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山腰:老盐场焕发新生机

2018-05-17

中国盐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盐场盐田海盐

2017年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实行后,福建山腰盐场紧紧围绕“以盐为主、多元发展”发展战略,以实施“创业再行动、建设新盐场”为抓手,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机制活、产业优、职工富、形象好、品牌响的现代企业。

一、加强产销共赢合作,确保在应对咤业体制改革中抢占先机

当前,盐场正处于体制改革的风口,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认清市场竞争形势,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一是加强产销共赢合作,探索食盐定点生产加工厂合作新模式,巩固出口经营领域。盐场加强与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通过与省盐业集团公司多次洽谈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于2016年12月中旬签订为期10年的产销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泉州晶海轻化有限公司为平台,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确保营销渠道稳定。二是增资扩股拓展市场。通过对晶海轻化公司增资扩股方式,提高持股比例,力争实现合作共赢。同时借助晶海轻化公司资质,立足省内市场,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加大原盐销售力度,有效破解了企业运营困难的难题,并积极主动开拓省外市场,力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海南等地建立销售渠道。三是打造福建高端海盐。积极向省政府争取扶持政策,通过多方努力,在2016年12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福建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闽政﹝2016﹞67号),提出加强辖区内盐田资源保护,打造福建高端海盐品牌,明确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省级财政继续按2013年7月1日省物价局价格补贴标准给予省内原盐出场价3年的过渡期财政补贴,这三年的过渡期的原盐价格稳定,为山腰盐场打赢应对盐业体制改革攻坚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加快品牌提质升级,着力提高主业产能质量

为贯彻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方案》,适应盐企转型升级和盐业市场竞争机制,盐场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强化管理、精细作业,持续坚持“以盐为主、多元发展”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兴场”战略,力争生产原盐增品种创品牌提质升级,做强做大盐业生产主业。一是认真学习盐改精神。国务院和福建省政府盐改方案出台后,山腰盐场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和党政工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分析当前企业存在问题,研究应对盐业体制改革的措施。并要求全场干部职工把握好盐业体制改革的方向,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产量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明确产销一体方向,研发绿色高端品种盐,加大品牌提质升级战略,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打造传统晒盐技艺。积极打造山腰海盐“原生态、纯天然、全人工、零添加”的传统独特生产制作工艺,依托网站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接轨工作,持续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福建绿色优质海盐和“蓝海晶”品牌知名度。三是提升品牌战略效应。充分利用山腰海盐传统晒制技艺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契机,加快产品研发升级和宣传推广,打造推动海盐品牌效应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研制开发高端新品,力争实现产品提质升级

坚持把提高工人收入作为第一要素,紧紧围绕盐业生产这条主线,实现盐业生产从粗放型生产到精细化管理、从单一食盐品种到多元化品种结构转变。一是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为切实提升盐场产品质量,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从2017年起在全场范围内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按定产产量每吨盐提取5元,采取季度评比与年终综合评的办法,奖励原盐质量管理工作先进的工区和班组队委。全场上下深刻领会盐业体制改革精神,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思想意识。盐场强化管理措施,统筹优质与高产,进一步提升管理层次,做到优质高产。严格按照《企业内部品种盐控制标准》要求,把好出场产品质量关,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公正裁定”

机制,规范采样方法,采取全场或分片统一采样、统一暗码编号、统一标准裁定,实行优质优价措施,建立质量记录档案,严格执行“好中选优,择优出场”,用经济杠杆撬动产品质量全面提升。盐场严格执行落实《质量管理年工作方案》,各工区干部、班组队委务必切实做好关键工序点的把控管理,符合操作标准要求。各工区立即开展小坨简易化验工作,指导做好产品分等品种归坨和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各工区进一步明确挂钩人员,认真落实《工区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暂行规定》,全面强化对辖内基础工作的有效管控,加强现场监管督促和完善生产、质量、销售的记录工作,强化生产现场的管理和生产资料的归档管理,切实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证”。场职能部门按照《质量管理年工作方案》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检查督查。场生产技术部组织适时根据气候条件进行重要节点的督查工作。场质量管理中心每月对各工区的小坨化验情况进行督查,抽查大坨新产盐斤质量情况。场市场营销部加强对盐斤的筛选工作,严格管控出场质量。二是研发高端绿色盐产品。发挥以“山腰绿标海盐”为代表的闽盐品牌效应,加快研发“福盐一品”“研磨餐桌盐”新产品及福建绿色优质食盐、精选原盐、精选自然盐等天然高端绿标盐新产品,提高海盐市场竞争力,扎实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积极申报福建绿色海盐地理标志,打造福建绿色优质海盐品牌。同时依托医疗科研机构,向健康盐、保健盐、洗涤日用盐等方向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策划盐文化旅游产业。抓紧策划新的盐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利用下江工区等现有闲置的盐田、厂房及其他设施,引进集盐田观光、体验、展示和餐饮为一体的项目,与泉州红黄蓝影视公司合作建设中国海盐创意产业园暨乡村怀旧影视基地。加大盐田废转综合利用开发力度,借助废转盐田搞科研,推进待废转盐田3000亩的规划和开发工作,实现科学发展。

