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

2018-05-18谢昊廷冉瑞平冯秀智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年限整理有机

谢昊廷,冉瑞平,冯秀智

(1.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1130;2.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土地整理是国家为保障粮食、生态安全而提出的以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为目的的重要举措[1]。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公布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通过土地整治补充的耕地将达160万hm2[2]。土地整理已成为实现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

随着土地整理的开展,人们已开展了较多的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价。土地整理后,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态铁、锰、铜、锌、硼的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明显降低[3-4],pH值、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增高明显[3,5];另有研究则表明,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土层厚度,降低了土壤容重[6],土壤有机碳显著提高[7];随着土地整理年限的推移,土壤质量有一定的提高[8-9]。由于不同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整理措施和管理方式不同,因此所得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或相反。本研究以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含量及基本理化性质为指标,开展低山丘陵区疏林地改造为耕地后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为区域土地管理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镇,29°38′~29°48′N,121°13′~121°58′E,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夏季凉爽,最高气温不超过31℃,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9℃;冬季寒冷,最低气温达-14℃,年平均气温11.8℃,年降水量约2 0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区内母岩为砂砾岩,土壤以黄壤为主[10]。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1.2.1 样品采集 2016年10月,根据四明山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整理项目的现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土地整理后1年(TZ1)、4年(TZ4)、7年(TZ7)的代表性样地各 4个,面积分别为0.1 hm2左右,以未整理区(CK)为对照。CK为黄山松疏林地,平均胸径12.4 cm,平均树高 8.5 m,密度 200株/hm2,郁闭度0.15,主要灌木有木、映山红、微毛柃等,盖度70%;不同整理年限的耕地均种植了苗木,种类有南方红豆杉、日本扁柏、青枫、樱花、三角枫等,密度为30 000株/hm2,每年施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1 200 kg/hm2。

在各样地中,按“S”型采集5个0~20 cm深土壤样品,除去动植物残体和石块等杂质,用四分法分取1 kg左右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采集的新鲜土样在实验室内一分为二,其中一份过2 mm土壤筛后,直接用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另一份自然风干后用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1.2.2 分析方法 土壤有机碳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pH值用酸度计法(水土比为2.5∶1)测定;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有效磷用盐酸-氟化铵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脲酶活性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显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用KMnO4滴定法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蔗糖酶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11]。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采用Bossio等的方法[12]进行。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 SPSS(SPSS公司 13.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然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土壤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氮、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等指标进行评价,以确定不同土地整理年限土壤质量的优劣次序[13]。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地整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pH值对土壤养分存在的形态和有效性有很大影响[14]。不同土地整理年限土壤pH的差异见表1。与未整理土地相比,土壤pH值提高了0.4~0.6,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整理年限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养分的源与库,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生物活性[15]。从表1可以看出,土地整理1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13.98 g/kg,降低了57.6%,而后随整理年限的增加略有上升,均显著低于未整理土壤。

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是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和利用的有效养分,速效养分的高低体现了土壤对植物所需营养供给能力的大小。由表1结果可知,随着整理年限增加,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呈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土地整理1年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27.3%、27.8%、20.3%,而经过较长时间(7年)的自然修复和人工经营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与土地整理前持平。

表1 不同土地整理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

2.2 土地整理对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2.2.1 土地整理对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参与土壤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对土壤养分的转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6]。土地整理1年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显著下降,与未整理土地相比,分别降低了61.2%、52.3%(图1);随着整理年限的延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略有上升,其含量介于180.2~231.3、35~5.1mg/kg之间,不同整理年限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2.2 土地整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动力,是植物养分的储备库,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指标[17]。土地整理1年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下降,与未整理区相比,分别降低了 58.4%、61.0%(图 2);随着整理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其含量在不同整理年限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介于188.2~260.4、31.2~55.6 mg/kg之间。

2.3 土地整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脲酶参与土壤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可以将有机化合物尿素水解为氨态氮,使植物所需的养分转化为有效态,它的强弱与土壤中氮素转化强弱关系密切[18]。从图3-A可以看出,随着整理年限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先降低而后提高。土地整理后,土壤脲酶活性显著下降,其活性介于1.8~2.7 mg/(g·d)之间,仅为未整理区的 41.9% ~63.6%。

过氧化氢酶可以酶促水解过氧化氢,有利于防止过氧化氢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可以用来表征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19]。土地整理1年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与未整理区相比,降低了56.9%(图3-B)。随着整理年限的延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所提高,整理7年后,其活性为0.4 mL/(g·d),与未整理区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酸性磷酸酶反映土壤有效磷转化方向和强度,能加速土壤有机体的脱磷速度,从而提高磷的活性[20]。随着整理年限的增加,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先降低而后提高(图3-C),整理1年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与未整理区相比,降低了23.9%。随着整理年限的延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较高,整理 4年后,土壤酶活性介于 4.2~4.7 mg/(g·d)之间,与未整理区相比,其差异并不显著。

蔗糖酶反映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分解转化[21],不同土地整理年限土壤蔗糖酶的活性见图3-D。土地整理后,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下降,其活性介于6.2~8.0 mg/(g·d)之间,仅为未整理区的44.8%~57.4%。

2.4 土地整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的影响

磷脂脂肪酸是微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不同土壤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磷脂,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PLFA,可以反映不同类群微生物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22]。

不同土地整理年限各菌群PLFA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2)。土地整理后,细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原生动物的PLFA量均显著下降,与未整理相比,整理1年后下降幅度分别达 43.6%、64.7%、52.3%、62.5%和 58.5%。土地整理4~7年后,各菌群PLFA含量有所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未整理区。

