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2018-05-17牛运祺李晓伟宿鹏飞袁世博张丽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弹簧圈瘤体动脉血

牛运祺 王 巍 李晓伟 宿鹏飞 袁世博 张丽萍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大庆 163316)

血泡样动脉瘤好发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前内侧壁,该处无分叉,瘤颈宽大、壁脆弱,破裂风险高。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破裂约占脑动脉瘤2%[1],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因素。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包裹、载瘤动脉孤立术联合颈外-颈内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发生大面积梗死的风险高,且容易复发[2]。血管内介入包括弹簧圈栓塞、单纯多重支架治疗、血流转向支架治疗及血管内孤立术治疗。其中弹簧圈栓塞术虽然操作简单,但疗效并不比其他术式好。本研究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至2016年9月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确诊为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67例。其中经LVIA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者33例,纳入观察组,包括男10例,女23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0.4±7.4)岁,入院前Hunt-Hess分级中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5例,Ⅳ级5例。采用常规栓塞术者34例,纳入对照组,包括男7例,女27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2.4±9.1)岁,入院前Hunt-Hess分级中Ⅰ级7例,Ⅱ级17例,Ⅲ级7例,Ⅳ级3例。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LVIA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静脉麻醉,右腹股沟进针区消毒,铺巾。采用Seledinger法置入6F鞘管。静脉注射肝素2~3 mg/kg持续加压滴注,活化凝血时间250~300 s。采用泥鳅导丝配合上下6F导引管,headway支架导管远端至患侧颈内动载瘤动脉附近。此时进行血管数字减影术,并通过3D重建技术,获得动脉瘤大小、瘤体颈部宽度、载瘤动脉直径、瘤体周围血管位置关系。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合适的LVIS支架,微导丝引导下置入载瘤动脉瘤颈处。支架可以是完全释放状态或半释放状态,以瘤颈全覆盖为佳。再通过栓塞导管进行弹簧圈栓塞。再次行颈部血管数字减影术显示动脉瘤致密栓塞则表示栓塞成功,逐步撤出栓塞导管、支架输送系统、管鞘。按压15 min止血,弹力绷带包扎维持24 h,术后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1.3 常规弹簧圈栓塞术:常规弹簧栓塞术,术前准备、抗凝处理,血管造影同观察组,无支架参与,微导丝协助微导管至动脉瘤腔,根据血管造影获得的动脉瘤相关情况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填塞至动脉瘤内。填塞结束后相继撤出设备。术后止血、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处理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颈内动脉血管瘤位置(Bouthillier分段法),瘤体直径,Rankin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血管瘤位置、并发症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瘤体直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Rankin评分采用比较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瘤体位置、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瘤体位置、直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Rankin评分

3 讨 论

LVIS支架全称为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镍钛材质、单丝编织、柔性封闭且为自膨式产品[3],贴壁性、顺应性及通过性良好。陈骅等[4]通过“压缩”和“灯笼”等方法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处放置LVIS支架,可获得较好的金属覆盖率和短期治愈率。该研究纳入了大脑中动脉M2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瘤、眼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瘤,但并无颈内动脉瘤报道。许岗勤等[5]研究发现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内宽颈动脉瘤,经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21枚动脉瘤中19枚完全栓塞,复发、支架内狭窄及瘤颈残留各1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也常被称为复杂动脉瘤[6]。熊叶等[7]采用LVIS支架治疗2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术后预后效果较佳。诸德源等[8]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6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术后1个月Rankin评分0分5例,1分6例,2分2例,5分1例。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弹簧圈治疗。因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为分析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在结果中加入了瘤体位置及直径的比较。此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Rankin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说明,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较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俞泽然,龙江.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7):662-666.

[2] 任国荣,姜平,曹枭强,等.基于CT的三维颈内动脉瘤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0):825-829.

[3] 许岗勤,李天晓,王子亮,等.LVIS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8):810-813.

[4] 陈骅,苏浩波,陈亮,等.LVIS支架不同释放方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2):82-88.

[5] 许岗勤,李天晓,王子亮,等.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7):1853-1855.

[6] 冯文峰,王刚,张国忠,等.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复杂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2):123-126.

[7] 熊叶,谭显西,李则群,等.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附二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10):1040-1042.

[8] 诸德源,方亦斌,杨鹏飞,等.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9):475-479.

猜你喜欢

弹簧圈瘤体动脉血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