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构建现状

2018-05-17杨茜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执政党话语民众

杨茜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使命。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宣传自身的主张和政策,与民众和世界交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已形成一套非常有特色的话语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积极效果。随着积极体制和社会结构全面转型期的到来,执政党在处理内政与外交时遇到了新的挑战和问题,话语体系也随之发展,但仍旧存在瓶颈,急需改变。

关键字:话语体系 执政党建设 发展 问题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223-02

话语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是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因此具有社会性。[1]由于其具有社会性,所以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会形成不同的话语体系,对于执政党的话语体系,也有着不同的理解。“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外在的表现形式,包括概念、范畴、表达、词汇等”[2],是从话语体系的内涵来阐述的,话语体系的构建会影响到执政党理论体系和政策的接受度。“政治话语是社会话语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进行政治交流、沟通和互动的过程。话语分析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表达方式及其观念形态,分析的焦点是意义和话语体系如何构建,以及这种构建如何塑造人们在政治社会的角色和行为[3],是话语体系构建的意义,它反映了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的各个政治主体的角色。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成功的执政党,理论和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得到宣传和执行,在国际社会还需要更主动的角色,所以话语体系的构建仍需完善。

一、对内话语体系构建分析

1.对内话语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在构建自身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在改革开放以前可以称之为革命话语体系。政治话语体系一般代表一定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的年代,话语体系也会呈现鲜明的特性。在意识形态的引导下,还有两个因素决定了革命的话语体系。首先不能忽视苏联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不仅学习了苏联的政治经济制度,而且搬来了与之相配套的话语体系。从各种理论政策到称呼,有着同样共产主义信仰的我们,几乎悉数照搬,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同志”“五年計划”“总书记”等等。其次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智慧和个人风格,也让我们的话语体系有了中国特色。在一定的时期,与意识形态相适应的话语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毛泽东极具创造力的、充满个人特色的话语,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干革命、搞建设,有些直到现在还保持着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之后,革命的话语体系逐渐成为历史,新的话语体系开始构建,并尽量和新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相适合。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有个别官员的报告和一些官方媒体的新闻中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以及口号式的话语,和民众的话语体系严重脱节。尤其在网络进入更多中国人的生活之后,这一现象表现较为突出,两种话语体系变成了平行线,各自发展,甚至出现不少对立。

2.完善构建对内话语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共产党也在积极寻找解决途径,进行话语体系重构。首先是向人民学习,让人民接受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人民自己的语言来说话,用人民听得懂的语言来说话,在与民众的交流中恰当地使用非书面化的语言,即所谓“接地气”。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要文件和发言中首先作出表率,胡锦涛的一句“不折腾”[4]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让民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的决心。党的主要宣传机构——媒体也进行了文风改革,创新宣传方式,真正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人民日报社适应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在新浪微博开启了官方账号,其作用不只是宣传,而是充分利用微博与网友互动,并且将网友对新闻的精彩评论刊登在纸质版上,调动了普通民众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同时也开通了一条便利的渠道。同时中央电视台的“走基层”系列报道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十八大前夕的街头采访“你幸福吗”更是反响热烈,民众将其看作媒体话语体系走进大众的一个开始。

其次是融合地方特色的语言进入官方话语体系,比如用“愿景”取代“愿望”,让海峡对岸的同胞更有亲切感,体会到血浓于水的亲情。话语体系的重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执政党理论体系和执政理念的调整,民众对新的话语体系的接受也表明了在一定程度上对执政党自身改革的接受。对内话语体系的重构是一个过程,还需要更多的智慧与决心,其结果将由实践来检验。

二、对外交往的话语体系构建分析

1.对外交往话语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稳步提高,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都开始发声,中国声音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必须考虑的因素。国际社会开始接受中国,由于多年来意识形态、价值判断、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社会在与中国的交往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同时中国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也需要频繁地进入国际社会与国际市场,中国要让其他国家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也需要重构话语体系。

尽管中国表示和平崛起,不结盟,不称霸,但“中国威胁论”还是不绝于耳,不排除有人将其当作工具为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话语体系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外国人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和语境,理解起来极易出现偏差和误解。比如上文中出现的“不折腾”,贴近了中国民众的话语体系,但对于中外的翻译家们来说却成为难题,后来一些外国媒体干脆直接引用拼音来表达,然后再具体解释。中国政府的文件以及新闻发布会也有极具中国特色的语言,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影响了传播效率。另外,在专业性极强的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专业话语体系,这都会给对外交往造成阻碍。

2.完善构建对外交往话语体系

中国需要更多的国家以及他国民众接受中国的发展,与中国合作,建成一个和谐的世界。这需要在对外交往中根据国际话语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完全不要原来的体系,彻底创造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或是从国外拿一个过来直接套用,这都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十八大要求党要树立起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正是因为自信,才敢于从自身改革,针对对外交往的话语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要做到专业性。要培养国际交往中涉及的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无论是文件的起草、对外谈判,还是国际会议的发言,都力求做到专业、规范。只有严格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才能在争取自身权益时有力、有理、有节。二是要做到简洁明晰。这一点是针对口号和套话空话,要在对外交往中尽量少出现不必要的套话,把问题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楚就好。三是要保持中国特色。这一点是强调中文语言的礼节和美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世界性的,中国式的幽默和情感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结语

执政党的话语体系构建看似执政党对内对外的交流方式,实则体现了执政党的理论体系、与民众关系及对外交往能力,是判断一个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世界最多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和平崛起奇迹的新兴强国的执政党,必须重视完善话语体系的构建,为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话语[OL].http://baike.baidu.com/view/664430.htm

[2]姚桓.构建中国执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2-10-31.

[3]王小宁.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的转变——中国政治话语的语义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1).

[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8.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执政党话语民众
画与理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