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糖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

2018-05-17赵贵石朱芮田黄自冲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医院药剂科河北廊坊06500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医院内科河北廊坊0650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4期
关键词:汀组瑞舒伐阿托

赵贵石,朱芮田,黄自冲(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医院药剂科,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医院内科,河北 廊坊 065000)

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愈加广泛[1]。2型糖尿病是综合多种危险因素而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的同时,有升高血糖的副作用,使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均属于化学全合成的第3代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其中阿托伐他汀为亲脂性他汀,而瑞舒伐他汀为亲水性他汀,理化性质的不同导致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差异[4]。本研究比较了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25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5]的诊断标准;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血糖异常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已接受其他调节血脂药治疗者;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继发性高脂血症者等。按照入院奇偶顺序分组,奇数为阿托伐他汀组(63例),偶数为瑞舒伐他汀组(62例)。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4.27±1.33)岁。瑞舒伐他汀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平均(55.23±1.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规格:10 mg/片),1次10 mg,口服,1日1次。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规格:10 mg/片),1次10 mg,口服,1日1次。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可服用其他影响血脂和血糖代谢的药物,并给予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戒烟、戒酒等。

1.3 观察指标

(1)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和治疗6、12个月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比较两组患者新发糖尿病发生情况,以美国糖尿病学会2016版糖尿病临床管理标准[5]作为新发糖尿病的判定标准,即FBG≥7 mmol/L或HbA1c≥6.5%。(3)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涉及药品费用、护理费用及体检化验费用等,其中药品费用以北京市2017年药品招标价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及HDL-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TC, TG, LDL-C and HDL-C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与治疗6个月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6个月时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2.3 两组患者新发糖尿病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为7.94%(5/63),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组的3.2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成本比较

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日均治疗成本、年均治疗成本分别为(4.30±0.45)、(1 558.00±65.00)元,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组的(8.50±0.58)、(3 010.00±112.0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目前被全球指南推荐为临床调节血脂的首选药物[6]。他汀类药物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是人体合成甲羟戊酸的关键酶,而甲羟戊酸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前体物质,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达到抑制人体胆固醇生物合成的目的,发挥降血脂作用[7]。除了抑制血脂合成,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重塑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多效性作用,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8]。

3.2 他汀类药物与血糖的关系

近年来,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血糖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部分研究证实了某些他汀类药物会使血糖水平升高甚至导致新发糖尿病并阐明了相关机制。2016年的一项回顾性分析中提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会使FBG、HbA1c水平轻度升高,并且不同类型的他汀类药物导致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不同,不同理化性质的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度不同[9]。

3.3 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的机制

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的机制主要与影响胰岛素分泌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等2个方面有关,但具体机制仍不详[10]。他汀类药物按理化性质分为亲水性他汀和亲脂性他汀,前者包括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后者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水溶性他汀与脂溶性他汀对血糖的影响不同,亲水性的瑞舒伐他汀进入细胞发挥作用需要载体介导,因此对肝细胞具有高选择性;而亲脂性的阿托伐他汀不仅可通过易化扩散进入肝细胞,也能扩散到其他组织细胞,选择性较低[11]。当阿托伐他汀进入胰岛β细胞时,就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其进入脂肪细胞时,可降低脂肪细胞中葡萄糖转运体4的表达,而后者在胰岛素分泌时可以增加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12]。研究结果表明,与水溶性他汀相比,脂溶性他汀导致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更高[13]。然而,这种风险是少见的,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权衡导致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获益,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方面的价值仍无可替代[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及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能达到理想的调节血脂效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与治疗6个月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6个月时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新发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组,但日均治疗成本、年均治疗成本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托伐他汀的临床应用更加经济,而瑞舒伐他汀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均有良好的调节血脂效果;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会升高患者的FBG、HbA1c水平,导致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但短期内应用对FBG、HbA1c的影响并不明显;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成本较高,但对血糖影响小,导致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小,临床应用更加安全,应用前景更广泛。

参考文献

[1]秦峰,蔡辉.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1):76-78.

[2]何丹丹,郑毅,陈闯,等.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7,15(6):714-721.

[3]南京,杨水祥.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6):622-627.

[4]张美慧,梁大伟,唐虹,等.他汀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4,24(2):138-146.

[5]苏杭,周健,贾伟平.2016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s2):16-20.

[6]于新怡.他汀的合理用药[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3):60-61.

[7]张莲美,孟繁伟,李星云,等.靶向PCSK9降脂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4):3751-3754.

[8]田浩,孙鑫,田野.他汀类药物临床多效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5):3056-3061.

[9]Olotu BS,Shepherd MD,Novak S,et al.Use of statins 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m J Cardiovasc Drugs,2016,16(5):377-390.

[10] 张磊,何飞.他汀类药物致新发糖尿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5):619-622.

[11] 刘思宁,栾天竹.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对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5):520-523.

[12] 莫静兰,简政威,陈玉怡,等.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5):590.

[13] 王露洁,房传文,高燕.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10):949-952.

[14] 里奥丹,邓超.JUPITER分析有助于缓和对他汀致糖尿病风险的担忧[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2,6(9):417-419.

猜你喜欢

汀组瑞舒伐阿托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