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夫之公正范畴的内涵解析

2018-05-16李长泰

船山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王夫之公正道德

李长泰

摘要:王夫之建构了公正道德哲学,他对公正范畴内涵的揭示必“求顺于理”。王夫之对公正范畴的内涵揭示主要从“大公的公正”“合宜的公正”“伦序的公正”三个方面展开,分别具有“理”“事”“合”的指向性。进一步细分,“大公的公正”又可分为“大”“公”“理”三个方面;“合宜的公正”可分为“和”“顺”“平”三个方面“伦序的公正”则从“序”“位”“差”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王夫之;公正;道德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思想博大精深,钩深致远,兼容并蓄。他的思想建构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以求顺于理为思想逻辑和学术路径,建构了博大的哲学体系和政治思想。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延续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气学”一脉,而集“气学”之大成。王夫之通过“气学”建构了公正道德哲学,其公正思想的建构依据形而上学之理。本文以王夫之的公正思想为内容,对其公正范畴的内涵进行解析,以窥王氏构建公正道德哲学之理路。

一、王夫之公正范畴的内涵总向度

王夫之在探赜公正思想时抱着“求顺于理”的学术路径,通过“大顺之理”建构其公正道德哲学体系。公正思想的提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王夫之认为公正之道的实现、纵贯和容通,需要从理达气、从本到末、从体致用。王夫之公正思想建构的起点必然从公正范畴的内涵确定上开始,公正范畴的内涵是王夫之公正思想的基础。

王夫之明确提出了“公正”范畴,他说:“治国推教而必有恒政,故既以孝弟慈为教本,而尤必通其意于法制,以旁行于理财用人之中,而纳民于清明公正之道。”[1]438公正是国民教育、政治体制的目标。此外,王夫之还提到了大公无私和大公至正,“尧授天下于舜,所性之理,大公无私,而顺受得宜者,既尽乎己性之德”[1]638,“大公无私”是先王之教的旨归,是道统传承的旨意。“臣民一率其举错用缓之公,知其大公至正而归之也。”[1]442“大公无私”与“大公至正”即是公正。王夫之思想观念中有明确的公正范畴,说明他有明确的公正思想。《白虎通义》有言:“公者,通也。公正无私之意也”[2]7,意思是“公”即是“公正”“公之為言公正无私也”[2]17,公正而无私,“公”就视为“公正”。荀子有言:“公正无私,反见从横。”[3]480宋代理学家也提到“公正”,程子言“得其公正”,朱子言“只是好恶当理,便是公正”[4]645,好恶当理便是公正。王夫之对公正范畴内涵的规定是对以上公正范畴内涵的传承和发展,推陈出新。

综观王夫之对公正范畴的界说,主要从“大公的公正”“合宜的公正”“伦序的公正”兰个方面展开的,大公、合宜、伦序三个方面构成了公正范畴内涵的三要素,以此三要素建构了公正范畴内涵的总向度,其对公正范畴的界说主要采用了哲学形而上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维方法和哲学形而上学方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公正范畴内涵的逻辑推演如下图1所示:

首先,“大公的公正”范畴内涵在总体系中具有“理”的指向性,属于哲学形而上学的层次,即是说大公的内涵要素源自“理”的指引,有“理”必然能达于公正之义,理是天理,天理大公,公正的内涵必然有“大”而“公”的要素。从“理”的维度建构公正的内涵必然是至高无上的,这是王夫之一贯的“求顺于理”的哲学思考,“理”层次上的公正范畴的内涵建构使公正内涵有本有源,增强了公正内涵的可信度,推动公正思想的演进与发展。从“理”上说,要求人道公正归因于天道之理的公正,天理大公,因此公正必然“大公”。“理”维度上的公正内涵必然为公正范畴指向“道”和“体”的运用打开了前进之路。“理”的“大公”就是对“道”的展示,是本体,因此理、道、体三者属于“大公”同一高度的抽象思维。

