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独特《小车会》
——大同民间舞蹈《小车会》浅析
2018-05-18李莉
李 莉
(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山西是民间舞蹈的海洋,大同是这海洋中一颗闪亮的珍珠。大同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与之相契合的内在情感,塑造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民间舞蹈《小车会》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鲜明的风格特点
(一)小车会的源流沿革
小车会又称车车灯、小车灯,是大同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小车会由于表演人数较多、内容也较丰富,固得名“小车会”。小车会也是我国北方较常见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大同市小车会的源流沿革据民间艺人讲,是从邻近的应县、浑源、山阴、怀仁等地流传进来的,在大同市流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小车的雏形源于木制的独轮车,独轮车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进时由于重心平衡不好掌握,拉车人步态趔趄,后人据此将拉车人的舞蹈步态发展成为扭步,并多在正月里闹红火时表演,成为一种灯类表演形式——小车会。形成小车会的传说不一,大致起因有三。一、逃荒。旧时家贫走口外,一家人逃荒远涉的情景。姑娘坐车,老太太拉车,老头儿推车。起初是三人,后来逐渐演变成五人或多人。二、娶亲。旧日穷人娶亲用小车,新郎拉车,新娘坐车,小叔子、媒婆帮车,老头儿推车。三、赶庙会。老太太拉车,老头儿推车,姑娘坐车,两个男青年帮车(一人俊扮小生,一人丑角妆扮),舞蹈行进中不时有打诨插科的对话。
(二)小车会的风格特点
小车会一般由五人组成(拉车、坐车、推车、两个帮车人),主要在农历正月十五灯节前后最为活跃。大同的小车会步态舞姿简单,一般以十字步、行进步最为常见,无更多的舞姿变化。唯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的小车会拉车人的步态颇具特色。
二、别致的音乐伴奏
小车会表演时,演员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曲一]。伴奏使用的乐器有瓦盆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舞蹈中锣鼓视拉车人的动态产生快慢起伏变化节奏速度。在舞蹈中间拉车人有一摔倒的舞姿,锣鼓伴奏也随之改变节奏(见曲二),当拉车人慢慢站起时,伴奏又恢复了(曲一)。
(曲一)中速,此谱伴奏到最后反复到第二小节,此间无限反复。
口泉村的小车会打击乐队中,有一种瓦盆鼓实属罕见的打击乐器。此鼓两只,音高相差五度,其中一只音色清脆,另一只音色高亢。在打击乐队中,瓦盆鼓发出的声音既突出而又和谐。鼓以直径四十厘米的红瓦盆为底座,牛皮蒙面,两侧打眼儿吊环,环中系红绸,挎在击鼓者脖颈,双手持槌的军鼓般击之。(见图一)
图一
三、鲜活的服饰、道具和行当服饰
1.拉车人:上身着黑大绒女中式大襟衣,下身穿黑灯芯绒中式裤,扎腿带子两根,系红腰带,罩围裙。
2.坐车人:着粉红色女中式小褂(领口、前胸、袖口、下摆镶双道黑大绒细条杠),胸花的亮片形成花、叶状。穿绿色彩裤,腰系紫色(或红色)大绒围裙。
3.推车人:上身穿兰布中式褂,下身穿紫色彩裤,系紫色腰带。
4.帮车人:与坐车人服饰相同。腰间系两根红绸子。
(一)道具
1.彩车一辆(见图二)。
图二
2.拉车人所用红绸子一根。
(二)化妆
1.拉车人耳带大耳坠子,头带老太太头盔着老太太妆。
2.坐车人与帮车人均为俊扮姑娘化妆。
3.推车人头罩毛巾,着老头儿妆。
四、“三滴水”的舞蹈动作
坐车人手抓车栏,走八字步。
推车人手握车把,由右至左上下转圈,翻动车花,走行进步。
帮车人手持红绸走大十字步。
拉车人手持大红绸,做拉车状。其舞步的调度以“三滴水”步为主要步伐,即以中线为轴心,向左,向右俩个方向斜线行进,节奏与形式是三步一停的丁字步。表演风格是在行进中拉车人的脖梗、肩、腰、胯、腿、脚各部位在同一节奏中自如轻松地上下颤动,整个感觉在一瞬间完成,给人非常协调之感。力量的发动点在脚上(尤其是脚跟和腿部),上身要求肩部松弛,脚要快起慢下,行进中膝盖不能弯屈。这是以生活中老年妇女行走时颤微微的步态发展而成的一种舞步。
“三滴水”步舞态附图如下
拉车人右手抓红绸一端,左手与身后抓红绸,将红绸背与身后,形成拉车状(见图三)。
“三滴水”步路线示意(见图四)。
图三
图四
“抢车”是小车舞行进中的又一表演形式,这是表现小车在上坡时被卡住的生活场景。口泉“小车灯”民间艺人冯瑞用两种舞步和舞蹈身态来表现,饶有生活趣味。小车该上坡了,拉车人的身体重心逐渐前倾,红绸被拽得直直的,表现出小车上坡的艰难,突然小车被卡住,拉车人仰面闪摔於地。
1.“跪步抢车”,拉车人双手抓住红绸,左右手交替倒手抓绸前行,双腿呈跪步状行至小车前,将小车扶起。继续还原走“三滴水”步。
2.“屁股墩抢车”,拉车人双手抓住红绸,左右手交替倒手抓绸前行,双腿弯曲交叉离地,用屁股墩地的舞态颠到小车前,把小车扶起。此动作要含气收腹,以手劲、腰劲带动身体颠行。
推车人、帮车人簇拥到小车旁,做扶车状。
综上介绍,基本以口泉村的小车会为模特。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口泉村的小车会风格独特,主要在于拉车人的舞姿动作别具一格。
五、常用的舞蹈队形
小车会的舞蹈队形比较简单,凡两辆以上的小车灯在一起活动时,往往后一辆的首(拉车人)跟着前一辆的尾(推车人),各辆小车在各自不断的S形舞动中向前行进。若逢空场地,各辆小车则在各自不断的S形舞动中,走出绕场、迂迴、穿插、往复等种种线路。走这些线路时,队形尚无一定的规范。常见的队伍便是首尾相接,依次行进。
六、传承的艺人冯瑞
冯瑞,艺名黑狸虎。男,一九二一年一月生,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口泉村人。一直从事农业劳动,身体亦很健康。自幼喜爱文艺,早年一直蹬高跷。口泉乡永定龙村曾有位老艺人,艺名洋火轮,常在口泉镇表演小车会,引起了冯瑞的兴趣。冯瑞从廿七岁起开始表演小车灯,他把拉小车扭动的步态和生活中的老太太行走的步态结合而独创了自己的“三滴水”步,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由于他表演的小车灯独具风采,饶有趣味,经常被口泉工商联,马车社、缝纫社、街道等单位邀请表演。近年春节期间,先后多次被邀请至大同市城区表演。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民间舞蹈都是追踪着时代的审美潮流变化的,而清晰地认识它的地域文化特征,保持它鲜明的艺术个性,保留它的地域文化基因,才能使民间舞蹈成为有根的艺术,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这也是舞蹈工作者神圣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