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窦娥冤》的高潮艺术

2018-05-16杨杰

戏剧之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窦娥冤关汉卿

杨杰

【摘 要】《窦娥冤》是关汉卿公案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悲剧典范。高潮是戏曲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结构“大梁”。本文试图通过解剖《窦娥冤》的高潮部分,以文本细读方法探求关汉卿对《窦娥冤》高潮部分设计,洞察《窦娥冤》高潮藝术,从而更加深刻理解《窦娥冤》经典性以及文本传递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各人物的人性。

【关键词】关汉卿;《窦娥冤》;高潮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043-01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奠基人和前期剧坛领袖。《窦娥冤》作为其里程碑式作品,其文学价值与艺术意蕴都很深厚,无论切取哪个角度深入《窦娥冤》都能体悟到其中独特涵义。每出成功的戏剧都有一个关键情节,这一情节在剧中关系全剧成败,其他情节都是随其需要而设置。关键情节往往就是戏剧高潮所在,因而高潮经常是戏剧矛盾激化、中心情节发生重大转折枢纽,人物的命运多在高潮中被裁决,人物性格因受锤炼而闪光。

一、《窦娥冤》:结构安排推进高潮

戏曲结构作为戏曲情节组织与安排,《窦娥冤》经过高度提炼,运用强烈夸张,鲜明节奏,使结构张弛有度。

《窦娥冤》作为一出悲剧,第二折为剧情发展重要阶段,正面表现了窦娥冤狱过程。主要写蔡婆婆追债、赛驴医赖债、张驴儿父子诈钱三个故事情节,与之相对应是三个不同环境,首先是赛驴医家,然后是蔡婆婆独行以及荒郊。三个情节对应三个不同环境构成了戏剧人物上下场层次分明。纵观《窦娥冤》的四折一楔子,可以看到第一折写蔡婆婆招亲;第二折写招亲变为招祸,张驴儿药死自己父亲,嫁祸他人;第三折窦娥被冤斩;第四折窦娥沉冤昭雪,而成为引发窦娥悲剧导火索是一个“钱”字。例如:第二折中窦娥与张驴儿对簿公堂,结果窦娥却被判斩刑。该杀却不能杀,不该杀而被杀,黑白颠倒,相互反衬。

关汉卿的《窦娥冤》采取正反结构方式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从而节奏鲜明,张弛有度。

二、《窦娥冤》:繁简处理实现高潮

《窦娥冤》是戏剧经典性范式,至今仍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促成经典形成的条件之一是后起作家模仿,批评家推崇或者诋毁,古代文学经典形成固然与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典范作家的创作实践有关。当然社会风气、审美心理变化与流行,作品本身素质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品质因素。《窦娥冤》经典源于作者对于文本结构合理处理。

《窦娥冤》的繁杂结构情节,作者都压缩在第二折里,极其简约。次要情节当减则减,重要部分该繁则繁。这折戏戏剧冲突在于张驴儿本想毒死蔡婆,然后以此来威逼窦娥成亲,结果不料反而将自己的老子毒害,他却将此案诬加于窦娥身上,并要挟窦娥以顺从作为“私休”唯一条件,窦娥却坚决不从,最后与张驴儿对薄公堂,公堂上张驴儿早已买通贪官对窦娥严刑逼供,而窦娥依旧慷慨陈词,据理力争,最终为了掩护年迈蔡婆,不得不屈招。在这一折中,作者并没有繁杂话语,其中多是主要事件贯穿,至第二折,窦娥含冤蒙屈悲剧已基本完成,但作者并不是在这里戛然而止,与其说作者想要引起观众对窦娥命运怜悯和对邪恶势力憎恨,不如说在戏剧冲突发展到尖锐化的基础上作者继续将其推向高潮,让窦娥彻底倾诉对黑暗社会现实强烈怨愤。与第二折简约之笔不同是,在第三折窦娥被冤斩时,作者用整整一折的篇幅来纵情书写,尽管第三折本身情节极少,却强化了其感人艺术效果。

三、《窦娥冤》:渲染蓄势推进高潮

蓄势,是为高潮涌起准备力量,积蓄气势。蓄势坚挺,则高潮强劲,蓄势不足,则高潮无力。蓄势又可分为正面推进和反面渲染两种方法。

《窦娥冤》蓄势属于正面推进的成功范例,该剧的高潮在第三折窦娥被冤斩,为了实现这一高潮,关汉卿由因及果,慢慢推进。第一折中窦娥反抗性格初露锋芒,表现为张驴儿父子趁机搬进蔡家,妄图霸占婆媳二人之时,窦娥严词拒绝;第二折刻画了窦娥坚强,张驴儿将毒死自己老子的事件诬加于窦娥,欲以此要挟窦娥顺从自己,窦娥坚决不从;第三折窦娥对“天”、“地”指责与控诉,窦娥被塑造为一个善良正直、至死不屈的妇女理想形象。从以上窦娥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窦娥悲剧蓄势待发,步步紧随,环环相扣。

《窦娥冤》重点突出一个“窦”和“悲”,作者将“悲”又衍化为“一人多悲”,将悲剧集中于同一人物,诚如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而作者正是将窦娥的“一人多悲” 展现出来,悲上加悲。从而歌颂了中国妇女善良、纯朴、贞孝和勇敢、不为邪恶的优秀品质。

为实现高潮呈现,作者用诸多戏剧情节来烘托配合,从而成就了《窦娥冤》高潮艺术,关汉卿描绘窦娥的悲惨,层层叠起。从窦娥的身世之悲到被卖予蔡婆作童养媳再到丈夫病死以及最终被冤斩,越写越悲,写到极悲。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李晓彬,窦娥冤.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的遇合[J].长江学术.2012(1):44-61.

[3]王庆芳.《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J].孝感学院学报.2001(4):48-51.

[4]李昌集.情感结节与戏剧高潮——元杂剧结构方式研究[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101-107.

猜你喜欢

窦娥冤关汉卿
关汉卿
戏词救命
戏词救命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窦娥冤》中蔡婆婆形象分析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