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白马湖水源地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浅析

2018-05-18王敬磊

治淮 2018年4期
关键词:白马湖水源地处理厂

吴 漩 王敬磊

(安徽淮河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蚌埠 23300)

1 引言

白马湖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位于淮安市境东南边缘,分属淮安市金湖县、洪泽县、淮安区和扬州市宝应县。白马湖湖盆浅蝶形,人工湖岸,岸线规则,湖底平坦,南北长17.8km,东西平均宽6.4km,总面积113.4km2,是江苏省十大湖泊之一。近年来随着白马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淮安四站的输水通道以及淮安市区第二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实地查勘白马湖水源地周边现状,分析找出白马湖水源地可能存在的水质污染风险问题,提出保护对策建议,为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2 白马湖水源地现状水质

白马湖水源地现有5个水质监测断面,分别是张大门、白马湖区(中)、东堆、郑家大庄、唐圩,监测频次为月/次。

本文以张大门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根据2010~2014年共5年的逐月断面监测资料分析,张大门站历年60个月份中水质维持在Ⅲ~IV类标准,其中有2个月水质为Ⅱ类水,为2014年的3月、8月,这段时间水质较好;有24个月水质为Ⅳ类水,有7个月水质为Ⅴ类水,有27个月水质为Ⅲ类水,水质达标率为48.3%,未能达到水质管理目标的要求。张大门站断面主要超标指标有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等。张大门站2010~2014年水质变化趋势见图1,水质达标情况见表1。

图1 2010~2014年张大门站水质变化趋势图

表1 张大门站2010~2014年水质达标情况表

3 水质超标原因分析

通过对白马湖东湖区(张大门水质监测断面)和主要入湖河道(花河、浔河、草泽河)水质分析可知,现状条件下白马湖水质仍处于Ⅲ~Ⅳ类,主要是受到东湖区面源污染、花河(承接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退水)、浔河(沿线生活污废水)等因素的影响。

3.1 东湖区面源污染

白马湖地区的渔业开发主要是发展渔业养殖。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湖泊资源出现无序和过度开发的局面。

渔业养殖过度开发,导致水草植被破坏,水生植物受到侵害,食物链被切断,水体生产力陡降。湖区污染加重,病害流行,大面积、高密度围养,必然投入大量外源性饲料,残渣剩饵腐败影响水质,滋生病虫害,增加了药物使用,最终导致白马湖水环境恶化。

南闸镇位于东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和部分未接通污水管网的生活污水分散退水排入河沟,最终流入湖区,影响了白马湖水质。

白马湖东湖区主要种植、养殖范围分布见图2,区域主要污染源分布见图3。

图2 白马湖东湖区种植养殖范围示意图

图3 区域主要污染源分布示意图

3.2 浔河入湖污染

浔河位于洪泽县境内,白马湖西侧,自洪泽县砚台船闸起,至白马湖入湖口终,是白马湖上游的主要排涝河道之一,兼有通航功能。浔河上游位于洪泽县老城区,是城区唯一纳污河道,涉及的范围包括砚台船闸引河以南、浔河路以北、洪泽湖大堤以东、砚临河以西区域,面积共计3.62km2,居民约有3万人。由于沿线居民生活污水大多未经管道收集,呈面流式排入浔河,导致河道水质恶化。

3.3 花河入湖污染

花河是白马湖的入湖河道之一。淮南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位于花河上游,受盐化产业园退水影响,花河水质较差,最终影响到白马湖湖体水质。

盐化工业园现共有44家生产企业,园区污水主要包括生产污水、清下水、雨水。企业生产废水均排向污水处理厂,其中洪泽片区排向洪泽清涧污水处理厂,开发区片区排向园区同方污水处理厂。清下水排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清下水排入雨水管网,进入排涝河道,最终汇入花河、白马湖;二是企业清下水与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如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雨水主要排向园区内宁连路东河、安邦河、张玉河等几条排涝河道,其中主要收纳原洪泽片区雨水的宁连路东河污染较严重。

目前产业园区绝大部分企业集中分布在宁连公路以东区域,以西区域暂未开发,以西区域三斗河、胜天河等水质与灌溉总渠水质相近,处于Ⅱ~Ⅲ类水平,因此宁连公路以西的花河上游水质较好。宁连公路以东区域的排涝河道有宁连东河、张玉河、张施沟等,目前张施沟、张玉河水质处于Ⅱ~Ⅲ类水平,宁连东河、安邦河下游及花河下游水质劣于Ⅴ类标准,其中尤其以宁连东河污染最为严重(其水质监测结果见表2),推测原因可能是园区已建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宁连东河东侧的洪泽片区,宁连东河作为企业的排涝河道已成为一条“纳污”河流,考虑安邦河暂不与花河相连,目前对花河水质影响最大的河流即为宁连路东河。