其次,“合宜的公正”范畴内涵在总体系中具有“事”维度上的指向性,“事”的指向性属于现实之用,即是说公正的内涵与现实达到合宜,合乎现实的情况即体现了公正内涵的本质,说明公正是具体的,并不纯粹具有理的抽象性,而必须合乎实际,与现实社会的人和事相一致、相适宜,就体现了具体的公正内涵。从“事”的维度建构公正范畴的内涵必然是现实的和具体的,合乎实际的需要,这也是王夫之“气学”思想的体现,说明公正并没有脱离现实,公正之道是现实的人道,体现了公正之道的真正内涵。从“事”上说,要求人道公正依赖于社会现实中的人和事,适合社会现实,因此公正才能得到真正实现。“事”的“合宜”就是“用”的体现,“事”凸显了“用”,合宜的公正指的是“事”的合宜,属于现实运用的层次,是“器”和“用”层次上的展示,属于“器”的层次。

其三,“伦序的公正”范畴内涵在总体系中具有“理事合一”的指向性,理事合一通向和谐,公正内涵的伦序要素说明公正的目的是达到社会和谐,和而不同,人际关系差等有序,关系调节适宜。公正范畴的伦序内涵是“理”和“事”双向维度的合一,属于“体用”合一和“道器”互通,是“和”的展示。王夫之哲学思想强调体用合一、道器互通,具有“和合”思维,王夫之主张以“和合之体”思考世界的存在和圣人的存在[4]1396,和合思维是王夫之哲学的重要思维,以“和合”维度建构公正范畴的内涵必然是王夫之的致思趋向。

王夫之的公正范畴内涵从“理”的公正、“事”的公正发展到“合”的公正,完成了理事合一,实现了从“道”“器”到“和”的过程,公正范畴的内涵达到丰富,和而不同的内涵要素以哲学之理与现实之事的互通来界说公正范畴,体现了明清思想的转型与重构。

二、王夫之公正范畴的“大公”内涵

王夫之对公正范畴内涵的界说总体上通过“理”“事”“合”彐个维度进行建构,为了达到“求顺于理”的学术思维路径,王夫之必以“理”的维度思考公正范畴的内涵,公正范畴内涵的展示首先从“大公”的要素上展开,即是说公正范畴的内涵之一是指“大公”的公正,大公的公正指向的是“理”上的公正,达到“理”的向度。

王夫之认为公正的内涵首先应在哲学的框架之内进行解析,哲学形而上学的解析利于公正内涵的可信力,公正范畴的内涵通过形而上学的分析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王夫之对公正范畴的解析建立在哲学思维框架内,公正范畴内涵的开启是从哲学大厦中开启了建构之门。王夫之以“大”“公”“理”述说公正范畴的内涵,逻辑推演关系具体来说通过图2展示出来:

首先,王夫之在“大”的维度下建构了公正的内涵,即是说公正所涉及的范围对象面积广大、范围开阔,成就天下之大全,内含无疏漏的坎陷即是公正。王夫之说:“礼所以运天下而使之各得其宜,而其所自运行者,为二气五行三才之德所发挥以见诸事业,故洋溢周流于人情事理之间而莫不顺也。盖唯礼有所自运,故可以运天下而无不行焉。本之大,故用之广,其理一也。故张子曰:‘《礼运》云者,语其达也;《礼器》云者,语其成也。达与成,体与用。合体与用,大人之事备矣。”[5]535王夫之认为礼的运行各得其宜,事事公正,公正的实现在于考虑到广大范围,天下公正,与理同一,周行万物而不狭隘就是公正内涵的体现。正因为范围广大,运行周全,所以公正是“大亨至正无不利”[6]59广大至正即是公正,广大涉及到天人、物事、虚实三方面,兼容并包。公正之所以具有“大”的内涵,是因为“大”源自“理”,天理大而正,没有不顺理的。王海明教授说:“公正则介于正义与公平或公道之间:它比公平和公道更郑重一些,比正义更平常一些,因而适用于任何场合。”[7]221公正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所,說明公正的内涵具有“大”的指向性,指向天下大全,内含天与人、物与事的关系。

