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茜·沃克尔教授声乐教育理念简述

2018-05-17

歌唱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克尔气息歌唱

2016年6月,笔者获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公派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波若分校音乐、视觉与表演学院访学一年,研修计划为“中美高等院校声乐演唱与教学比较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与北卡罗来纳州高等院校的调查为例”。访学期间,有幸得到美国声乐教育家南茜·沃克尔(Nancy Walker)教授的指导,并旁听了大量沃克尔教授的声乐课程。沃克尔教授是一位很活跃的演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曾获得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奖项、美国全国教师协会歌唱艺术家奖,并在卡内基音乐厅和肯尼迪艺术中心进行独唱表演。她还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声乐演唱和教学方面的文论。

笔者于2017年1月开始跟随沃克尔教授系统学习美声唱法,就声乐演唱技巧、歌唱语言、歌唱的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与沃克尔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极大地提高了歌唱水平和技能,丰富了曲目量。另外,笔者还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波若分校旁听了大量与声乐相关的课程,如《声乐教学法》《声乐文学》《歌剧排练》《合唱》等,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艺术素养。笔者简要总结了沃克尔教授的声乐教育理念,希望能够对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地借鉴和参考。

一、教学理念

沃克尔教授认为,歌唱的目的就是要歌唱者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歌唱,用歌声传达出音乐的真善美,在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愉悦自己,达到歌唱的最高的境界。在声乐教学中,沃克尔教授始终贯穿“享受歌唱”(Enjoy Singing)、“轻松歌唱”(Easy Singing)、“自由歌唱”(Free Singing)的理念,上述三个词汇,也是笔者在沃克尔教授的声乐课堂中听到频率最高的词汇。具体到技术层面,她强调要“少做工作”(Less Work),即用身体内在的气息力量去支持歌唱,与歌唱无关的动作、手势,乃至多余的劲儿,都不可以出现。沃克尔教授说:“演唱时嘴部张开的大小是依据音区高低决定的,低音区时应控制,中音区适当张开,高音区时才张大。”她甚至会要求学生唱到一定程度“放弃对气息的控制”,以避免学生气息过于僵化。

二、歌唱方法

沃克尔教授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尤其注重歌唱时气息的运用和共鸣的调节。

在发声练习时,沃克尔教授会针对每个学生的嗓音特点、声乐技术掌握情况和不同歌曲的风格,制订不同的训练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发声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如学生在演唱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的选段时,她设计了不改变歌词,保留原作品节拍、节奏的同音练习,作为发声到演唱的过渡练习,以减轻学生演唱新作品时旋律和歌词的负担,更快进入歌唱状态。另外,沃克尔教授还会把歌曲演唱中的难点和重点,即节奏、旋律、歌词较为复杂的部分以及音域较高、起伏较大的地方,单独提取出来并简化,提前在发声练习中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进入作品演唱后,就能较流畅、完整地演绎,一气呵成,逐步建立歌唱的自信。

沃克尔教授十分强调歌唱时气息的流动(Air Moving),因为只有气息流动起来了,声音才能“容易”(Easy)、“自由”(Free)。甚至,她会让学生“放弃对气息的控制”,让气息自由游走,她用“像走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来形容这种气息的状态,从而让学生在生动的语言和艺术的想象中逐步实现对气息的灵活运用。她也会借助其他辅助手段来训练学生气息的灵活性。如让学生手拿一根松紧带向左右两边拉开,来体会气息的张力;让学生把腰部扭动起来,或是边唱边走,或是来回地上下凳子,来获得流动的气息。沃克尔教授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训练气息流动性的办法,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气息的流动,加上声带边缘振动产生的音波,形成了共鸣,这是美妙歌声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沃克尔教授认为没有气息的流动和共鸣的旋转(Spin),就不会发出美妙、持久、动听的声音。当然,下巴的放松、发声器官的灵活控制也应予以注意。歌唱时,共鸣的旋转在吸气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一点儿至关重要。至于力度的大小,应该“中庸”一些。因为一般来讲,起音都是在中音区,吸气时嘴巴也不应该张得太大,起音不应该太用力,才能把共鸣带动起来。找到了良好的共鸣,歌唱时就会产生良好的音波和音色,歌唱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同时还可以延长声带的寿命。所以,气息的运用和共鸣的调节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协调运用,才可以把声乐演唱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教学法

