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理论在商务信函中的翻译应用研究

2018-05-17袁胡雪婧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评价理论翻译应用

袁胡雪婧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商业行为日益普遍。然而,在跨国经济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商务信函的翻译尤为重要。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以及语种表达内涵的差异而导致的商务信函翻译差异,往往是形成合同不遵从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找到一种适宜的翻译理论指导实际的翻译行为,并切实提升其内涵意思表达准确性的方法成为业内的共识。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探究评价理论在商务信函中的翻译应用,旨在为后续的翻译工作提供另一种指导思路,并为切实提升翻译效果与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评价理论 商务信函 翻译 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47-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2017年国家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为例,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对外贸易总量超过了2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英语国家占比超过70%。在庞大的对外经济市场中,商业信函的往来也成为双方交流与协商的主要方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邮件及即时通讯工具的商业信函比重甚至超过了传统电话与会议模式。在此种背景下,对于双语环境下的商业信函翻译成为企业决策以及商业活动遵从性的根本保障。同时,从发展现状来看,也不乏由于信函翻译不准确而造成的商务失误行为,甚至引发严重的商务“事故”。如2012年中国某地玩具生产厂家,由于员工翻译错误而导致芬兰客户撤单,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万美元。上述种种无不说明商务信函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而这一问题也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就基本理论而言,功能对等理论、实用理论、人际意义理论以及翻译行为理论等多种理论体系被纳入到商务信函翻译体系中来,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与功能。而本文所提出的评价理论则是以悉尼大学Martin评价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理论体系,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确定其在商务信函翻译体系中的地位,并对其具体应用与要点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的翻译工作提供另一种思路。

一、评价理论内涵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一)评价理论概述

所谓的评价理论是由悉尼大学James Martin教授带领的研究人员历经15年提出的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的扩展和延伸。该理论强调了词汇层面上的评价功能,并从态度、接入以及级差三个维度提出了语言代际中的人际关系体系。该体系的提出与商务信函中的表达特征存在极大的相关关系,这对于其在商务信函中的翻译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跨文化翻译中的词义表达相对简单,但是从语句中的态度及人际情感关系的表达则较为困难,这也是人工智能翻译体系中很难出现极为精准的自动翻译软件的重要原因。如谷歌在2017年推出的人工智能自动多语言翻译软件,虽然在翻译水准上面呈现出了一定的进步与成绩,但是受限于态度等因素的不足,依旧无法达到人工翻译的高度。。

(二)评价理论内涵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评价理论的内涵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引入了态度、介入以及级差三方面的概念,从而使得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中得到更为精准的表达。如pleass简单翻译为“请”的意思。这个在英语与汉语的语境转换中相对简单。然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则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请求的态度,而此种态度在汉语的表达中则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细化才能够完成相关的内涵态度表达。这就是翻译理论体系下态度元素的具体内涵。落实到介入以及级差等语境翻译理论体系中也同样如此。在此便不进行具体的展开。

落实到其在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则可以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相关理论体系的应用对部分英语词汇的具体意义进行引申,此种引申可以作为表达态度的引申,也可以作为具体名词在长期沟通中具体用法的引申,同样也能够作为非符合语法的短语句子的固定用法与习惯用法的引申;一方面则是通过相关理论的应用来完成极差的表达。在级差体系中要求翻译者灵活地掌握相关材料中态度的不同与程度。比如在careful词汇以及consideration两个词汇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其在汉语意思中所对应的均是“认真”,而在实际的意义表达中则存在一定的感情不同,其中前者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一般概念性中的认证,即不出现或者不存在错误便可以满足相关的要求。而后者则加重了此种基于级差的语气表达,需要达到客户满意层面上的认真。另一方面,在介入层面上,评价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则可以形成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应用范畴固化,如在一般的语句表达中不存在表达情感的语句,而其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则需要在一定的情感背景下进行表达。此种情况引入介入翻译理论能够使得情景更为贴切,意思表达更为准确。

二、商务信函特征及其翻译需求

在探究商务信函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商务信函的特征及其翻译需求进行阐述,其具体内容主要如下:

(一)商务信函特征

商务信函广泛地活跃在跨境商务活动中。得力于现阶段互联网建设的成就,基于互联网邮箱以及即时通讯工具,商务信函的应用频次与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从功能角度来看,商务信函主要可以分为信息功能信函以及表情功能信函,其中前者承载着商业活动的重要信息而显得更为重要。而后者则多以感谢、祝贺、道歉等内容为主,是企业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并建立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有效媒介。从实际的应用角度来讲,信息功能信函在商务信函翻译中所占的比重以及重要程度均高于表情信函。在本文的特征分析中其主要对商务信函中的信息功能信函进行探究。

