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2018-05-17魏敏贺红涛
魏敏 贺红涛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在重视程度、思想认识、教法学法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指出在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要完成其所承载的历史重任,就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改革
“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大学语文课,其性质为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人文精神和鉴赏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大学语文课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面对时代的召唤,大学语文课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担当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传承好,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对高职大学语文地位的再认识
语文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关乎这个人能否可持续发展。对用人单位来说,一个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比一个专业技能突出的人才更可贵,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来看,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他们走向职场时,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应聘面试,入职后还要制订部门发展规划,撰写工作总结、演讲稿等,这些都离不开大学语文知识的支撑。
高职学生学习大学语文不是为了掌握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不是补课,也不是進行某种文体的研究,而是通过母语学习,领略经典的魅力,并从中汲取精神和文化养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母语应用能力。现实情况是,一个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接受母语教育的人,却连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都过不了关,这个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现在,国家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果我们不重视母语教育、不注重国家语言文字普及推广,任由国民语文应用能力不理想现象继续发展,那我们就称不上一个人力资源强国,也算不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以,大学语文的开设就非常必要,说好学好中文,将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一面。
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地位比思政课、英语课、计算机课、体育课等公共课还要低,很多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相对有限,无法为本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实施小班教学。而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单一的大班公共课,由于学生得不到相应训练,教学效果不佳。大学语文课往往成为年轻教师的练手课和大学行政人员的兼职课,这些人投入的精力往往不够,教学质量自然就难以保证。
从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不难发现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其在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和学时的同时,不断压缩公共基础课程学时,首当其冲便是大学语文课程了。有的学校以“应用文写作”“写字”“商务礼仪”等公共选修课替代了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是大学语文一个关键的因素,当前大学语文教材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教材编成缩编版的文学史,另外一个是编成拓展版的应用文写作,这与高中教材无异。总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被重视、资源投入不够、教学模式不新颖、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样的大学语文课想要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实在令人担忧。
2.造成的原因
造成当前大学语文边缘化处境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从外在来看,主要有五方面原因: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缺乏对大学语文课程战略地位的深刻认识。近年来,媒体屡屡报道大学生母语素养和大学语文教育出现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还是长期以来国人对大学语文认识不深,不够重视,没有发挥出大学语文应有的作用。第二,大学整体人文环境不佳。比如学校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师视野不宽、教育观念落后;学生出于就业等实用主义考虑,把英语、计算机作为课余时间第一要务,没有时间阅读经典,无暇体会思考,大学语文及其人文教育在现实面前,只能无奈“摇头”。第三,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及长久以来人们从众心理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十分重视眼前直接效益,忽视长远发展,重科技专识教育,轻人文通识教育,重显性知识教育,轻隐性知识教育,重职业教育,轻“成人教育”。第四,“就业至上”的实用主义。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把学习大学语文当作一种负担,大学语文课程要为专业课让路。第五,大学生语文水平不像英语计算机那样,要通过考级进行有效检测。因此,学校很难为用人单位提供学生大学语文水平证明。
从内在方面看,也有五方面原因:一是大学语文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有限的研究成果支撑不了大学语文学科化发展。二是与其他中文专业比较,大学语文教师学术水平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三是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乱象丛生,可供选用的高水平教材十分有限,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四是大学语文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育观念与方法落后,让大学生很难爱上“语文”。五是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教师很难有突出的教学成果,自然就得不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1.教学观念的转变
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研水平相对较低,教学质量不高,低水平的科研很难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大学语文理论积淀还很不深厚,人文属性还有待充分挖掘。因此,应该在文、史、哲、艺等人文学科范围内组织课程资源,以基本的民族文学与文化经典为载体,采用经典专题导读模式,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走进文学,通过文学走进文化,通过文化实现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价值引领和读、思、说、写能力的提升,不能因循守旧,要富有改革精神,通过改革实现教学上的“提质增效”,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大学语文的魅力。
2.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改革是大学语文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与课程性质相契合、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充分实践高职教育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项目去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辨性和探索性,不失时机教会他们阅读、分析、概括和鉴赏等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大学语文课程不是大杂烩的政经文史,不是国学的经史子集,更不是培训写作技巧课,大学语文应当体现人文意义上语言育人的特性,凭借语言这个媒介探求文学之文化、文化之文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使学生成为文化、历史、哲学、情感和道德意义上的人,达到精神成人的目的。
3.教学内容的改革
很多师生反映高职语文教材古典内容太多了,学生不好接受,这恰恰反映出我们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说:“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大学语文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即缘文释道,因道悟文,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的差异,语文教师可针对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如对建筑学院学生,可以以园林文化为切入口,将文学作品作为媒介,普及相关涉及隐士文化、宴乐文化、书画艺术等知识,与学生共同探讨古代文人的园林生活,深入了解古典文学与古代建筑文化的联系,鼓励学生融合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知识,更透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从而激发学生以自身专业审读传统文化的兴致。
4.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学语文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朗诵、演讲、辩论、短剧、讨论、现场体验等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保证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知识的同时,锤炼思想,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情感和价值观上也能得到熏陶和提升。
信息化时代,大学语文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要加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力度,科学合理安排设置教学环节和要素,为学生创设优良的信息化学习条件,以系统化方法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
5.评价方式的改革
高职学校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探究多元化评价,倡导开放性评价。传统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学生背诵内容很多,但听说能力和实际写作能力却得不到有效锻炼。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要减少或取消一些死记硬背的题型,列出一些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生活的题目,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结合平时作业情况,综合评定出成绩。考核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
大学语文不是一门普通的课程,而是一门有着特别承载和担当的课程。從宏观方面来看,它涉及国家文化发展、民族精神家园建构、社会公民母语能力提升等问题。从微观上来看,它涉及每个高职学生职场核心竞争力及职业发展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要秉承革故鼎新的态度,充分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文教资料》2012年第20期。
[2]王宝岩:《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年第1期。
[3]刘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改革初探》,《文教资料》2009年第30期。
[4]黄秀德:《基于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5]于晓楠、杨冬、孙小越:《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职教论坛》2014年第32期。
[6]李宏涛:《浅议大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和出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