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
2018-05-18张金苹
摘 要: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随着高校校园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产生巨大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具体的教育策略,以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
一、 引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随着大学校园网的迅猛发展,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心和多媒体阅览室都一般设置计算机终端。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与网络紧密相连,网络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网络信息混杂,既有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而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必然会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因此,在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二、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 容易導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差
近年来,中国网络发展迅速,互联网接入数量迅速增长。在互联网上的人数逐年增加,其中,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所以易受外部思维的影响,如果大学学生在网络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思想和文化的指导,接触负面的思维,思想价值观荷人生旅程都会受到影响。
(二) 容易淡化学生的法律观念
互联网环境并不构成一个系统的法律规范,网络的行为主要取决于用户的道德责任和意识。因为网络行为有一定的虚拟性,在虚拟世界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武断的创作角色,或者是欺骗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际信任危机。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意识的泛滥和道德责任的弱化,使大学生道德法律观念的弱化也变得容易。网络传播的不良价值观和信息将动摇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行为,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混乱。
(三) 容易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综合简单的文本,或静态的画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传统的阅读模式是学生阅读书籍的想象和发散思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网络中学习,但信息的抽象形象,也导致了学生忽视思维方式的精华,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形象化诱导学生看到的倾向只是表象,这也使学生过分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阻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 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它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权威地位,由于信息的优越性,在教育过程中树立威信更容易,也容易受到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各种公共或内部信息。这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一些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或英语教育,在网络时代很难获得信息,而繁忙的工作也使他们不能花时间去学习系统。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难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 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占领思想教育阵地
使得校园网络系统更加完善。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高校可以建立校园内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成有机结合,有助于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通过思想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够在网站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弘扬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学校可组织专家制作教育强、思想高、兴趣强的教学软件,从而使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发挥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在课堂上轻松愉快。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能够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可以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思想教育,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进步。
(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转变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摒弃传统教学的束缚,结合网络时代的发展优势,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沟通,探讨思想与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帮助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也成为他们的导师,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信任他们的老师。通过改变教育者的角色,实现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可以在心理上接近教育者,在这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教育工作者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心理。
(三) 把握文化发展主旋律,进行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是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工作者应创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互联网空间,积极促进网络的积极活力,通过传播我们党的政策,培养学生的思想。通过传播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实施,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问题和形式意识的问题,通过明确的评论,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优秀文化,开阔眼界,同时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孙淑利.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思政工作思考[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
[2]段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N].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张菁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
[4]李卫平.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作者简介:
张金苹,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