在现阶段的分类体系中,功能信函主要按照其具体的功能要求来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建立业务关系函、咨信函、推销函、订购函等类别。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商业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并替代商業合同而存在。此种内容特性决定了商务信函在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自身特征。一是结构性特征,就一般的商务信函而言,其主要包括了开头部分、命题部分以及结尾部分,其中所谓的命题部分则主要是指完成信函功能的正文文本,是商务信函的核心;从内容特征来看其具有准确性、唯一性、要求性、功能性以及责任性。具体的特性可以参考商务合同的撰写,在内容方面表达准确不能够产生歧义。在主要功能方面则附带要求以及双方的责任,并对当事双方产生一定的约束。除了上述两方面主要特征之外,其在表达方面还需要注重对等性以及礼貌性等基本原则。

(二)商务信函翻译需求

基于上述的商务信函内容分类与特征,在双语环境下,对于商务信函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翻译的过程,既需要表达出准确的商务行为要点,又需要在谦虚的情境下表达出双方的情感。如在询问函中表达出一种谦恭的姿态,在索赔函中表达出一种失望与急迫。上述特性无疑考验了翻译人员的双语表达功底,甚至是需要对对方的文化底蕴与背景进行必要的熟知。

就其具体要求而言,在商务信函的翻译过程中则需要满足如下几方面原则:

第一,准确性原则。准确是商务信函翻译的第一要务。此种准确性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用词、语法、达意层面上的准确,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情感表达方面体现出丰富与准确的协同。

第二,均衡性原则。所谓的均衡性则主要是指在内容结构方面,既需要满足商务信函自身的结构特性,又需要具有自身企业的特征,二者达到适宜的均衡性,才能够在商务信函的沟通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三,对方习惯性原则。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分为本地翻译以及对方翻译两种,其中对方翻译的表达更为困难。在进行此类翻译的过程中,要对对方的文化背景尤其是表达习惯进行充分的掌握,达到满足对方语言习惯的基本要求。

第四,统一性原则。所谓的统一性原则,主要是指商务信函往往是在一段时期内不断进行往来的。在此过程中要讲究用词的统一性,从而使商务信函的翻译表达更为简洁与稳定。

三、评价理论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从具体的应用环节来进行归纳,为了满足上述商务信函翻译的基本要求与特征化建设,我们需要对评价理论在商务信函翻译中的应用体系进行分析。就其具体的理论特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模式:

第一,態度系统在商务信函中的翻译应用。所谓的态度主要是指在描述事物(含人、物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意愿以及客观情感。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则是一种基于本体语境与文化背景的,令人舒适或者明确态度的表达方式。如,Please make every effort to get the consignment dispatched ASAP,可以被翻译为,“请尽力做好妥善安排,以期立即装运”。除此之外,商务语篇中态度意义的表达不仅仅是用于传递令人愉快的信息,商务英语信函多采用礼貌客气的措辞,多用对方态度(You Attitude),少用我方态度(We Attitude)等。

第二,介入系统在商务信函中的翻译应用。将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运用与商务信函翻译,对比其原文及译文的态度来源,以期在商务翻译过程中能够明确表达被翻译文本在对方语境中的实际情感状态,并形成对非对应词汇的态度与情感表达进行译作。如在“Regrettable to tell you as us difficult for according supply to your request and to the disruption of the power supply in the factor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flood.”的翻译中,可以适当增加非词汇表达的情感内容来更贴近此种情景下汉语的表达习惯。具体而言可以翻译为:“不得不遗憾的告诉您,由于受到洪水的影响,厂区供电中断,我方很难按期按照贵方的要求予以供货。”此种例子正好表达了一种悲伤或者遗憾的情景,虽然在原句子中并没有对应的词汇予以准确表达,但是更符合汉语语境中的表达习惯,有助于形成更为高效的沟通。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此种翻译功能应用是双向的,在汉译英的商务信函中也同样适用。

第三,级差系统在商务信函中的翻译应用。级差系统是评价理论框架内对态度强弱进行分级的资源。该系统包括语势(force)和语焦(focus)两个方面。语势次系统将可分级的态度范畴根据强度或量划分为强势和弱势,语焦次系统则根据原型将评价资源界定为清晰或模糊。借助这两种形式,级差评价资源发挥着间接表达态度的功能。如针对“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we regret to say that we cannot but decline the said order.”语句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级差的表现方式形成更为强烈的语句,故而可以翻译为:“经过认真考虑,很遗憾,我方不得不谢绝贵方的上述订单。”通过此种模式我们不难看出,其一方面表达了一种情感层面上遗憾,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商务信函中的严谨。如果片面地追求严谨则容易产生双方联系生硬的误解;如果片面地追求遗憾,同样会带来后续合作可能性的误判。故而通过引入了级差理论的翻译方式能够达成二者的兼顾。

