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坪水库岩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研究

2018-05-18靳记平王永强皇甫泽华张明月

治淮 2018年4期
关键词:铁丝网基材灌木

靳记平 王永强 皇甫泽华 张明月

(1.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郑州 450000 2.河南省前坪水库建设管理局 郑州 450000)

1 复合式生态植被修复技术背景

前坪水库是国务院批准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主要支流北汝河上游洛阳市汝阳县,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兼顾发电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2015年10月开工建设,其对外交通道路是一条总长2.66km的三级公路,山体岩性以砾岩为主,部分山体岩性为安山玢岩。山体原始地貌以树木为主,树木下方为野生灌木,道路开挖后,原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因砾岩为不良地质山体,若发生强降雨极易发生边坡垮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需要对边坡进行支护、加固。若采用单一的生态植被混凝土支护,会出现三方面问题:一是草种的根系不够发达,抗冲刷能力较弱,后期经雨水冲刷及风蚀作用后,防护基层容易脱落。二是北方天气降雨受季节影响,冬季干冷少雨,客土容易干缩裂缝,保墒能力较差;夏季炎热多雨,当雨势较强时,山顶雨水沿坡体集中宣泄对边坡冲刷尤为严重。三是单一的草本生物群落稳定性较差,3~5年就会出现退化现象,不能满足长效防护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考察了一系列成功的护坡形式,如:济祁一标路堤纤维毯喷播植草灌生效果,泌舞高速黄楝岗(路堑)草、灌、乔木植生效果,郑尧高速鲁山段(路堑)草、灌植生效果,京港澳高速漯驻段(路堤)草、灌植生效果,并对其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并开展了复合式生态植被混凝土支护技术试验及应用研究。

2 复合式生态植被支护技术方案简介

复合式生态植被支护方案是集岩石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环保技术。该方案采用镀锌铁丝网草纤维客土混喷植生护坡+植物纤维毯护坡+裸根栽植落叶灌木护坡复合式生态植被支护。

该方案是在岩体中植入锚杆,增强坡体稳定性,然后挂镀锌铁丝网,采用喷播机械作业的方式将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客土材料,分别喷射种植基材基层、中层,挂植物纤维毯,然后喷射含植物种子的表层基材,最后在坡面间隔50cm间距栽植灌木,形成灌草结合的稳定立体复合生态体系:包括以灌木为主的灌草生态和以草为主的草灌生态。

3 复合式生态植被支护技术的特点

(1)在草本植物群落中植入灌木,灌木根系发达,灌草生态建植层的根系交织成稳定结构,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面滑塌。

(2)植物纤维毯护坡速度快,在边坡植被覆盖之前形成了第一道保护屏障,雨水沿植物纤维毯表面均匀分流,大大减小了径流对边坡冲刷的影响,有效防止夏季雨水集中造成水土流失;另外植物纤维毯的主要原料椰丝或秸秆是天然材料,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3)植物纤维毯内的植物纤维错综排列,既能有效防止土壤皲裂,又能使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空气能透过,且不易积水有益于保护土壤的原始结构,有效克服北方干冷天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草灌立体复合式生态系统相对与单一的草本植物生态体系相比,生物群落的抵抗力大大增强,避免单一草本生物群落3~5年就出现退化问题。

(5)该立体生态系统具有保水性、透水性、透气性,适于植物生长,既能防水固坡,减噪降尘,又能四季常绿(草)。

4 复合式生态植被支护技术的应用

4.1 坡面修整

对坡面进行排险修整,嵌补坡面凹槽、坑洼,确保坡面平顺无杂物,坡比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喷混植生护坡的质量。

4.2 脚手架搭设、拆除

(1)脚手架采用斜支撑防护脚手架,脚手架用Φ48×3.5mm钢管搭设。

(2)采用错落坡型脚手架,脚手架随坡度而设,每层高度与锚杆排距相一致;主受力立杆间距1.8m,其余辅助受力立杆随坡度而调整搭设间距1.7~1.8m,自下而上搭设。

