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发展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8-05-17宁慧
宁慧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其中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音乐教育的强大作用不仅仅是帮助高职院校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学生间互助交流和团队协作的有效教育方式。但现在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从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简析高职教育中现存的音乐教育问题,提出对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教学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类学校,把教学和培养的主要任务放在专业技能上,但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具备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才是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尤其是在专业技能都很优秀的时候,能够让你脱颖而出的就是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質。在高职院校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科目是每个专业都需要接受的,学生的情操培养一方面通过具体的音乐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另一方面就是校园文化和校园活动对学生的间接影响。一堂音乐课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和感悟是欣赏美和体验美的能力。而在社会融合方面,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加强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会进一步增强,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和素质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音乐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地位。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培养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在培养中主要进行实际的、专业性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具备专业性质的技能人才,这种专业的选择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对口输送。与社会需要进行衔接是高职院校在市场存活的一种明智之选,在专业设置上和课程培养模式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一性。而作为素质培养的音乐教育往往会被忽略,只是作为一种教学补充,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够像专业课程培养模式那样科学。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只是简单地采用课堂教学形式,而音乐体验也止于音乐欣赏,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2.教学与实践脱离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是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科目,也是基础必修课程,但在教学重要性上,音乐教育是被边缘化的。在社会层面上,音乐市场主要是通俗和流行唱法占据主导地位,而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主要集中在古典和乐器的欣赏中,对于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很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音乐教育和审美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缺乏应用机会,即使是音乐培养专业也没有社会需要的填词、作曲和乐评等方面的专业培养。这就是音乐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脱节的表现,没有对市场进行正确了解和调查,课程培养与市场需求没有直接挂钩,这将是高职院校中的音乐教育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3.教学方式落后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欣赏。而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体验式科目,特别是在非音乐专业学生中作为审美能力培养科目时。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在于体验,体验不同的音乐作品,尝试制作不同的音乐作品,这些方式都是音乐教育可以采用的新教学手段。高职院校中音乐体验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来满足,而高职院校的音乐活动一般都是通过学校社团组织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演,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所以,仅仅由学生编排的音乐节目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作用,而且这种质量不过关的音乐节目和活动也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形成不了一定的活动规模。可见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没有被教师充分利用起来。
4.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受到规模和经济支撑的限制,在音乐教育模块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来实现。而高职院校的主要师资是集中在专业技能领域内,音乐教育在师资方面的不足给音乐教育带来不良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师资如果得不到重视,就不能满足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如果音乐教师本身的审美能力就欠缺,那又如何对学生进行好的审美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的路径探索
1.课程培养模式多元化
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课程培养模式主要存在单一化误区,而解决这个误区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尝试。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要从多方面同时进行,首先是在课程设置上,音乐教育的选修课和公共课的形式决定了其课程时长远不如其他必修科目,并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是以考查为主。音乐教育更像是一门赏析课,课程内容和进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强的自主决定性,这跟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有很大关系。应通过课程设置的规范性来规定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将音乐课程的理论知识作为音乐课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音乐赏析和评价。这种规范性的课程设置将会对音乐教学有一个硬性规范,从理论做起,实践护航,保证音乐审美的培养。另外,在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情怀,将自由让位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赏析和领略不同风格音乐类型及题材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欣赏素养,更能给予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自信。要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并将参与音乐类活动的多少和积极性作为音乐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这种培养模式必然会增强学生社交和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最为关键的适应能力。
2.丰富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极大丰富了音乐教育教学,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广网络音乐教育的在线音乐教学模式。通过组织丰富的音乐活动进行体验式音乐教学,坚持音乐课程的课外和课内相结合,音乐常识的普及和音乐乐感的审美等相互融合,将学生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行自由组合。要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音乐相关活动,在学生主办社团类型的音乐活动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将原本单一的活动转变为音乐教育最多元的实践课堂,这种教学会把音乐教育提高到体验式和实践性教学的高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是丰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一个方向,如在线网络课程。名校的有关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的公开课,网络上的优质音乐欣赏类节目和大量具有社会关注度的音乐类节目都可以借鉴和运用到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如果将这些最新音乐成果和潮流引入音乐教育,将会极大丰富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同时,也能够拉近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市场之间的距离,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创造更为广阔的教育资源和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高职院校的师资在某种程度上是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师资的来源主要是招聘环节,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师的招聘上应该适当提高门槛,吸引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进入。不仅要考虑教师的音乐专业修养,也要衡量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如果一个音乐素养极高的人,具有满肚子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美感却无法全面地传达给学生,这不免也是一大遗憾。优秀师资的招聘是师资力量的来源,而能否将这些优秀师资进行长期培养和保留对高职院校而言也是考验。在师资管理方面,可以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委员会管理,不只是在教师的专业评价和教学评价方面给予不断鼓励和培养,在生活和音乐教育上也要保证其基本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在职业追求上,要给予其一定的自由空间,好的教学和学术氛围是留住优秀师资的最好条件。让师资保持一致优秀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科研成果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此来激发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兴趣,对教学能力也可以通过挂职定岗、在岗培训和跟班研讨等方式进行在岗学习和培训。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比赛、相关活动等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先,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同时也督促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禄民:《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吴思明:《浅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
[3]张教华:《关于构建当代高职院校音乐学科新的教育体系及发展途径的思考》,《艺术百家》(增刊)2014年,第294-296页。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公共课部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