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微”时代
——上海工会建设新媒体助推工会工作改革见闻
2018-05-18王劲
◎王劲
“微时代”到来了。
从电脑到手机,从纸媒到新媒体……如今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互联网,如何才能让游走在网络间的职工们真正感受到工会无“微”不至的关怀呢?
自2015年以来,网上工会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上海工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去年的上海工会网上工作推进会上,上海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强调,要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拥抱互联网,努力开创“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在今年5月举行的上海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网上工会建设又一次成为大会的热议话题。
近年来,为了适应“微”时代发展,上海工会积极行动,紧紧抓住“微”机遇,服务职工“零距离”:浦东公惠社工服务中心工会探索“互联网+”社工管理新模式,上汽集团工会探索“互联网+”88共享出行服务……于是,当“互联网+”遇上工会,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绚丽火花?
加强网上工会建设,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凝聚在党的周围。——李玉赋
热点聚焦
“两微一端”全方位服务职工
服务职工,上海工会一直在与时俱进的路上前行。在执着的追求中,在不懈的努力下,推出了基于 “互联网+”的精准、贴心服务举措,使职工群众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和实惠。
“两微一端”,是人们对微信、微博以及移动客户端(APP)的简称。随着“自媒体”风起云涌,包括“两微一端”在内的即时通信工具,正在成为职工群众获取信息和反映心声的主要渠道。在“微”时代下,上海市总工会在群团改革中敏锐地抓住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打造网上职工服务阵地“申工社”,利用“两微一端”引领广大职工投身“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传播时代正能量。
打造“指尖入会”新途径
△一张名片
2016年4月28日,上海市总工会官方APP“申工社”正式上线。在这个涵盖了职工入会、维权保障、职业培训、文化体育等诸多功能的“网上职工之家”当中,“我要入会”模块成为体制外职工加入工会的网上窗口。
△工作指南
1.职工点击“申工社”APP进入“我要入会”模块,提交相关信息,各级工会就会及时受理职工的入会申请。职工在申请递交后的15个工作日内,所属工会就会与之联系,办理入会事宜。
2.通过市总工会“申工社”APP平台分拣信息、区总工会信息初审、街镇总工会接续受理、基层工会身份审核与吸纳入会,实现了市、区、街镇、企业四级工会组织互联互通。
△成效
截至2017年5月底,全市已有5395名职工通过“申工社”APP平台申请入会,其中3853名职工通过审核加入工会。
普惠服务增强职工获得感
△一张名片
2014年9月11日,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申工社”上线。作为工会走近职工,实现与职工实时交流互动的主阵地,官方微信“申工社”聚集职工关心的劳权热点等资讯,并定期推送普惠服务,提升职工获得感。
△工作指南
1.“申工社”官微每日推送与职工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资讯,同时借助“上海发布”微信、地铁流媒体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2.每月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的职工普惠服务。“申工社”官微特别开设“工社服务”模块,每年推出“工会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包括“零门槛”维权服务、技能等级晋升奖励、EBA培训补贴等,使职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成效
截至2018年4月底,“申工社”官微已吸引职工“粉丝”逾45万名。
“围脖”织得暖人心
△一张名片
2013年5月23日上午9时,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博“@上海工会发布”发布了第一条微博:“早安!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博正式上线……”5年过去了,官博“@上海工会发布”依旧认真履行职责,发布权威的、职工关注的热点信息。
△工作指南
1.官博“@上海工会发布”,每天为全市职工提供上海工会和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各类薪资和实用资讯。
2.打通与“申工社”官方微信、APP三方信息共享互动,线上线下活动在微博平台上同时进行发布推广,提升线上线下活动的影响力,提升工会知名度。
△成效
截至今年4月,官博“@上海工会发布”已发布各类职工需要的信息6800余条,职工“粉丝”数已逾3.4万名。
打造“互联网+工会”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职工的生产生活方式。探索打造 “互联网+工会”服务职工群众新模式,已成为时代赋予工会的重要课题。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 “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下大气力开展网上工作,亮出群团组织的旗帜,发出我们的声音。”如今,在上海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经过上海工会近几年的积极探索, “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正在成为上海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上海浦东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会
“指尖微办公”助力工会社工
在工会社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沟通效率低、审批流程烦琐等问题。为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2017年6月,公惠中心大胆尝试“互联网+”方式,投入使用钉钉OA系统,极大地化解了社工队伍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1.明确权限分级管理机制
借助钉钉OA系统,搭建网络平台,明确了浦东新区总工会、用人单位、工会社工及公惠中心各方参与主体的权限与责任:一是浦东新区总工会,承担统筹、跟进及调整任务功能;二是街镇、开发区各用人单位,承担任务管理功能与审批功能;三是公惠中心,承担人事管理功能和工作管理功能;四是工会工作者,承担考勤功能和日志撰写功能。钉钉OA系统投入使用9个月以来,共减少召开各类会议810次,提升了各方的沟通效率。
2.落实跟进指导机制
为确保工会主席和工会社工都能熟练掌握各自所需要掌握的核心功能,公惠中心针对四个片区,各组织一场培训,并安排2名人事工作人员借助QQ群、钉钉群及时回答使用过程中碰到的个别问题。如今,浦东新区36个街镇以及9个开发区的工会主席及工会工作者,都已全面使用钉钉OA系统。钉钉OA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不但降低了办公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
服务职工出行“共享化”
为了满足职工出行需求,上汽集团工会发挥企业优势,开发“88共享出行”APP,为职工提供低价、安全、便利的系统化出行方案,打通职工通勤“最后一公里”。
1.“员工拼车”缓解供需矛盾