(3)脚手架连墙杆和卸载连壁锁脚锚杆采用Φ25mm螺纹钢,按照1步2跨(1h×2L)进行设置,固定点拉杆深度不低于1.5m,角度与边坡锚杆角度相等,连墙杆和卸载连接点设定在每一级边坡平台、每级斜坡面以上。

(4)立杆底端100~300mm高处一律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为防止滑动,每隔3缝打入锚管(Φ48×3.5)深1.5m与纵横管扣接。

(5)坡面支护施工完成且验收合格后拆除脚手架,移至下一部位施工,拆除时应自上而下拆除,不得上、下层同时拆除。

4.3 锚杆施工

4.3.1 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锚杆:设计选用Ⅲ级高强度的螺纹钢筋,直径为Φ22mm,长度4.5m,间距2m×2m。

水泥:水泥采用P.O42.5级硅酸盐水泥。

砂:采用最大粒径小于2.5mm的中细砂。

水泥砂浆:锚杆注浆浆体采用M20水泥砂浆,水泥∶砂∶水=1.00∶1.10∶0.45。

4.3.2 锚杆流程

孔眼定位放样→钻眼→吹孔→安放锚杆→注砂浆,流水作业。

4.3.3 锚杆钻孔、冲孔

根据设计边坡开挖支护图,由测量人员在现场放出每个系统锚杆的孔位及孔倾角,做出标记。然后分排、分片钻孔,钻孔深度4.5m。

造孔选用FH100型潜孔钻,锚杆孔的开孔应按设计要求和围岩情况确定孔位并作出标记,开孔允许偏差为100mm,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孔轴方向应垂直于开挖面,钻孔超深不大于100mm。孔内的岩粉和积水应洗吹干净。

4.3.4 锚杆安装、注浆

(1)开工前对锚杆钢筋进行检验,获取足够的数据,确保使用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材料实验内容包括锚杆钢筋的规格尺寸及强度指标。

(2)采用“先安装锚杆后注浆”施工方法。

(3)注浆时,先开动注浆泵,手持注浆嘴,逐孔注浆。在锚固砂浆凝固前,不得敲击、碰撞和拉拔锚杆,及时养护,三天内不得悬挂重物。砂浆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制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防止石块、杂物混入。

(4)注浆作业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砂浆湿润注浆罐及其管路。

4.4 铁丝网施工

(1)材料实验

开工前对铁丝网进行检验,获取足够的数据,确保使用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材料实验内容包括铁丝网的规格尺寸及单位面积质量等材料指标。

(2)挂铁丝网及钢筋网骨架加固

采用φ2.2mm热镀锌机编铁丝网,铁丝网网孔规格为50mm×50mm,幅宽3.0m;将Φ12的横向螺纹钢筋与Φ22的锚杆交叉焊接后,将镀锌铁丝网与纵、横向钢筋框条用直径φ2.2mm镀锌铁丝扎牢,铁丝网用锚杆固定,两网片之间采用φ2.2 mm铁丝穿连,并每隔30cm捆扎连接,两幅搭接宽度不小于5cm。使镀锌铁丝网与坡面的距离保持3~5cm。钢筋网应与锚杆联结牢固,喷射时钢筋网不得晃动。

4.5 底层基材加工及配比

(1)对确认合格的种植土,采用移动式粉碎机粉碎至粉细土状,并用筛子筛分以保证最大粒径小于20mm,筛子网孔径为20mm×20mm。

(2)为了改善土壤的性能,添加相关成分对土壤进行有效生物改良,具体成分为:草炭土、木纤维、长效复合肥、有机肥、高次团粒剂、土壤固化剂、保水剂、粘合剂等,使基材应具有保肥、保水、透气等特性,喷射后不得有剥离、流失、龟裂现象,以利于草籽的萌发、生长。各种添加剂成分及用量详见表1。