四、加大技改设备投入,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在坚持加强生产操作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盐场紧抓落实“盐业生产”措施,注重盐田滩场素质的提升,始终把夯实生产基础设施作为贯彻全年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心,加大完善滩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加大盐田技术改造。充分利用省经信委、财政厅下拨2500万元的盐田改造资金,重点实施30万平方米的盐田结晶池改造、12公里高压线路改造,以及实施蒸发池改造,完善电力设施、场内道路设施和投入电动运盐车、电动旋盐机、装盐输送带等机械化设备,夯实滩场基础条件,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负荷,有效提高原盐的产量和质量。至目前,全场结晶池改造和电力设施改造已进入施工阶段,有望于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项目。二是搞好滩场设备维护。扎实整治维护滩场设施和生产设备,对滩场开展一年一度的春、冬季设备维修工作和劳动竞赛的方式,重点完成整修加固春季蒸发池的割泥加沙压实、割土皮藻垫、挖扩井及疏挖“两沟一库”土方清淤和冬季整修加固、清理和拍实蒸发池、八卦沟、保卤井以及大坨、电机水泵、电动运盐车、蒸发池交通路、运盐路等,进一步增强生产后劲,提高发展能力,确保来年再“丰收”。

五、加强与高校合作,搞好海咤科研技术创新

盐场紧抓盐科技创新这一平台,加强联系相关科研机构、高校研究院的项目合作进展顺利,促进“盐科技”朝着纵向深入。一是盐藻培育繁植实验。加强与厦门大学海洋化工学院合作,利用埭港工区1―3单元废转的盐田搞中级卤水盐藻培育繁植实验已取得成功,已进入技术成果转化阶段。二是海水浓缩技术试验。加强与河北工业大学、泉州师院合作开发离子膜海水浓缩制盐技术试验,已出初步成果。三是卤水真空制盐试验。加强与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合作,加快推进山腰盐场饱和卤水直接进罐年产5―10万吨真空制盐的可行性研究。目前中盐制盐研究院正在按照盐场粉洗盐粒度标准进行中试试验。项目如试验成功,将实现盐场从露天生产向工厂化生产的转变,逐步解决盐场劳力紧缺、减轻工人劳动负荷,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六、加强人才队伍储备,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

因受食盐专营体制影响,食盐以计划定向销售,如今盐改在即,盐场必须加紧建立完善有一套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更需要培养有一支凝聚力强、业务能力高的营销人才和管理队伍,才能保证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一是稳定一线工人队伍。加紧做好一线工人招聘工作,面向泉港区范围内以国有企业身份招聘一线工人,或从边远贫困地区引进工人,充实到一线工人队伍中。同时注重技术员和班组长的培养,通过奖励措施鼓励“以老带新”方式培养一批先进技术骨干,确保工人队伍稳定。二是加紧人才队伍培训。抓紧推动人才梯队建设,适时招聘或引进企业管理、海洋盐化工、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并根据企业发展计划和发展战略,通过岗位培养锻炼,使青年管理干部的数量和结构能满足盐场未来发展需求,确保管理人才可持续支撑。同时建立起一支懂生产善管理的管理队伍,全场干部职工坚持工作与业务学习两手抓,做到业务技能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岗位培训,岗位轮转,全面掌握业务知识,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更好服务于企业发展需要。三是组建市场营销队伍。积极探索应对盐改的有力措施,充实组建一支素质高、能征善战、熟悉市场业务能力强的营销人才队伍,逐步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营销观念转变,提高企业营销能力。适时以招募合作方式建立对外销售平台,以“拓宽视野、进军高端市场”为目标,采取“走出去”战略,作好市场调研考察,学习市场经验,并通过泉港异地商会等渠道,开拓省外销售市场。

猜你喜欢

盐场盐田海盐
限量供应
更有效的减肥
肚子里摇匀等
清新福建 生态海盐
从盐田到沙田
盐田如镜
盐田千春个展:灵魂的颤栗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 为山腰盐场开创百年发展新纪元而努力拼搏
关于打造盐田循环生态农业区的展望
菜央子盐场:众志成城抗洪救灾 齐心协力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