沃克尔教授在声乐教学中,非常善于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比较式、比喻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声乐的艺术感知与想象,激发学生理解不同的知识要点,进而帮助学生塑造出丰满的艺术形象。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沃克尔教授不断询问学生歌唱的感受,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发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歌唱结果,并且启发学生对正确歌唱方法的认知和掌握,比较不同唱法之间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找出更适合自己的、更有效的歌唱方法。如为了解决学生歌唱时下巴紧张、舌根硬的问题,沃克尔教授让学生做“打嘟噜”的练习,或在嘴里含着吸管做哼唱练习,或是两手贴住脸颊放松下巴等,让学生体会自己演唱时下巴和舌头的感受,以及在运用这些方法之后哪个更松弛、更容易,从而加深学生对正确歌唱方法的理解。

比喻式的教学法是沃克尔教授在歌唱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主要是由声乐演唱的特殊性决定的。由于声音的非可视性,有时借助比喻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为了让学生体会气息流动的感觉,沃克尔教授让学生想象歌者的气息就像河流中的小船,歌曲就像河流,不同风格的歌曲如同不同的河流,有狭窄的激流、有宽广的河流、也有弯弯曲曲的河流。那么,气息的小船在狭窄的激流和宽广的河流中航行的速度和路线是不一样的。像这样的比喻,沃克尔教授还有很多。如共鸣“旋转”起来发出的鸣响像“昆虫在扇动翅膀”;气息的流动犹如“鸭子在河中游走”等。她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让学生立刻就抓住了歌唱的要领。

在声乐教学中,沃克尔教授还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对着一个“倒置的喇叭”在唱歌,口咽腔的空间大、嘴外面的空间窄,这样可以使声音更干净、明亮,并且更容易演唱。声音的集中不是“窄、挤”,而是在放松下巴、舌头等发声器官以及降低喉头的基础上,声音共鸣在“旋转”时的集中。

在沃克尔教授众多学生中有一位非常特殊,他是一位盲人,通过盲文乐谱学习歌唱。笔者很好奇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对这位盲人学生的声乐教学任务。沃克尔教授告诉我:“对于这位特殊的声乐学生的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本身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沃克尔教授较多地运用了触摸法展开教学。在每次讲述完歌唱原理后,她都会让盲人学生触摸自己的喉结、横膈膜等与歌唱运动相关的器官,从而获得对歌唱的感知,引领其演唱技巧逐步完善。通过系统性的训练,该盲人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水平都获得很大提高,既能演唱艺术歌曲,也能唱歌剧咏叹调。

四、教学态度

沃克尔教授在教学态度上,既认真、严谨,又幽默、和善,具有极强的服务意识,真真正正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工作。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沃克尔教授身上总是充满了长者对晚辈的关怀和提携。在给学生上课时,她始终充满着热情,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一对一”式授课的声乐学习来说尤为重要,师生之间的隔阂没有了,学生就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思投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学习积极而主动,有助于学生专业的进步。沃克尔教授渊博的学识,帮助学生建立了歌唱的自信心。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沃克尔教授也帮助学生塑造了灵魂,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小 结

本文通过对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波若分校沃克尔教授声乐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声乐教学理念、演唱方法、教学法等方面的情况。笔者希望此文能够对广大声乐教师的教学有所裨益,取长补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人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克尔气息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自然的气息
深受喜爱的作家、《老虎来喝下午茶》的作者朱迪丝·克尔逝世,享年95岁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春的气息”
歌唱十月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顶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