(3)肥料的选择:肥料选用有机长效肥、高效复合肥。复合肥的成分详见表2。

(4)底层基材喷射:基材喷射用强力喷射机进行机械喷射,基材厚度为5~6cm,为确保基材的喷射厚度,在坡面上每100m2用钢筋设一铺土厚度指示桩来标示喷射厚度。

底基层喷射时,从正面进行喷射,凹凸部死角进行补喷,一次喷射成型;喷射过程中,喷嘴距坡面的距离控制在0.6~1.0m之间,一般应垂直于坡面,最大倾斜角度不能超过10°;喷浆中,喷射头输出压力不能小于0.1MPa;喷射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先喷凹陷部分,再喷凸出部分;喷射移动可采用“S”形或螺旋形移动前进。

4.6 中层基材加工及配比

(1)中层基材成分同上,增加草纤维成分。各种添加剂成分及用量详见表3。

表1 底基层每平米各种添加剂成分及用量表

表2 专用复合肥成分表

表3 中层基材每平米各种添加剂成分及用量表

表4 植物纤维毯技术指标表

表5 表层混合料及配比表

表6 每平米混合草种特性及配比表

(2)中层基材的添加顺序:

1)添加过程中,搅拌机不能停机,始终处于搅拌状态,每隔2min进行反转搅拌,使所有物料搅拌均匀。

2)混合料的添加顺序:搅拌机水的添加比例为60%,依次添加草纤维、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高效复合肥、有机肥、草炭土、高次团粒剂、粘土50%、土体固化剂、粘土50%。

3)在喷射之前,机器不能停机,始终处于搅拌状态,中层基材的喷射厚度为1.5~2.5cm,喷射方法同底层基材喷射流程。

4.7 植物纤维毯铺设施工

(1)铺设时由坡顶自上而下铺设,坡顶部分用U型钉固定,间距50cm,搭接部分10~15cm,搭接部分的U型钉间距50cm。植生毯坡面固定时每平米不得少于一个U型钉,U型钉的长度为15cm。

(2)植物纤维毯的技术要求:详见表4。

(3)植物纤维毯固定好后,进行中层基材第二次喷射,喷射厚度1.5~2cm,喷射方法同上。

4.8 表层混合料配比及喷射

(1)表层混合料的配比见表5。

(2)混合草种配比见表6。

(3)表层混合料及草种喷射:表层基材的喷射厚度为1~1.5cm,喷射方法同上。

4.9 灌木栽植

(1)表层混合料及草种喷射完成后,整个山体坡面每间隔50cm栽植一株灌木(紫穗槐),平均每平米4株灌木,灌木栽植呈梅花形布置。

(2)灌木苗裸根株高修剪后不小于25cm,底部埋入土壤6~10cm。

(3)灌木苗坑穴采用洋镐、小铁铲等小型手工工具开挖,开挖时注意避免损伤铁丝网,栽植后将灌木苗竖直放入坑穴内,周围覆土掩盖,并轻轻拍实。

4.10 覆盖养生布

铺设时由坡顶自上而下铺设,坡顶部分用竹钉固定,间距50cm,搭接部分10~15cm,搭接部分的竹钉间距50cm。养生布坡面固定时每平米不得少于一个竹钉,竹钉长度为10~15cm。

4.11 养护管理

夏季每天上午10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各养护一次,避免正中午养护烫伤草苗。秋季每天上午10点以后养护一次。

4.12 成活率及覆盖率

草种成活率90%以上,草坪覆盖率95%以上;灌木成活率90%以上,灌木覆盖率90%。

5 小结

复合式生态植被支护技术是灌草结合的稳定立体复合生态体系,灌木根系发达,灌草生态建植层的根系交织成稳定结构,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面滑塌,既具有保水性,又有透水性、透气性,适于植物生长;既能防水固坡,减噪降尘,又能四季常绿(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自然美。该技术在前坪水库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及生态效果,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目的■

猜你喜欢

铁丝网基材灌木
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高端基材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铁丝网育苹果大苗一法
鹰狼大战
灌木丛
点点破案记(三)
——铁丝网丢失记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与世隔绝的人世
KD383:物流防盗印刷袋
一种镁合金基材单向移动表面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