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歌剧《长征》中刘平权的表演与演唱

2018-05-17

歌唱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平权男高音歌剧

2016年7月1日,歌剧《长征》在国家大剧院进行首演。这部作品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八十周年而创作的一部革命题材的原创歌剧。全剧时长三个多小时,历时四年精心打造。该剧根据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期间的真实历史改编而成,剧作家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的艰苦岁月。通过主要人物彭政委、曾团长、平伢子、军团长、洪大夫、万霞、李文华、刘平权等,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以不怕艰难困苦、永不熄灭的崇高革命理想,阐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全剧以红军长征途经的地名布局谋篇,共计六幕九场:第一幕瑞金,第二幕湘江,第三幕遵义,第四幕泸定桥,第五幕雪山草地,第六幕会宁,以点带面地勾画出红军的行进图。我所扮演的人物刘平权是在第三幕中出现的一个贵州遵义的普通商人,虽然该角色在全剧只出现了短短十几分钟,但却是一位与红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老百姓。我在扮演这个角色时主要通过对人物的戏剧性刻画和民族化的演唱来塑造刘平权这一形象。

一、歌剧人物的戏剧性刻画

歌剧是“用音乐写成的戏剧”,这也是歌剧独有的体裁特征,更确切地说,歌剧是以歌唱方式演出的戏剧。在《长征》这部歌剧中,作曲家印青老师创作始终紧扣“红色基因”,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并通过戏剧性落实在人物行为上来表现歌剧内容,以符合当代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剧中第三幕出现的小商贩刘平权身着一席长衫,戴着一顶富人的圆帽,手拿着一个烟斗,出门时有管家手提灯笼为他照明,旁边还跟着一妻一妾、几名家仆。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刘平权是一个有身份并且有钱的小资产阶级,所以当他第一次见到红军的时候,尽管他并不知道红军是什么人,但却表现出了比老百姓更有勇气的一面。同时,当百姓面临危难之时,他会站出来保护身边的百姓,这也说明他是一个敢于担当、不畏惧恶势力的商人。历史记载,红军第一次进遵义时老百姓是不欢迎的,后来由于红军的革命传统纪律和优良作风,老百姓被感动,才与红军的关系互相融洽。为了体现这一矛盾冲突,我在表演上用夸张的手段来刻画戏剧性。

刘平权带领乡亲们趁着红军熟睡的凌晨回到各自昔日的家,在黑暗中,刘平权正巧脚踩到了在大街上休息的红军战士平伢子,惊醒了睡在潮湿石板上的红军战士们。为了刻画这一场景,我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夸大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当惊醒的红军警惕地起身,举枪对着刘平权和众乡亲们时,要表现出差点儿被吓得连滚带爬的感觉,同时又下意识地想要维护家人的安危。出于警惕,刘平权出场时四处东张西望,走路时而偷偷摸摸,时而大摇大摆。通过这些表演细节的设计进一步烘托剧情的发展和体现人物的个性。最后通过刘平权这一人物,从点到面地反映出当时的老百姓是怎样一步步从心怀戒备到支持,再到全力拥护红军的心理变化。

二、歌剧人物的音乐塑造

1.民族化音乐风格的把握

中国歌剧的创作要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要有中国音乐的民族特色,要把握好用中国语言讲中国故事的尺度。在歌剧《长征》中,作曲家印青老师运用了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在演员阵容的选择上也采用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交融的方式。刘平权这一人物的故事发生在红军进入遵义时期,所以该人物一出场就唱起了贵州当地民歌,尽量做到要多“土”就有多“土”来满足民族化的风格。如在第三幕的《哪个哪个》和《哪儿有这样的军队》两个唱段中,“哪个”要唱成“啦锅”,“街上”要唱成“该丧”;还有“朗格”(为何)、“莫要”(不要)、“困觉”(睡觉)、生意这样“响”(好)以及句尾的语气词“噻”(音“sei”)等均应以贵州方言演唱。

