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018-05-18钱寅初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老师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创新,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喜欢上数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我们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石,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关键词:教学创新;高效课堂;主动探究
新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跟上社会变化的必经之路。教师在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转变并优化原有的教学方法,从枯燥的讲授法转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享受发现知识的乐趣。
一、 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分析还是比较直观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等多方面的条件展开。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同时由于年龄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有一些片面,所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引导,适时提醒,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行知识的分析,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画比较喜欢,那么教师在教学课件准备的时候可以穿插动画故事,动画人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记忆7的乘法口诀时讲孙悟空的故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怎么来的,是在炼丹炉里煅烧了七七四十九天而炼成的;孙悟空嫉恶如仇,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妖精就打。通过讲故事活动,学生的学习气氛调动了起来,对于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这两个口诀就不会忘了。在此基础上再去记忆其他的口诀就更方便了。
二、 多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且处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所以教师利用多变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利用趣味和形式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学习的动力源自于兴趣,根据学生兴趣年龄特点运用直观呈现的教具进行情景教学,能很大程度上增加教学趣味性,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直观的教具及教学情景也方便学生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开发智力。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比如,在苏教版一年级教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教学时可以用情景模拟的游戏,分别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购买喜欢的文具和玩具,在买与卖、付钱和找钱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利用生活常识打开学生的记忆,使学生掌握人民币单位换算。通过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
(二) 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活性思维
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得到充分的思考时间。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在情景教学时给出问题,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教师不要灌输知识,要从旁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二年级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简单的两个相同的数相加然后增加个数并让学生回答,当他们口算速度慢下来时提问:你们有没有简便计算方法,能快速说出结果吗?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观察发现算式的特点,从而引发思考,有规律的算式如何简算。然后教师引出乘法口诀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口诀。这样学生就会很快的掌握口诀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深刻记忆。在課堂教学时,教师不能走老路,通过不间断的重复练习使学生习惯题目,而不是真正掌握知识。要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特点注重问题质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进行有效教学。
(三)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开发学生数学思维,为现实生活而服务,所以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同时也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从统计班级里同学的生日、统计学生的身高、体重来着手,利用身边的数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统计的教学;还可以安排学生搜集不同省、市、区、乡的几个人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会用数表示事物;在学习“立方分米”与“单位间的换算”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量杯水等工具自己验证。数学实践的中心是实践,而学生又是实践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是非要局限于课堂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体会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 正确的师生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至今,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必然使原来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了学而教;学生不在是“填鸭式”教育下的“鸭子”,而是能主动去探索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正确对待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时代在发展落后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创新成为的时代的主题。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活跃课堂氛围、提供丰富的时间机会,指引、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掌握技能。学生也不能“坐等”,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其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高效、优质。
参考文献:
[1]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江苏教育,2003(12).
[2]朱海华.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探究[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6).
作者简介:
钱寅初,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市华城美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