其次,王夫之在“公”的维度下建构了公正的内涵,即是说公正内涵的本质特征是公共利益下的公正,成就天下民生,涉及到天下所有的人,对所有人都有适用性,让所有人都享有正当利益,内含无偏向的坎陷即是公正。“公”相对于“私”而言,公正而无私,公正的本质内涵即是“公”。王夫之说:“君子体之,自强不息,积精以启道义之门,无一念利欲之间,而天德王道于斯备矣。”[6]70即是说君王公正没有私利,对天下百姓以公相待,即是公正。王夫之继承了朱熹的公正观,对公正的本质作了“公”上的规定。朱熹说:“惟公然后能正,公是个广大无私意,正是个无所偏主处。”[4]645朱熹的意思是能“公”才是公正,公正的本质内涵是“公”,公正无私即是指本质上的公正,实现公正必须没有私心,不偏私才能达到公正。王夫之公正的内涵具有“公”的指向性,指向天下民生,要求君王对民众公正,以民生为念,内含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

最后,王夫之在“理”的维度下建构了公正内涵,即是说公正内涵的哲学特征是“至上之理”思维下的公正,涉及到天下的公理,公理不言自明,公正的哲学归宿是达到至上之理,从而成就天下之至善,内含无残缺的坎陷即是公正。王夫之的公正范畴从大公至理上进行述说,最终要归结到“理”的公正,这符合伦理学中的元伦理学——元善论。“理”是形而上学,是终极关怀。王夫之说:“孟子言‘顺受其正,原在生后。彼虽为祸福之命,而既已云‘正,则是理矣,理则亦明命矣。”[1]407王夫之认为“理”本身就是公正的,没有任何偏向歪邪,完美无缺,无论是生死祸福,都是公正的。宇宙之正、人生之正、社会之正就是理之正,即是公正内涵的体现。“君子于此,看得物之备于我,己之行于物者,无一不从天理流行,血脉贯通来。故在天则大公的公正‘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天之‘发己自尽者,不復吝留而以自私于己。”[1]448因为“理”存于万物之中,物行天理,贯通流行,没有私心,即是公正。

王夫之大公的公正范畴内涵从“大”“公”的公正发展到“理”的公正,建构了公正范畴内涵的哲学形而上学之道,“理”的公正说明公正是“当理”的公正范畴,公正符合天下公理,符合天下至理。

三、王夫之公正范畴的“合宜”内涵

王夫之的公正范畴完成了“大公”内涵的思想建构,接着向“合宜”的内涵思想上推进,即是说公正范畴的内涵是合乎事理、宜乎事理、和顺事理上的公正,公正内涵的宗旨是“和顺”事理的公正,和顺于阴与阳,和顺于人与人,和顺于人与事。“合宜”的公正是“大公”的公正的内涵的逻辑延伸,“大公”的公正是哲学形而上者的内涵,合宜的公正则是形而下者的内涵,王夫之认为公正能够使事理合宜,和顺公正,切人到社会现实而达到公正。合宜的公正以和顺公正为宗旨,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和以公正、顺以公正、平以公正。具体如图3所示:

首先,王夫之将“和”作为“合宜”公正范畴的内涵。“和”体现了“合宜”的公正,“和”的公正内涵之所以是合宜的公正,是因为“和”符合大同至善的“善”,天下有大同的追求,善是公正之源,善的理想追求“合宜”。“合宜的公正”内涵首先是“和以公正”,即是说“合宜”体现为“和”,公正是和顺的。“和”即是指和谐,朱熹章句说:“和者,无乖戾之心。”[8]147公正内涵追求没有明显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冲突过于激烈则不是公正的体现,因此“和”即是公正。董仲舒就将“和”解释为“正”,“和”有“公正”之义,他说:“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诚择其和者,以为大得天地之奉也。天地之道,虽有不和者,必归之于和,而所为有功;虽有不中者,必止之于中,而所为不失。”[9]446-447天道公正就是“和”。王夫之说:

“道之用,不僭、不吝,以不偏而相调。故其用之所生,无僭、无吝以无偏,而调之有适然之妙。妙相衍而不穷,相安而各得,于事善也。”[10]1006“和”之所以公正是因为“和”则不偏,“和”则不自私,“和”则不过犹不及,因此“和”是成就美善理想,达到公正的善。“合宜公正”是“和”,但是适合、适宜的意思,即适合天下百姓的共同利益,适合天下人心就是公正。“和”是价值理想上的公正,目标是实现天下公正、美善,体现为大同理想下的公正,“和”是公正范畴的内涵。

其次,王夫之将“顺”作为“合宜”公正范畴的内涵。“顺”体现了“合宜”的公正,“顺”的公正内涵之所以是合宜的,是因为“顺”符合天下共同的“业”,天下国家要有发展的事业和基业,必须顺达天下;公正是顺畅的,没有忤逆和乖戾,同心同流,顺应天理,顺人顺事,顺畅公正。“顺”以公正是哲学思维和宏观方法上的致思,依据人性办事即是“顺”,依据社会人人的宏图大业行事即是顺,“顺”考虑了人基本的生存需要和社会整体的道心,必然公正。王夫之说:“人君垂家法以贻子孙,顺天理而人情自顺,大义自正。”[12]250顺应天理,顺应人事则是大义公正。“以大义服天下者,以诚而已矣,未闻其以术也;奉义为术而义始贼。义者,心之制也,非天下之名也。心所勿安而忍为之,以标其名,天下乃以义为拂人之心而不和顺于理。”[12]84顺应天下人心则是大义公正。王夫之的“顺以公正”实际是合宜公正的内容,顺人、顺道、顺化,都是以适合、适宜为原则,不强力行事,不牵强附会,合宜的公正目的是达到周全无偏,公正无邪,顺以公正的目的是做到家齐国治。

其三,王夫之将“平”作为“合宜”公正范畴的内涵。“平”的公正之所以是合宜的,是因为“平”符合个人的“利”,天下人人都有生存的欲望和基本的利益保障,以求得生存,因此需要利益均平。“平以公正”是说公正内涵是均平的公正。均平的公正解决财富不均、物产不齐的问题。“平以公正”指向的是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调节,力求达到个人利益的均衡适宜。王夫之说:“限也者,均也;均也者,公也。天子无大公之德以立于人上,独灭裂小民而使之公,是仁义中正为帝王桎梏天下之具,而躬行藏恕为迂远之过计矣。况乎赋役繁,有司酷,里胥横,后世愿朴之农民,得田而如重祸之加乎身,则强豪之十取其五而奴隶耕者,农民且甘心焉。所谓‘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者也。轻其役,薄其赋,惩有司之贪,宽司农之考,民不畏有田,而强豪无挟以相并,则不待限而兼并自有所止。”[11]194“均”即是限制,就是不使贫富差距太悬殊,不是一方特别富有而另一方特别贫弱,“均”的内涵体现了“平”,均平而公正。“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而國可治,天下可平矣。”[12]88王夫之的平以公正是合宜的公正,是指人人得其应得的利益,“平以公正”实现了理欲共存和社会公正。合宜的公正既有公正的社会价值理想,又有公正的社会事业,还有公正的个人生存利益,将国家与社会相结合,将社会与个人相结合,实现理想公正、国家公正、社会公正、个人公正。