不同土地整理年限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与未整理区相比,土地整理1年后,不同菌群 PLF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下降,降幅为31.4%~55.3%,其中革兰氏阴性菌降幅最大,而革兰氏阳性菌降幅最小。土地整理4~7年后,各菌群PLFA的相对丰度略有升高,但与整理1年后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2 不同土地整理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含量

表3 不同土地整理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相对丰度

2.5 不同土地整理年限土壤质量评价

灰色关联度法可以定量考虑多个因子的作用,得出具有可比性的综合指标,提高综合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关联度的大小反映了不同评价指标对参考对象的接近次序,即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不同土地整理年限的18个土壤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值见表4。从表4可知,土壤质量的优劣排序表现为:CK>TZ7>TZ4>TZ1。

表4 不同土壤质量指标的关联度

3 讨论

土地整理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结构,同时也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土地整理过程中采取的深挖、搬运、回填等工程措施都会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环境[23]。本研究中,土地整理项目是将低山丘陵区的疏林地改造为耕地,土地整理过程中富含有机碳的表土层被剥离,露出心土层,土地整理1年后,土壤有机碳、速效氮磷钾含量显著下降,而pH值提高明显(表1),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明显降低(图1、图2),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著减弱(图3)。现有研究也表明,土地整理工程实施后的短期内(1年左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pH值明显升高[3],而有机质含量也显著下降[23],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降低[24],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也显著下降[24]。随着土壤可利用性养分含量的降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原生动物的PLFA含量显著降低(表2),不同菌群PLFA的相对丰度也显著下降(表3)。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土壤微生物的PLFA含量与养分的可利用性呈现正相关[25-26],特别是土壤中有机碳的差异往往导致了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异[27]。

随着土地整理年限延长(3~5年),土壤经营和管理逐年趋于科学化[24],土壤有机质增加[9],土壤质量逐渐恢复并提高[28]。薛?等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在土地整理8年后能恢复到土地整理前水平,而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则需经过20年的培育才能与土地整理前持平[24]。本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均随着整理年限的延长略有升高,但土地整理7年后,其含量仍然显著低于未整理区;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在土地整理4年后即与未整理区的差异不显著,主要是因为每年大量复合肥料的施用。

4 结论

低山丘陵区疏林改造为耕地后,土壤性质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1)通过工程措施改造为耕地当年,土壤碳氮含量、磷钾含量、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均显著下降。(2)随着土地整理年限的延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和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而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略有上升,但还远未达到土地整理前水平。(3)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的土壤质量优劣排序为未整理区>整理后7年>整理后4年>整理后1年。

参考文献:

[1]罗 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资源科学,2002,24(2):60-63.

[2]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11—2015年)[R].2013.

[3]叶艳妹,吴次芳.土地整理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及其重建技术和工艺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3):267-271.

[4]华 颖,王子芳,高 明,等.土地整理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5):253-257,274.

[5]孟会生,王 静,郭建奎,等.黄土区土地整理压实土壤物理性状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549-552.

[6]王瑷玲,赵庚星,王庆芳,等.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311-315.

[7]谭 梦,黄贤金,钟太洋,等.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324-329.

[8]张雯雯,李新举,陈丽丽,等.泰安市平原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壤质量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106-109.

[9]徐 畅,高 明,谢德体,等.土地整理年限对紫色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242-248.

[10]苗国丽,王卫兵,陈开超,等.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J].浙江林业科技,2012,32(3):76-80.

[11]鲁如坤.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2]Bossio D A,Scow K M.Impacts of carbon and flooding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rofiles and substrate utilization patterns[J].Microbial Ecology,1998,35(3):265-278.

[13]张同娟,杨劲松,刘广明,等.基于灰色关联度法河口地区土壤盐分影响因子分析[J].土壤通报,2010,41(4):793-796.

[14]王艳艳,赵伟明,赵科理,等.海拔高度对山核桃林地土壤pH值和有效养分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24-225.

[15]吴家森.山核桃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4.

[16]徐秋芳,姜培坤.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84-87.

[17]何友军,王清奎,汪思龙,等.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292-2296.

[18]魏雅芬,方 杰,赵学勇,等.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同年龄针叶生理生态性状[J].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2):1271-1280.

[19]张 超,刘国彬,薛 ?,等.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演变特征[J].林业科学,2010,46(12):23-29.

[20]余 娜,刘济明,张 超,等.不同沙生植被土壤酶活性分异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1):77-81.

[21]王 兵,刘国彬,薛 ?,等.黄土丘陵区撂荒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9,17(3):282-287.

[22]王卫霞,史作民,罗 达,等.南亚热带3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7):1784-1792.

[23]刘 涓,杜 静,魏朝富,等.紫色土区土地整理年限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0):254-261.

[24]薛 ?,刘国彬,张 超,等.黄土高原丘陵区坡改梯后的土壤质量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310-316.

[25]Lauber C L,Strickland M S,Bradford M A,et al.The influence of soil properties on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across land-use type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40(9):2407-2415.

[26]Steinweg JM,Plante A F,Conant R T,et al.Patterns of substrate utilization during long-term incubatio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40(11):2722-2728.

[27]Harrison K A,Bardgett R D.Influence of plant species and soil conditions on plant-soil feedback in mixed grassland communities[J].Journal of Ecology,2010,98(2):384-395.

[28]张源润,蔡进军,董立国,等.半干旱退化山区坡改梯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3):121-124.

猜你喜欢

年限整理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郑树忠:职工基本医保缴费年限应与工作年限相适应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