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艺微雕 尽显情怀

2018-05-18

杭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微雕民间工艺藤条

初见沈秋法,是在四季青街道水湘社区二楼的木艺微雕工作室内,听说我来采访拍摄他的木艺微雕作品,他精心挑选了二十余件大小不一的木雕作品摆放在桌上,其中用木头做出的自行车、摇椅、乐器、莲蓬……虽然都只有巴掌点大,却精细无比,特别是木雕小动物蜗牛、蝉、蜻蜓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沈秋法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年逾70岁的老人。他的微雕技艺老道,“从业经验”已达45年,曾获得过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称号。但沈秋法真正全身心投入微雕木艺创作,还是他在浙江水泥集团退休之后,因此家里人调侃他退休后却比上班那会儿还忙乎。那时经常是早上6点多钟,他就把家里的折叠桌搬到楼下,一篮子工具、几块木料,开始了日常的一天。

③ 木艺作品《蜻蜓》

④ 木艺作品《乐器》

⑤ 木艺作品《夏天》

因为“赌约” 迷上微雕木艺

据说沈秋法沉迷于微雕木艺是因为和朋友的一个“赌约”。当时他跟朋友说:“我能做一辆木自行车,车体长度不超过30厘米,轮子和脚踏板都会动。”朋友不相信,说他肯定做不好。沈秋法就赌气似地回应:“我一定做得出来。”当天晚上回家,他就翻箱倒柜找出各种工具开始做,先画图纸,用废旧的藤条和木头,边做边摸索。一个星期后,一辆20多厘米的微型女式自行车就在沈秋法手下出炉了。铃铛、刹车……但凡自行车该有的部件, 都一一具备了。车轮是用一根藤条慢慢弯出来的,一气呵成。朋友看了自行车后,啧啧称奇。这一尝试,沈秋法就一发不可收了。

他的作品有个特点,原材料都是使用木头的边角料、藤条等,使其变废为宝, 所有东西都是纯手工制作,最大的不过40厘米,最小的只有几厘米。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制作了几十件微缩木艺品,题材以反映旧时的民俗生活为主。

因为“不务正业” 成为民间工艺大师

前些年,熟悉沈秋法的人都认为他“不务正业”,净做些不实用的东西。但随着作品越来越多,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甚至有人特意找到他定制工艺品。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期间,沈秋法还获邀在少年宫非遗馆为各国领导人展示其木艺微雕作品。

在沈秋法的微雕作品里,有许多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物件。比如微雕作品《弄堂里》,是由三把竹椅、一套茶具、黄包车等组成,重现他小时候弄堂里最常见场景,这组作品还获得了第三届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铜奖。

沈秋法制作的乐器二胡,用手拉动琴弓还能发出声音。沈秋法介绍:“这个二胡我起步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前面要用真的蛇皮,不能用其它的,后面发声的地方我是用雕花拼花拼出来的,上面这两个把柄要透明得看得出来,我是用牛角做上去的,同时还能稍微发一点声音出来。”。

① 水湘社区为沈秋法提供微雕木艺工作室

② 沈秋法免费向年轻人传授微雕木艺

③ 沈秋法用自身的技艺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

沈秋法的“知足常乐”系列,主要元素是蜘蛛和竹子。蜘蛛的谐音就是“知足”,一块钱硬币大小的蜘蛛,每只脚都清晰可见,蜘蛛网是用黄花梨做成的。他用黑紫檀,仿造竹子的形态,连竹节上的小孔都仿了出来,乍一看真以为原材料是乌竹。

因为“雕虫小技” 成为公益使者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报道,沈秋法在杭州民间工艺美术界已小有名气,他没有因为名气大了而去商业经营,而是在思考如何将这种“雕虫小技”继续传承下去。他经常说:“希望这个手艺能传承下去,如果说到我这里荒废掉了很可惜,大家都会做这个才能够光大起来,手艺才能够传承下去。”当四季青街道文化站、水湘社区负责人了解到沈秋法的这个想法后,及时为沈秋法提供工作室场地,帮助协调解决创作作品中的各种问题,明年社区还计划为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如今,沈秋法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分别与浙江省残联、杭州市残联等单位联系,免费为残疾人传授微雕木艺,使得残疾人士能多学一门技艺。在此,我们祝愿沈秋法能在微雕木艺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同时实现他内心的公益情怀。

▲ 沈秋法用最简单的工具,精雕细琢出精致的艺术品

猜你喜欢

微雕民间工艺藤条
农村民间工艺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与创新——评《农村艺术性民间工艺》
藤条迷宫
精微至极虚实相宜
梅州举办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
来编一个收纳篮
微雕
藤条去了哪里?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藤条去了哪里?
叶子的微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