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聋生视觉优势的图式化习作指导策略

2018-05-18付心知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聋生图式

● 付心知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鲁默哈特认为,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如何表征出来及如何被运用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师如能有意识地、有效地进行句子图式、段落图式、篇章图式的教学,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要“依据聋生语言习得的特点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视觉观察的优势,帮助聋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把图式化理论运用到聋校语文教学中,在阅读训练和习作指导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图式化理解习作的结构

初一年级的聋生,在写作文时,鲜有结构方面的概念。因为小学阶段的习作多是写话训练、日记、片断练习等,许多聋生缺乏层次和结构的意识。在作文讲评时,为了让聋生快速理解作文的段落结构,笔者简单地用图式阐释了习作结构(如图1)。

图1 作文结构图

结合作文结构图,笔者让聋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部分聋生在十分钟之内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分段。从此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一段到底的习作了。随着训练程度的加深,教师可以给出更多的结构图式,如五段式黄金结构法(如图2)、扇面式总分结构法(如图3)等等。

图2 五段式黄金结构法

图3 扇面式总分结构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头身尾”三段式更适用于让聋生建立结构的概念,让初中的聋生使用五段总分总结构法更加可行,运用总分总的方法,开头结尾相呼应,中间分为三个部分,内容更丰富,逻辑更严密。对初一年级聋生进行作文指导,教师可先从结构入手,很容易给聋生带来习作方面的自信和乐趣,能为后续的习作训练开一个好头。

二、图式化领悟习作的主旨

一次习作课,作文题目是“我第一次”,同学们基本上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分段结构方面也较合理。但是作文的内容和主题不明确,多数聋生只是记流水账般地记述了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超市购物等经历,虽然有头有尾,较完整,但缺少中心立意,没有主旨。于是,笔者将学生的习作归类之后,形成了以下两个图示(如图4)。

图4

上面图式中的“妈妈”可以置换成其他人,所以基本涵盖了两大类:一是通过一件事明白一份感情,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一是通过一件事明白一个道理,学习在生活中提取经验,增长智慧。笔者让学生先看看自己的习作可以归入哪一类,再试着按照上面的图式修改深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图式化掌握习作理念的抽象概念

聋生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习作指导中,教师常会让学生注意审题,也会介绍一些常用的写作手法,例如“设置悬念”“首尾呼应”等,然而作用并不明显,因为聋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概念。如果用图式,聋生可以一目了然,他们会在习作审题方面有很大的改进(如图 5)。

图5 作文与题意的符合程度

四、图式化进行习作片断强化训练

初中聋生的作文中往往缺少生动的描写。就初中生而言,描写主要是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两大类,都可以通过图式化设计来加强训练。

(一)人物描写的图式化训练方法

人物描写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五个方面,要综合运用,才能将人物的形象、性格刻画出来。聋生在写人物时一般是刻板地描写外貌,机械地阐述人物语言,而动作、神态、心理则很少运用。不论是记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描写得不好,习作水平就很难提升。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人物描写范例,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若能将这些范例运用好,不仅有助于提升聋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也有助于提升聋生的习作水平。

例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笔者就对其中“父亲”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了重点讲解,特别地制作了一个图式(如图6)。

图6

让聋生通过对比改写前后的文段,体会人物描写的技巧,言语、神态等修饰语以及心理的刻画能让人物“活”起来。了解了技巧后再让聋生从自己的习作中选一些人物描写进行现场修改、讲评,然后再配合几次专项习作训练,聋生在人物描写方面进步较大。

(二)景物描写的图式化训练方法

聋生很少认识到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特殊作用,比如烘托气氛、情感,展现人物心理等,同时,聋生也缺少写景的方法。鉴于此,在习作指导方面,笔者把景物描写也作为一个重点。先在阅读教学中帮助聋生构建起景物描写的图式,再迁移到写作中,从教材中写景的篇章入手,引导聋生体会。例如,在教经典写景美文《春》时,对其中的写景段落,笔者也制作了图式(如图 7)。

图7

运用这个图式,教师稍加讲解,学生即能明白。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写景的一般方法,辅之以习作操练,要求聋生运用上述方法,就校园中的一处风景每天写观察日记。等写得有些模样后,教师再指导聋生把景物描写融入自己的作文中,最后再指导聋生在记叙文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环境描写,以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五、图式化沟通课内外阅读与写作

阅读课教学在语文课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大,教师需要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学习了一篇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文章讲了什么?从几个方面讲?哪些方法好?写作时如何运用?

在学习课文时,可借鉴典型的写法。例如,《散步》一文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尽管发生在聋生身边的事可能都是小事,然而,小事也有大学问。笔者利用图式生动阐释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如图8)。

图8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聋生的日记不再像“白开水”般平淡无奇,聋生开始有了一些独立的思考,有了一些对人、事物的评论和抒怀。在每周一节的专题阅读课上,笔者除了指导聋生读一些经典的课外书外,也同样重视引导聋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技巧。一次指导聋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完后,笔者问聋生文章写得如何,一名学生认为第一段写得就很好,看了第一段,就很想把故事读完。借此,笔者运用图式,详细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如图9)。

图9

聋生看了图之后,深入了解了“设疑法”,此方法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聋生只要用心,有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意识,教材之中处处有写作的妙法。

当然,书面语能力的发展、习作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漫长的过程,对于在语言方面有先天障碍的聋生而言,更是一场“马拉松”,过程有无数艰辛。但只要教师尊重聋生的认知规律,多利用图式的视觉化语言优势,补偿聋生语言功能缺陷,开发聋生语言潜能,就可以逐步提高聋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聋生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