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心动耳之本凤吟鸾吹之宗
—— 刍论歌唱的音准

2018-05-17

歌唱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乐音音高音准

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准)、音长、音量和音色,而音高(音准)永远都列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和不可撼动的地位。音准的重要性对所有从事与歌唱有关的职业人来说也许是老生常谈,但基于声乐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其特殊、复杂的训练方式,老调重弹歌唱音准的话题是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的。

百 态

从事高校声乐教学十余载,由最初的不懂教学慢慢过渡到教学相长,笔者也偶尔会为这十几年教学和演唱实践中慢慢总结出的一些心得而窃喜,同时也深感声乐教学的不易。但时常让人苦恼的不是学生难以解决的演唱技术或者很难放松的歌唱器官,而是学生不按常理出牌的音准。每到期末考试季,让人颇感无奈的不是连续几日身体的疲惫,而是需要集中聆听和目睹各式各样的歌唱“车祸现场”而导致的心灵摧残。笔者所经历的工作单位,无论是西部发展滞后的地方高校抑或东部具有悠久历史的名校,都逃不过音准这道关,音不准似乎成了声乐舞台上驱之不散的“阴魂”,常常让求学路上的学生和传道授业的教师们苦不堪言。在失掉音准这一重要指标后,再谈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就是自欺欺人,会让整个艺术审美过程大打折扣、失去价值。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现已出版的论著和发表的相关论文也有上百篇,这里无须赘述。由于歌唱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所以在这里笔者大致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听觉方面。刘安在《淮南子·泰族训》中曾说:“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律虽具必待耳而后听。”从事音乐者本应该具备一副师旷之耳,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出现音准问题的学生大多是乐音听辨上出现了问题。而乐音听辨能力是感知、表达和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必备能力,正如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唇齿相依。由于每个人在听觉器官、身体各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存在差异,导致对外界声响的辨别有高下之别。比如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有听赏音乐习惯的孩子,较没有或很少听赏音乐的孩子乐音听辨力强;从小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孩子,乐音听辨能力较突出。因此,如果说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是歌唱家的制胜法宝,那么敏锐的听觉器官和好的乐音听辨能力,就是歌唱家飞往成功路上的翅膀,这也解释了历史上无数歌唱名家。比如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花腔女中音芭托莉、花腔女高音曹秀美,中国声乐一代大师黄友葵、蒋英,流行歌手周杰伦、王力宏、霍尊等,不胜枚举,均因具有较好的钢琴基础和突出的乐音听辨力而在声乐圈显得卓尔不群。

另外,由于近十五年来,全国各高校艺术专业的大面积扩招,导致进入音乐专业的门槛越来越低。在高考之前从未受过视唱练耳等相关音乐基础训练,靠短时间拔苗助长突击一首歌或一支曲升入大学者,占有不可小觑的比例,特别是在一些地方高校屡见不鲜。笔者曾教授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性质,声乐是他们的必修课,但是他们在高考前很少或几乎没有学习音乐的经历,高考科目也并没有音乐相关内容的考核。所以他们在升入大学后需要重新开始学习声乐和钢琴等基础技能课,为日后能够胜任幼儿园课堂教学做准备,而恰恰是这个专业的人群中有小部分患有“先天失歌症”,即“五音不全”。失歌症患者对精细音高差异、旋律轮廓或音高方向的分辨存在缺陷,无法分辨音高的细微变化是失歌症的核心特点。他们不能准确再现教师所教授的歌曲旋律,而是按照自己的听力感知到的曲调去演唱,虽学习态度认真刻苦,但在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中很难有实质性的进步和改变。遗憾的是,这部分患有失歌症的学生毕业后却要成为幼儿园的教师,笔者无法想象这部分学生日后从事歌唱教学的画面。

从听觉方面来看,导致音准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听觉认知上的差异。比如每个人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是通过两个途径传播的,一个是通过空气传播,让其他人听到;另一个是通过人的头骨传播,这个传播途径主要是让自己听到。传播方式的不同,在声音的能量和音色上就会产生差异,这就是我们听自己的录音会感到吃惊和质疑的原因。

其次,是心理方面。比如,有的学生在台下或者琴房里练唱音准很少出现问题,可是当他们一站到比赛、重大演出或考试的舞台上,由于思想负担过重,导致发声器官、呼吸肌肉群不受大脑的控制而乱了分寸。

再次,是声音技术方面。比如在最初学习声乐的阶段,因为没有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歌唱器官,常常会出现眼睁睁地听着自己走音而又无可奈何的尴尬局面。

最后,是人体器官的病变。比如发声器官的病变,患有肥厚性声带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嗓音方面疾病的歌者,或者听觉器官的病变者、听力丧失听力障碍都会影响歌唱的音准。

以上许多常见原因,除失歌症如癌症晚期般难以治愈以外,其他“疑难杂症”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调整并“痊愈”。

界 定

前面谈了很多关于音准的现象,那么到底何为音准呢?一般说来,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出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在歌唱实践中,其实音准是非常抽象的,既看不见又摸不到,只能依靠人体的听觉器官去感受。声乐训练,是将人体当成一件乐器去打造。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人体声带这件乐器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声带的长度、厚度和闭合的程度,口腔及喉咙里共鸣腔体的形状、大小和腔体的软硬度都可以随时、随意调整。正因为人体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的可塑性较高,造成歌唱时在音准、音色和音量上有非常大的可变性,即使技巧再高超的歌唱家在演唱时,也很难在音准上做到无懈可击。因此,歌唱音准可能是所有职业歌者终身难以完全解决的歌唱之殇。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歌唱时到底唱多准音才算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商榷的问题。

