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及优化策略
2018-05-17杨杨
杨杨
【摘要】因材施教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传统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同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体育活动门类较多,参与形式也多种多样,目前高校仅仅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普及率较高的项目编入大学教育课程中。但现代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接触的体育活动种类也越来越多,迫切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加强个性化培养。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定义和内涵,以及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优化高校体育分层教学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分层教学个性化模式
引言
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体育经济存在密切关联,经济社会越发达,体育项目越丰富,产业化水平则更高,参与者和爱好者就越多。我国体育文化和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学校常设的体育教学项目以及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很有限,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乒羽、游泳、跑步等传统项目。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体育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新项目进入学生视野,例如跑酷、极限运动等,因此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种类更多,爱好者群体越来越分化。尤其是随着新兴项目规模的扩大,与高校现有教学设施和模式开始产生矛盾,迫切需要高校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利用。其中,分层教学模式是最直接、最快捷的创新之一。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定义和内涵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是指科学认识学生个性化特点,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制订层次区别的教学内容、步骤和评价方法,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优势的同时,普遍提升其综合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强化个体化差异。首先,体育教学与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同。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强身健体、磨炼品质以及提高体育素养等,因此不要求培养同样的体育爱好或者达到同样的竞技水平。其次,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在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前,必须对教学对象的差异化特征进行调查。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最直接的效用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培养体育习惯的积极性。在高校内,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资源和精力要比初高中时期多很多,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方向自由选择。尽管如此,我国高校体育活动参与度还是持续处于低水平,部分原因是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分层教学实践,没有在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根据其特点培养兴趣和能力。参与体育活动首先是一种兴趣,而兴趣多取决于活动带来的体验,当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某项体育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帮助时,才会对其产生兴趣。此外,参与体育活动还需要一定的能力,例如有些同学很喜欢某项体育活动,若之前没有相应经验,在体育课堂上又难以获得针对性指导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该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应用分层教学就是要在一开始就针对学生的上述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和考核办法。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是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肩负着推动社会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任,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品质消费者和专业从业人才。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正是通过强化个体差异,将个人爱好和特长提升至高业余级或准专业级水平,从而提高欣赏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活动和经营体育活动的能力。分层教学能够为社会输送各个体育项目、各个细分领域的高水平参与者。这些差异化的体育人才最终流向体育产业的各个环节和部门,从而组成完整、丰富和专业的体育生态圈。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来自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但因材施教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受到制约而难以高效实施,包括资源设施的完善程度、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师的能力和意愿、教学流程的完整度等。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个性化培养的理念早已高度认可和迫切希望,但受制于教学资源的欠缺,很多学校不具备大面积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条件。
同时,体育教学时间也是制约体育分层教学模式落地的因素之一。大学体育受重视程度本身就不高,课程时间安排有限并且考核要求不高。学生通过现有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几乎得不到高质量和系统化的训练,更多是活动身体甚至是走个过场。分层教学需要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和群体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当然,体育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本身,社团活动或者教师讲座等也可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但我国高校课后体育分层教学实践普遍缺乏系统化安排,学生缺乏渠道和引导去充分利用自有时间进行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此外,分层教学模式的落实也取决于体育教师的能力和意愿。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实践分层教学模式的意愿不强,有意愿的教师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对体育事业的热爱。首先大学体育教育的考核标准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统一的學生体育能力达标标准执行,主要考核的目标是学生的体魄和基本运动能力,体育分数的高低区别不大,对整体学业考评影响很小。体育教师在大学教师中处于相对弱势群体,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地位等,都与专业课教师差别巨大。因此,教师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分层教学,还有很多体育教师缺乏实施分层教学的能力,包括分析调查能力不足、教学形式和方法缺乏创新等。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我国体育资源投入明显不足,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速度明显不匹配。例如,各地多年来都在大规模进行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但体育基础设施却仅仅只是少量的点缀,无论是在体量还是在种类和专业化程度上,都无法满足学生和公众快速爆发的体育需求。甚至可以说,由于体育基础设施的欠缺,我国居民的体育热情长期受到压抑。因此,从国家层面应当在土地规划上硬性要求一定比例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对非法霸占和收费的公共场馆进行严格惩治,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有场所培养和体验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尤其是高校密集的城市,需要建设更多符合现代体育产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体育场馆,以促进体育多元化发展和与国际接轨。
高校作为落实体育分层教学的责任主体,需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体育爱好发展创造条件和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首先高校应争取更好的体育教学资源,包括优化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多媒体教学器具以及外部资源的引入。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将许多利用率不高的土地和场馆建设成多用途的体育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符合新兴项目教学要求的空间。分层体育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资源,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和文化活动,从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高校与高校之间应通过优势互补和联合教学的方式分享资源、联合实践。
对于家长而言,应支持和鼓励孩子在体育方面个性特长的发挥,为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创造条件。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为孩子报名参加户外活动,而对于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的要求逐渐弱化。家长从小对孩子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培养和支持,对孩子未来进入大学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参与体育项目积累的经验还能帮助孩子在大学里更好地参与交际和团队协作,独立处理各种场景下遇到的问题。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将对经济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在体育文化和体育经济领域。发达的体育文化和体育娱乐能够让体育爱好者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和感悟,加强体育与人生的关联。因此,校外从事体育文化和体育经济建设的个人、团体和企业,应当配合和支持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落地。专业从业者应努力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自己坚持某项体育项目的价值和方向。
结语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除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体育爱好外,还应当着重对体育精神的传递,这也是分层教学中不因学生个性化差异而改变的核心目标。无论学生参与哪种体育项目,都应当从该项目中汲取获得体育所倡导的精神和品格,包括坚强的品质、公平公正、竞技的勇气、面对失败和挫折的乐观心态等。因此,在实施体育分层教学时,必须配合以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冯道光:《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采用“分层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年第1期。
[2]谢小英、曹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动态分层教学》,《亚太教育》2016年第34期。
[3]张井水:《分层分组教学法对提高公共篮球课教学效果的分析》,《文学教育》(下)2016年第6期。
[4]柏慧敏、许凤:《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导的“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研究》,《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年第11期。
[5]潘宏伟、段庆忠:《差异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