表2 产业园区主要排涝河道的水质监测结果表

4 水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4.1 东湖区面源污染整治

(1)湖区种植、养殖污染治理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对农药的管理,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开发生物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其使用技术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加快采用生态田埂、生态沟渠、旱地系统生态隔离带、生态型湿地处理以及农区自然塘池缓冲与截留等技术,利用现有农田沟渠塘生态化工程改造,建立新型的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拦截吸附氮磷污染物,削减面源污染物对水体直接排放。

(2)生活污染整治

区域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白马湖东湖区北岸南闸镇居民区及镇湖闸区域居民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需要做好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禁止废污水、垃圾入白马湖及其出湖口至镇湖闸区间河道,破坏水源地水质。

①生活垃圾应分类回收处理,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节约资金、节约土地和居民满意等准则,按照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规范,对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填埋、焚烧或送至市区的垃圾处理厂处理,对可再利用的垃圾进行集中回收,合理回收利用。

②生活污水禁止随意排放,建议南闸镇建设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道,接纳南闸镇居民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农田浇灌、卫生间冲水等,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如若不具备接管条件,可以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既有良好的景观价值,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4.2 浔河污染整治

(1)将洪泽县天楹污水处理厂和清涧污水处理厂原来直接排入浔河的尾水全部收集处理,处理后的达标余水一部分回用,一部分排入入海水道南泓。

(2)建设雨污分流管网,推进雨污分流工作。

(3)开展生态修复、生态清淤、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环境整治等河道整治工程。总的建设目标是使浔河入白马湖水质由Ⅳ类标准提升到Ⅲ类标准,保证入湖口处白马湖水质达到并高于Ⅲ类标准。工程计划构建生态浮岛10处,面积2141m2;新建人工生态湿地3处,面积53106m2;设置水体曝气装置14套,岸线绿化美化工程建设54.831km,其中城区段建设4.953km,乡村段建设49.878km;疏浚河道26.33km;加固堤防36.95km;清除污染底泥259.96万m3;建设生态驳岸9.38km。

4.3 花河污染整治

(1)建设园区清下水排放系统

园区内企业雨水管网同时作为清下水和雨水的排放通道,可能存在部分企业初期雨水不经收集直接排放至雨水管网或是借官网偷排放废水的违法行为,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存在“清水不清”的情形,进而使得花河、白马湖更易受到不清洁清下水的污染。即使是正常情况下的清下水排放,对于水质目标为III类标准的花河及白马湖来说,也是较大的污染负荷。

园区管理部门应加快推进清下水排放系统规划、环评、方案设计工作,尽早启动建设。同时建议园区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增设污水处理厂,加强雨污水管网改造和维护,调整清下水、雨水退水方式,统一接管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目前,园区已成立专职环境监管的环境监察中队,开展24小时环保值班巡查,实施了污水、雨水“两排口”规范化整治,同时建设园区环保视频监控系统,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管。

(2)制定园区事故应急体系

盐化新区现状排水体制下缺乏有效的事故应急体系,当园区企业发生事故时,大量随之产生的消防废水可能会进入园区水系,对花河及白马湖的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建议园区管理部门及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设置影响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应急处置的专门章节,做到“一厂一案”,加强安全防范,把发生水污染的可能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组织实施洪泽片区污水改道工程

针对洪泽片区企业较多、污水管网老化较重、污染加剧这一现状,园区管理部门已重新规划建设管网,将该片区企业废污水统一排至园区(同方)污水处理厂处理。建议相关部门提高管网漏损污染检查,加大污染处罚力度,督促相关企业及时更换废旧管网。

(4)花河污染源截流及监测

考虑到花河水质受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退水影响较大,最终影响到白马湖湖体水质,建议在花河入湖口上游增设节制闸,在张玉河、张码西干渠、张码东干渠、张施沟入花河河道处,节制闸上下布设水质自动监测站,适时监测水质状况,出现污染事故时,及时截断入湖水流等措施,保障花河入白马湖水质。

5 结语

通过周边污染源的整治,可以缓解白马湖水源地的水质污染风险,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因素较多,涉及环保、水利、农业、住建、交通及各乡镇等众多部门和单位,各部门应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开展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工作,以保证水源地供水安全■

猜你喜欢

白马湖水源地处理厂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家乡的白马湖
白马湖的雪
污水处理厂的环保节能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混凝沉淀工艺的应用
某污水处理厂一体化综合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