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全球性大国还有多远?
2018-05-18宗和
宗和
如果说19世纪是英国世纪,20世纪是美国世纪,那么,随着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持续崛起,美国守成大国长期相对衰落,21世纪还将是美国世纪吗?中国能否成为完全的全球性大国?
中国已在数领域超越美国
首先,全球性大国是世界的经济主导国,不仅规模(GDP)大,而且意味着在技术创新的条件下主导性产业部分生产旺盛,在制定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规则上起决定作用。
其次,不仅有硬实力(主要是军事实力等),也有软实力。软实力的主要内涵是价值观、文化、政策及机制,依靠的是说服别人跟进、效仿或者使其同意遵守由自己主导下的国际规则、制度和国际体系发挥作用。
最后,从相对性角度来界定全球性大国的要素。《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在书中引用了两个定义:一是强国现在的富强并不一定取决于自身充分的实力和富裕保障,而主要取决于其邻国的富强与否;二是国家实力不仅要看自身绝对实力,也要看与其他大国比较的相对实力。
目前,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新兴大国,已具备了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许多要素,成为完全的全球性大国将水到渠成,但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家。
据世界银行统计,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2.9万亿美元,而美国为1.9万亿美元。在2017年2月17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二、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达4.16万亿美元,而美国为3.89万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冠军。在世界贸易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的新兴贸易给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实现快速发展。
三、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美国。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第一引擎,2016年中国对世界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远高于美国。据德国媒体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之和。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已大于美国,而且美国人比中国人所欠的债务要多得多。
中美差距还有多大
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是潜在的“超级大国”,但仍是不完全的全球性大国。尽管其看法有失偏颇,但中美综合实力差距仍很大,这种观点也并非空穴来风:
一、在GDP特别是人均GDP方面的差距仍很大。
即使几年后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人均GDP与美国相比仍相差甚远。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866美元,相当于美国57766美元的15%。
二、科技创新方面差距巨大。
二战后至今,美国包揽了当今世界科学成就最高奖诺贝尔奖中的大部分科学奖项,而中国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靠后。
三、中国仍不是制造业强国。
目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端化不够,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或中低端位置。
四、中国在金融服务业方面远落后于美国。
美国经济活动通过云计算和电脑化金融交易掌控全球金融服务业,华尔街投资银行占全球金融份额已升至50%,而中国金融服务业仍相当薄弱。
五、中国全球竞争力与美国差距较大。
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144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名列第28位,美国名列第3位。
六、软实力及国际体系影响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在文化、新媒体等方面,中国的影响虽然不断提高,但与美国相比仍处于下风。在国际体系方面,中国与美国主导国际体系和规则制定方面相比,差距更大。
中国还将面临什么挑战
在中國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还要面对三大客观现实的挑战:
一、周边关系。
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不同,中国周边环境极其复杂。中国有14个陆界邻国,几个隔海邻国,是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邻国大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发展程度、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不尽相同,再加上历史遗留下的领土问题,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
二、社会制度。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贯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列入“异类”,后者对中国的发展怀有根深蒂固的敌对情绪和强烈疑虑,利用意识形态的差别,散布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采取这种手段阻遏中国发展是他们的战略需求。
三、美国因素。
在美国崛起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阻挠和干扰。但中国崛起不得不面对依然强势存在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不少对华怀有顽固偏见的人借助“修昔底德陷阱”,四处散布中美必然冲突甚至中美必战的言论,不断损害中美战略互信的建立。
面对这样复杂的现实,中国需要战略头脑和全面谋划,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战略镇静和淡定。只要国家强大了,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摘自《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