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心锁 幸福成长

2018-05-18岑小平

关键词:幸福自信心自卑

岑小平

【摘要】 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不但令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而且陷于自卑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丧失进取精神,毁掉自尊心和自信心。本文以一名五年级男生的自卑心理为例,从个体、家庭、学校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辅导策略,通过形象改变法、积极暗示法、成功储蓄法等多种方法运用,取得了良好的辅导效果。

【关键词】 自卑 因素 策略 自信心 幸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012-02

0

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强处,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脸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结巴;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因而厌恶他人。

形成自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从个体的、片面的向抽象的、较为全面的认识过渡。儿童逐步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根据一些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开始从对自己的表现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的内部心理品质的评价。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不但令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而且陷于自卑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丧失进取精神,毁掉自信心。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健是五年级的学生,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他的话,那就是“安静”。他上课从不举手,有时溜神长达十几分钟,也从不违反纪律。下课后一个人呆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愿加入到其他同学当中,这完全不符合五年级男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他的作业总是比别人作得慢,而且质量也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尽管他加倍努力,但成绩还是远远地落后在其他同学的后面。最让人心疼的是,总是听到他因一些小事就说:“我记性真差!”“我真笨!”“我很没用!”“我真是黑仔(方言)!”我尝试与其进行单独交流,他总是低着头,声音压得很低,眼睛也从不敢正视我。我发现这个孩子不是单纯的内向,而是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

二、个案分析

引起小健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原因,也有家庭和环境原因。

(一)个人因素

1.自我评价过低

自卑的学生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如果经常拿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追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概全。小健经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看不到自身的长处,对自己百般挑剔,对自己的短处和缺陷进行夸大的评判,因而悲观失望,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2.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我不行”的心理定势是一种自我损害的心理倾向,它会使自卑者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常常怀疑自己的目标和能力,在自己刚确立目标的一刹那,自己第一个把自己给否定了,丧失行动的动机。小健凡事都把自己定格在“我不行”的范围,从而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

3.生理上的欠缺

在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缺陷的小学生,常会有“自惭形秽”的心理。如有的学生长得太胖、口吃、有雀斑等,他们害怕这方面的缺陷被人发现,若因此受到嘲弄、冷遇,更觉得无地自容,有此经历之后,有些小学生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长相,陷入苦恼与怨恨之中,他们害怕出头露面,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小健长得比同班同学胖些,说话又有点口吃,这又是一个造成他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

4.性格内向

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同伴交往中,虽然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他们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的格格不入。小健本来就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再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时间长了,别的同学把他列入了“另类”,不再理他,导致他越发自卑。

(二)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造成许多小学生肩负重担,心理压力过大。小健是独生子,父母对他期望极高,要求小健每门功课都要达到90分以上,但是她对小健的学习辅导力却不从心。父亲工作繁忙,不常在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过重的压力在小健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三)学校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使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小健因平时在班级里表现平平,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他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已占了上风。自然,自卑心理就日趋严重了。

三、辅导策略

自卑与自信都是后天形成的,这就意味着它们是可以改变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他们的自卑常常是依赖性的或临时性的。但如果不注意克服,就会转化为性格的一部分。这时候,人会被自卑所压倒,成为人生彻底的失败者;或者彻底反抗自卑从而产生不理智的、极端的、破坏性的行为。不论其往哪一个方向发展,都会加剧个人的心理沖突,失掉幸福,还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作为小健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持有从业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是我的责任,并且义不容辞。针对他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我采取了以下辅导策略:

(一)师爱滋润童心,提高幸福感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消除小健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地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小健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小健回答问题真响亮”……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小健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地,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他还天真地问我:“老师,你喜欢我吗?”我欣然地拉着他的手说:“你是好孩子呀,老师怎么不喜欢呢?”他听后幸福地笑了。

(二)家校沟通,转变观念

家庭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在小学阶段这一个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长欠缺教育的理念和技巧,教育方式简单或粗暴。小健心理上的自卑,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方式。因此,我与其家长沟通交流,作为家长,对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应该关心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我首先给家长推荐家教书目,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使家长明白自卑是心理问题,应该通过积极训练克服。接着,明确要求家长做些具体工作。如:降低对小健过高的要求,经常带他参加多人聚会的活动,训练他招待陌生的客人,让他自主进行一些社交活动等。同时引导家长对小健的每一个进步都予以肯定,对他的失败则予以客观的评价。另外要家长带他亲近、观察美好的大自然,让他在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敞开自己封闭的心灵,让他明白“抬起头来,你比谁都高”。

(三)多元辅导,树立信心

1.形象改变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服饰保守,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是改变他们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条捷径。据实验显示,人在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喊叫,就能多使出15%的力量,举起更重的杠铃。实验同时还证实,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因此,专家认为,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等。所以,在平常的课堂上,我都侧重训练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的,对表现好的同学大力表扬。很多次我都会让小健模仿表现好的同学,每次有一点进步,就对他大加赞赏。另外,我还开展了以“我的姿态最美”的主题班会,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意在引导小健能改掉以前不自信的各种姿态,养成健康的、阳光的心态。

2.积极暗示法

积极暗示法就是通过成人的语言、动作、表情、行为榜样等手段和方法,给孩子以正面的影响和激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我与两位任科老师沟通,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经常给小健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他战胜自卑。如经常鼓励他上课积极发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时的使用鼓励的语言,如:“你能行”、“你会成功的”等。“我不行”这样的消极的自我暗示会打击自信,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你能行”和“你会成功的”属于积极的心理暗示语言,它们会从外部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3.成功储蓄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有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成功的动作模式时,人又可重新获得那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自卑,充满信心。在消除小健自卑心理的同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我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小健以前的作业写得不堪入目,字迹也是潦草不清,红叉永远多于勾。于是,我针对他的作业完成情况,自制了一张作业登记表,取名为“我的成长足迹”。每天,我都会在《我的成长足迹》上画上星星。让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四、辅导效果

经过心理辅导,小健正确认识自已,性格活泼多了,逐步建立了较强的自信心。现在,他能大胆举手发言,课余主动与同学交往,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及对该生所采取的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自卑心理是可以改变的。面对稚嫩的心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百般呵护,开启学生的心锁,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学习,幸福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黄光国)江西人民出版社.

[2]朱巧.《克服自卑充满自信——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中华自杀救援网转载.

[3]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4]王志超.《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丛书(中小学生心理个别辅导)》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猜你喜欢

幸福自信心自卑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自卑的地方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