四、评价理论的应用实践与注意事项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文对评价理论的具体内涵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按照不同的应用环节对评价理论在商务信函中的翻译应用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在此部分研究中,本文以勘误的角度分析在实际的商务信函翻译中的评价理论应用,并总结其中应用的要点。希望能够为后续的实际翻译奠定实践基础。

根据在日常中所涉及的相关业务,以本国服装厂与英文语言环境下的其他企业的商务信函翻译过程为例,具体探究评价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该厂的主要业务来源于对外的服装加工外包与自主品牌的生产。其与国外某企业的首次商务信函往来来源于对方的咨询函,其主体内容是对宣传中的某一种产品进行询价。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方使用了“reft”这一词汇,在英语语境中该词汇代表了剥夺与抢劫等意思。应用在商务信函中显然不可能是本体词义的表达。在结合上下文以及对方企业提出的实际需求之后,本单位认为“reft”在此商务信函中所表达的是“镂空面料”的词义。(其咨询的服装商品的主要面料具有镂空属性)针对这一情况,本单位将其收入到针对该企业的词汇库中。为了认证该翻译的准确性,在商务复函中将如下语句“按照贵企业的需求,镂空面料的应用比例需要适当降低10%”翻译为“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your enterprise, the application ratio of reft needs to be reduced by 10% ”,在收到了对方肯定性复函后,确定了该词汇的实际意思与本文所建立的词汇库中吻合。此后的商务信函中针对“镂空面料”的应用均使用“reft”一词。在此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评价理论的介入体系,引入了不同意思的单词在不同语境中词义表达之间的差异,并通过语言意思之间的介入来完成相关的翻译体系构建,不仅使相关的翻译结果更为准确,更使具体的翻译,尤其是对外(汉译英)语境中的表达习惯贴近对方的语言习惯,降低了双方之间的交流成本。

这种应用在句子的表达中也较为常见。在一般的翻译过程中,“本次商品代工行为需要首先支付20%定金才能够启动后续合同”的翻译一般为“The conduct of this commodity needs to pay 20% deposit in order to start the follow-up contract”。而在较长的商务信函过程中,此种模式往往被并不符合一般语法的高效表达方式所替代,如“20% to start”。当然,此种表达方式仅仅在高效表达中有所构建,但是在实际的情感表达中并不能形成有效的贡献,也往往仅仅存在于非正式的日常交流信函。但是,作为遵从日常习惯、尊重对方表达习惯的基本性原则而被收入到具有专属性的商务信函词汇库中。该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了级差的表达理论体系来进行具体应用的。此种模式形成了级差环境中的非词义的语义表达。一方面形成了商務信函翻译中的简便用法,降低了双方的阅读难度。另一方面引入了双方合作良好的情感意图,将商务信函内容固定的前提下所表达的合作愉快的级差情感进行了合理的描述与表征。与此同时,在此种模式下,还可以应用情感表达模式来进行翻译,同样以上文中所列举的商务信函内容为例,从语句的情感来看,这更多的是一种规范性语言,同时表达了一种急切的希望。在评价理论辅助下,该语句可以被翻译为“真诚地希望能够预付20%的货款以保障我方生产的顺利”。

除了上述在介入、态度、级差等三方面的应用之外,通过评价理论还可以形成常见翻译的词汇库,从而使后续的相关翻译能够形成理论应用的定式,进一步提升商务信函翻译中的准确性。虽然在国际领域内存在标准化的商务信函,但是受限于企业规模以及地域特征等因素,在实际的商务信函翻译中常常存在多种格式模式的不同。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或选择独立的商务信函模式,或选择对方表达方式的商务信函模式,均可以在评价理论体系中得以表现。

五、结语

商务信函的翻译所要求的准确性相对较高,同时还需要满足对方的语言表达方式,否则会由于产生歧义而形成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评价理论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客观总结。同时分析了商务信函自身的特点及其翻译原则。并从评价理论的应用环节以及应用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其具体的应用模式及注意事项,希望为后续的翻译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余慧君.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56-58.

[2]郦珲.实用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评《实用商务英语翻译》[J].新闻与写作,2017(11):117.

[3]Martin J R,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4]罗慧.报忧类商务英语信函的人际意义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舒亚莲.翻译行为理论在商务信函汉译英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3,32(9):109-111.

[6]陈曦蓉.语域理论在英语商务信函翻译中的应用[J].莆田学院学报,2005(4):50-5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评价理论翻译应用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