说到音准,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音?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音乐中使用的主要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乐音,我们以十二平均律为标准,“乐器之王”钢琴上的八十八个音为所有乐器中音域之最,那么人类的歌唱由于受人体生理条件的限制,通常音域从男低音的Low C到花腔女高音的High G。这样看来,实际在人类歌唱活动中所涉及的音的数量其实很少,通常都在二到三个八度以内。

在现实的歌唱行为中,我们通常所说的音准,都是按照一定的音律和音高关系法则来衡量的。无论是何种调性音乐的声乐作品,如果打乱了这种固有的音律关系,我们的歌唱就会变成杂乱不堪的声响,而失去艺术审美价值。但是人体的发声器官不是精密的仪器,如果人类的歌唱音准严格按照律制和振动频率的话,就会出现十分呆板的尴尬现象。正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其他乐器相较于人声最缺乏的就是“人性”。也就是说,虽然其他乐器的音很准,但是却在音乐的表现力上不如因有了情绪变化而稍有音准偏差的声乐。人类歌唱中,每秒钟六至七次恰到好处的歌唱泛音,正如人们在激动或悲伤之时都会不自觉的出现声音颤抖现象一样,给音乐以直击心灵的震撼,这也是声乐相较于其他乐器更加令人动容的制胜法宝。如果按照律制来说的话,所有人类涉及的歌唱都有不着调或跑调的嫌疑。因此,我们在歌唱中苛求音高的绝对精确是不合理、也不符合歌唱艺术规律的。

那么,问题来了,音准的界定和评判到底存不存在?有没有界定和规范,人类在歌唱时候到底偏离音准多少算好,还是偏离得有风格算好?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歌唱中没有出现明显的音律、调式调性关系混乱,音准在正负十个音分(为提高测量声音高低的准确度,计量上将小二度音程,如mi—fa或si—do分为一百音分,以利计算其误差率)之内上下波动,这样的歌唱基本符合歌唱音准的要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绝对音高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一般人来说五个音分的差别就已经非常难区分了。至于走音走得有风格,比如“超女”出身的曾轶可,就因为她富有个性的走音曾备受质疑,但毋庸置疑的是她确实因为具有个性化的“绵羊音”被大众记住了。我们不能因为现代商业炒作的个别现象而与传统的观念背道而驰,欣赏和评价一个优秀的歌手不能以他的走音当特点,这是不值得提倡的。通常来说,在一些有特点的创作歌曲或喜歌剧、音乐剧中,比如罗西尼的《猫之二重唱》、百老汇音乐剧《屋顶上的提琴手》中有很多表现幽默诙谐的唱段,可以用各种人声效果来完成作曲家创作的旋律,那么歌者在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原作的理解和再创作的需要,将原有的音符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改编,我们不能将这类改编当成走音。当然,也有一些为哗众取宠、故意走音的,则另当别论。因此关于音准的把握问题,是一个尚待不断明晰的概念。

改 进

面对音准问题,无论是求学路上的学生,还是歌唱经验丰富的教师、歌唱演员,抑或钟爱歌唱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们,运用各种手段勤学苦练、正确引导一定是最佳的出路。

声乐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有所改进,要确信“培养一个音乐教师,要比培养一个指挥重要十倍”的信念。不仅是抓学生的声音、技术、音量和共鸣,还应抓基础的视唱练耳训练,让他们平时多练习一些调式音阶和半音,练习演唱经过国外几百年教学实践印证的《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瓦卡伊实用声乐练习曲》《阿勃特声乐练习曲》等,在发展技巧的同时,提高歌者的视唱练耳水平和乐音听辨力。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练唱《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刚开始演唱《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在识谱和演唱中常常顾此失彼,但在艰难地演唱完第一条练声曲后,开始慢慢步入正轨。前十条唱完,不仅视唱练耳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声乐技巧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为日后演出、开音乐会、从事音乐教学、能够快速默契地与钢琴伴奏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布置独唱曲目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演唱重唱、合唱作品的能力,在充分强化听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具有一双敏锐、立体的耳朵,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可以胜任在短时间内演唱和排练复杂的声乐作品。

对于声乐教师而言,应该正确对待那些出现音准问题的学生,对他们的训练应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比如面对因歌唱能力或发声技术问题而导致音准问题的学生,教师需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肌肉控制力的训练;应不断鼓励上台易紧张的学生,卸掉他们的思想包袱,释放他们的歌唱天性。面对“先天失歌症”者,我们要区别对待,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增设视唱练耳等相关内容的考核,以避免这部分学生入错行。面对未来不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虽然他们在音准问题上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但是他们仍然有热爱歌唱的权利和自由,“偏离跑道”的音乐彰显着音乐世界的无限多元性,给音乐生活带来别样的谐谑、轻松。

马克思曾说,“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些有关音乐的美学论述,其实都强调了一种音乐的相对和谐:与标准音准的和谐,与听众接受的和谐,与音乐规律的和谐。“和谐”追求的是一种平衡的美感,音准亦然。

猜你喜欢

乐音音高音准
如何区分乐音和噪声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那一刻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学生展现心灵乐音的舞台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