职工私家车共享,通过“88共享出行”APP的信息对接和算法匹配,调配、整合私家车乘坐资源,缓解高峰拥堵和企业停车位供需矛盾。目前,平台已有用户逾12万,累计共享拼车出行里程95万公里。
2.“共享班车”统筹区域资源
“共享班车”即区域内跨企业的班车共享。通过APP平台的集客功能,优化当前班车线路设置,一方面为企业降低班车成本,另一方面再APP的线路设计中,突出高速、高架、少站等特点,节约职工的通勤时间。
3.“分时租车”随取随还
发挥上汽集团在车辆和车联网方面的优势,深度定制开发“名爵ZSSUV”汽车分时共享版。通过手机,操控车辆预约、解锁、启动及还车,真正实现随取随还的“摩拜汽车”。平台还将全方位、集中式地开展好车况监控、车辆调度、维修保养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工作。车辆按时间和里程计费,用户按需使用,提高车辆的使用率。
中国电信集团客服运营支撑中心工会
“爱心集享格”关爱职工
微时代下,员工对工会关爱有着更多的期盼。为此,中国电信集团客服中心工会就将“互联网+”与“关爱员工”两者有机结合,转化为可操作、可推广的职工实事项目。
1.“扫码储物”诠释共享
“爱心集享格”运用共享概念,利用集中存放物品的爱心储物柜,24小时为职工提供贴心、自助、免费的应急物品。职工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储物柜上的二维码,实现自助用与归还。如今,“爱心集享格”被列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工会2018年服务职工实事项目。截至2018年3月,16家二级单位已设置了60个“爱心集享格”。
2.爱心物品统一配置
为了将“爱心集享格”打造得更接地气,中国电信集团客服中心工会从职工身边的小处着手,将职工关爱做得更精准、更全面、更便捷。“爱心集享格”提供的物品,全部由工会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其中包括了生活、健康、娱乐三大类共20多样物品,如雨伞、药品、消毒器等。同时,中国电信集团客服中心工会还设置了爱心漂流箱,职工的闲置物品可以在此实现匿名漂流和交换。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工会
“O2O”模式让民主管理面对面
国客中心工会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推动民主管理工作。
1.“互联网+”厂务公开
国客中心工会开辟了“国客之窗”微信群、“国客家园”公众号、企业官方网站、OA网等企业与职工间点对点信息双向交流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及时将企业的大事、要事向职工传递。截至目前,“国客之窗”微信群人数达150余人,“国客家园”公众号关注人数近500人。
2.“每日一题”互动问答
国客中心工会通过“国客之窗”微信群,开展“每日一题”互动问答活动。集团和公司各项重点工作、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均是问答的主要内容。2017年,公司共有7646人次参与了网上互动答题活动。
3.坚持一年两次全员厂情发布会
公司工会坚持每年召开两次全员参加的厂情发布会。由公司领导零距离向全体职工宣讲集团和公司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描绘发展蓝图,当场解答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维护了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典型案例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工会 三大思维构建职工关爱“微地图”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工会利用“整合思维”“甲方思维”“粉丝思维”,建立精准的摸排机制和多方协调的快速响应机制,找准职工“痛点”,形成职工心理减压室、职工家属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软硬件相结合的职工关爱项目,用心、用情、用力绘制关爱职工的“微地图”。
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工会 让职工服务阵地建设“网上开花”
以非公企业改革精神为指引,工会围绕职工需求,开发了服务职工文体活动和生活需求的线上平台,把活动举办权交给职工,以自转带公转,筑就了职工“美好生活服务”阵地;以促进职工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为目标,开发了方便职工参与的网上劳动竞赛平台,得到了职工和公司管理层的一致认可。截至2017年底,职工在线上平台发起成立各类文体兴趣小组18个,组织活动510次,共计6600人次参与。
■相关链接
“互联网+”的由来
“互联网+”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由腾讯公司的马化腾提出,建议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把“互联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此,“互联网+”概念日渐为人所知。
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呢?“互联网+”,其实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过程。“互联网+”,不是简单地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进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当前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智慧医疗及智慧农业等商业形态,都是“互联网+”的典型内容。
■文件摘要
2020年全国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全面建成
工会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在工会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工会服务职工体系,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职工新通道,不断提升运用网络服务职工的能力水平,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根据分步实施战略:到2018年底,全国工会网上工作平台主体构建完成;到2020年底,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全面建成。
——摘自2017年2月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
■微型评论
“互联网+”提升工会品质
“互联网+”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生活中的方便,也推动企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为工会工作贴近职工提供了新平台。
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工会也不例外。早在2015年,上海工会就已经开始了“互联网+”工会工作的创新探索。3年过去了,上海工会的“互联网+”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比如浦东公惠社工服务中心工会探索“互联网+”社工管理,上汽集团工会探索“互联网+”共享出行等,无一不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实践,融入“互联网+”工会。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在“互联网+”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工会更应该注重品质成效,真正打通“微”时代下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