四、王夫之公正范畴的“伦序”内涵

王夫之公正范畴的内涵从“大公”的公正、“合宜”的公正继续向前推进,进人到“伦序”的公正。即是说,公正的内涵包括了秩序中的公正,做到有秩、有序、有伦、有理就是公正。“大公”的公正是本质上的公正,“合宜”的公正是调节机制上的公正,“伦序”的公正则是形式上的公正。从内容公正、机制公正发展到形式公正,王夫之公正范畴的内涵完成了由内圣向外王转化的过程。王夫之公正范畴的“伦序”公正内涵主要体现为公正是有伦有序的,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序以公正、位以公正和差以公正,意思是说秩序上有公正、位置上有公正、差别上有公正。伦序公正内涵逻辑关系具体图示如图4:

首先,王夫之认为“序”是公正范畴的重要内涵,“序有尊卑”使人尽其伦而形成为人公正。没有适当的伦序,不可达到公正,公正的内涵通过尊卑秩序表现。王夫之说:“以在下之义而言之,则寇贼之扰为小,而篡弑之逆为大;以在上之仁而言之,则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故明王之涖臣民也,定尊卑之秩,敦忠礼之教,不失君臣之义,而未尝斤斤然畏专擅以削将相之权。”[11]669君民有尊卑之序,君臣有上下之序,正是这种秩序的建构使君民、君臣之义体现出来,有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也有上级对下级体恤,各有义务,对等互达,达到公平公正。秩序尊卑并非不公正,良好的尊卑秩序利于体现出公正道德。“序以公正”是公正范畴内涵的组成部分,社会有秩序的规范建构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秩序是形式公正的必备条件。

其次,王夫之认为“位”是公正范畴的内涵,“位有内外”使人尽其能而形成立业公正。没有正确使用自身位置和合理地使用位置,不可能达到公正。“位以公正”是说身在其位,必须谋划其事,遵守所在职位上的职责达到公正,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即是公正内涵的体现,做了超越自身职位上的事情即是不公正。王夫之说:“所立则天下之正位,定民彝物则之常经,而伦序的公正允执其中,礼无不协也。所行则天下之大道,酌进退辞受之攸宜,而率礼不越,义无不审也。得志,则仁以息民,礼以善俗,义以裁物,民之生以厚而德以正,共由之矣。不得志,则无欲而静,无妄而庄,无思而直,独行之而道终不枉。”[13]360王夫之认为天下正位即是以道心仁义为正位的位置,不偏离道义,天下正位即是道义公正,在职位上执行道义之事。王夫之认为社会人人各有其位,以位置的规范建构公正道德,一是德性之位,二是岗位之位,二者都各司其职责,可以实现公正。

其三,王夫之认为“差”是公正范畴的内涵,“才有差分”使人尽其才,形成用才公正,没有合理地使用和任用人才,则才不得其用,不能为社会发挥效能,不能实现公正内涵。“秀者必士,朴者必农,傈而焊者必兵,天与之才,习成其性,不可移也,此之谓天秩,此之谓人官。帝王之所以分理人物,而各安其所者,此而已矣。”[11]855王夫之的意思是“才”与“习”不同,从事的业务也不同,只能区别对待,分理人物,士农工兵,各得其安,是公正的分工。因才而论,因习而成,具体问题分析而具体对待,这是合理公正的用人标准。

王夫之“伦序”公正内涵是哲学形而上学上的“大公”公正内涵的演生,过程是从大道原则上的公正进人到现实次序上规范的公正,是在社会伦理上对公正道德进行规范上的公正建构,伦序公正是王夫之将公正范畴的内涵由“元”层次向规范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船山全书:第6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2]陈立.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

[3]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

[4]黎靖德.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

[5]王夫之.礼记章句//船山全书:第4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6]王夫之.周易内传//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7]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9]董仲舒.春秋繁露//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

[10]王夫之.周易外传//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1]王夫之.读通鉴论//船山全书:第10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2]王夫之.四书训义:上//船山全书:第7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3]王夫之.四书训义:下//船山全书:第8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猜你喜欢

王夫之公正道德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名家谈教育
跟踪导练(五)(2)
心送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不公正
大公无私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