学,应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或成为实现课堂教学预期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地理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课本插图;教学运用;问题探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材与旧版的教材相比较而言,加强了活动探究性,加大了信息阅读量。除了在教材内容的文字叙述上做到了更加简明化、通俗化、生动化以外,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和培养学习兴趣。编入了大量的彩色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十分生动、易理解、且既保有趣味性的同时还兼具启发作用的优质素材。从事地理教学的工作者们应合理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加强和完善教学过程,积极调动学生从插图中汲取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在高度重视课本插图进行教学探究的基础上,反复斟酌思考细节方面问题,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果。

一、 課本插图的范畴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有许多各种类型、大小各异的地图、地理图表、照片以及漫画等。这些图、画、表和照片,通通属于课本插图范畴。课本插图作为地理教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地理课本从内容和形式上区别于其他教科书的最显著的特征。从插图类型上来说,以地图(地理事物及现象分布图)、漫画、示意图、统计图和景观图以及史料图这几大类别为主构成了地理教材中的插图。由于以上每种插图都在教材中发挥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因而在日常教学中与其相对应的教学处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二、 课本插图的运用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略显枯燥的文字叙述往往不是很感兴趣,而对清晰、绚丽且生动有趣的彩图漫画产生兴致。针对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这一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学生们普遍存在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鼓励学生在课文插图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新内容。例如在学习巴西热带雨林保护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课本图3-42“被砍伐的巴西热带雨林”和“四幅漫画”等插图,然后设置问题:巴西这个国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学生可知动植物资源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为什么我们将亚马孙热带雨林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肺”?对于全球而言热带雨林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通过插图向学生清晰地展示目前这片雨林正遭受无情的毁坏。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交流讨论:面对乱砍滥伐热带雨林这一现象,谈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热带雨林?归纳出人类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以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要兼顾注重经济与环境两方面效益,要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节课教材虽然内容较难理解,但通过这样有计划地恰当地运用插图教学活动,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一是拓展开发学生想象空间能力。地理教学的一大鲜明特点是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性。众所周知地理知识的分布需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将地名和地图紧密关联起来便能够更好地展示地理知识的分布特点。分布知识在离开地图的情况下会被架空,因而空间概念也无法很好地建立。教师要在注重引导学生以观察以及想象等形式使得地图形象化的同时还应注重把握各类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掌握其体现的地理规律。二是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记忆能力。它能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原本散落的知识内容得到整合。地理课本插图作为课本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能发挥补充解释课本相关纯文字描述的作用,实现图文结合帮助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既能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们的地理视野。此外,解读插图,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统计图是清晰反映地理事物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类重要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分析降水量柱形图以及温度曲线图来思考得出该地气候类型特征,从图中读出气温和降水特点并与所记忆内容对号入座,从而判断出气候类型。

3. 发挥德育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从课本插图中汲取地理知识,利用地理插图使学生接受来自于知识的魅力与美的熏陶。从一些代表性的景观图和照片中培养审美观念,从富有深刻思想教育意义的漫画中思考其所体现的现实意义。例如“小鸟的悲哀”反映了人类谋求发展乱砍滥伐树木破坏环境使得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啊,地球出汗了”!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温室效应”。“我转不动了”反映的是人口太多的问题。从这些生动形象的各式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它具有直观形象,寓意深刻,学生在对漫画进行认真阅读中,解读出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危害和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

三、 课本插图的探究

1. 以图设疑、导入新课

巧妙利用插图是出众的开头方式中的一种代表,教学中直接以教材插图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进行思考探索插图所展现的知识和内涵,很大程度上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

离。例如学习“西亚”一课时,倘若按照教材原封不动地讲解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自觉自发参与思考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若能利用好插图这一好助手,收获的教学效果将截然不同。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而不是首先阅读教材中的文字,然后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图2-20涂深色的区域其位置具有怎样的特点?(2)不妨大胆猜想这一特点对其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3)经过思考后,你觉得此处的植被、河流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会有什么特征?颇具悬念的几个问题,带领学生走进区域,认识自然界中地理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的联系,探索地理规律。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之后再与课本中的文字内容进行比较。学生从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单单只有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还包含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

2. 按图索骥、探索规律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是面对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如果仅凭言语解释说明,可能解释了半天学生仍然不能深刻理解。而若利用诸如插图这类形象事物,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本中有些教材插图并未附有文字解释说明,教师则需要对这一类插图进行仔细分析,具体地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例如在讲授长江一课时,绘出长江的干流简图同时引导学生在教材的长江水系图上一起动笔,自长江的发源地起一路绘至入海口之处,讲解到何處就画至何处。首先说明长江干流所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以及流经的主要地形区;继而再讲解长江上、中、下游如何划分,将宜昌和湖口这两处用不同彩色笔注在干流对应位置上;紧接着介绍长江的支流,边画边讲哪一些支流处于上游,而哪一些支流处于中游;然后解释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具有什么特征,并标记于恰当的对应位置上。原本简单的地理插图不再是静止而呈现出动态的感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观察力,增强了大家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习主人翁意识。

3. 以图小结、浓缩知识

学完这一节课,一定要带领学生学会在图上进行小结,努力实现地理知识“从图中来,到图中去”这一教学目标。如学习“中国的疆域”这一节课时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相对而言较多。关于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我国濒临的海洋以及我国的相邻国家等重要知识点,在学习时都要积极指引学生读图与记图。在进行课堂小结时将全部的知识分别对应到图1-3“中国的疆域”上十分重要。

教师只需要在黑板或多媒体上展示下面这一幅图,学生面对地图,一起总结课堂内容。例如:(1)我国的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并看图思考得出所处纬度位置以及海陆位置所具备的优越之处;(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及我国陆地总面积;(3)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以及濒临的岛屿和半岛、我国大陆海岸线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4)陆上疆界和我国的邻国等等。

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要贯彻插图教学理念,尽可能合理地利用课本插图,挖掘地理插图的“说话”功能,鼓励指引学生将课本中的地图和文字充分利用与结合,既发挥文字表达简洁清晰的优势又充分利用地图内容丰富且直观形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通过学生的观察、认识、思考与记忆和形象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而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陈虹,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城北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教学运用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探讨
浅谈小学语文问题探究教学法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