2.对男高音音色的运用

作为一名男高音,我在对刘平权这一人物音色的处理是有选择的。刘平权是一个中年贵州男人,我选择明亮且略宽厚的音色来表现这一人物。男高音对声乐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气息上要求非常流畅,必须掌握非常科学的歌唱技术,声音才会统一。刘平权出场时演唱的《人生在世》,作曲家采用民族调式中的C徵调式,带有浓郁的贵州地方色彩的音乐色彩,幽默诙谐、清新自然,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由于这首作品的音乐旋律有多处重复出现,表现出了感叹无奈的语气。而且唱词一开口就是小字二组的f,特别是“只有个愿望”的“愿”字是一个开口音,并且正处于男高音的换声区(小字二组的g),对气息的要求和声音稳定性的把握是一个考验,因为男高音在小字二组的f、g转换时很容易出现气息脱节导致声音的位置偏低、发声时高低位置的打架,很容唱破音。这首歌几乎都是在高声区和换声区不断重复,所以难以把握。我认为演唱此段时应把自己当作刘平权本人,身临其境般的感叹式歌唱,结合音乐本身的语气和作曲家标注的音乐语言,把咬字放在吸气后的支点然后叹出来,特别是带有下滑音记号(↘)的个别字的语气,更需要用感叹的语气去演唱。如“行啊”“天明”“不安”“钱哪”“来呀”等词之后都要以下滑音结束,表现出刘平权的无奈而感叹的心理活动,加上走路时的一摇一摆,带有商人的痞气和狡猾,更加彰显人物的特性。其中“愿望”的“愿”字,“悲秋”的“悲”字,“打仗”的“仗”字等,都是在小字二组的g音上,此时的喉咙不能撑得过大,反而需要哼鸣的高位置,应该贴着后咽壁,通过鼻咽腔把字送出去,声音的点越小吐字越集中明亮。这样也不会出现声音位置“打架”的现象,就像生活中人们感叹一些无奈之事那样自然,句句叹到心坎上,此起彼伏,让人听着有一种同情和无奈之感。如此,才能将人物的真实感通过歌唱的语言表现出来,让人物角色鲜明化。

3.让人物形象的种子在音乐中发芽

歌剧中对人物的准确塑造尤为重要。结合音乐和歌唱,对人物进行立体化、具象化的刻画会使音乐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要做到唱什么像什么,演什么像什么,努力做到让人物形象的种子在音乐中发芽。以唱段《哪有这样的队伍》为例,在红军的追问下,刘平权说出了百姓们夜行的缘由。

刘平权此时的演唱要带有唯唯诺诺的感觉,甚至带一些委屈和想博得红军同情的语气,特别是自我介绍时唱道:报告老总,我是商人刘平权啊(↘),三更夜半放心不下回家转哪!(↘)如果这时是理直气壮地歌唱,就不符合人物内心和剧情的矛盾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刘平权这个商人在此时机灵的一面,当他唱道“不敢不敢,是我不敬呀”,我设计了一个自己扇自己耳光的动作,以此增加戏剧效果。面对红军,他自己先发制人,这也是一种保护自己、博得同情的心理暗示。

此时,从演唱到表演都应该以一种复杂的内心情感来塑造,如果还是非常规整地站在那里没有任何动作地歌唱,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戏剧效果和矛盾冲突也不会太明显,无法给观众以鲜明的角色感。

小 结

音乐表演作为联系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一方面担负着再现作曲家作品的责任,由表演者创造性的演绎,推动欣赏者去理解、了解一部作品;另一方面又通过表演为欣赏者提供审美享受,影响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对歌剧《长征》中刘平权的扮演,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专业的演员,在舞台上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虽然刘平权在剧中仅仅出现了十几分钟,但是却起到了为全剧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他的诙谐让大家在享受歌剧魅力的同时,还看到了《长征》不一样的一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歌剧表演艺术中所讲的,角色没有大小之分,每个位角色的设定都是重要且独一无二的。

猜你喜欢

平权男高音歌剧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阳光下的中国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全能的男高音——怀念尼科莱·盖达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