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中国价值观地位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的逆袭

2018-05-16宋颖

戏剧之家 2018年8期

宋颖

【摘 要】《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是美国文化及其价值观占强势主导的好莱坞借助中国元素所推出的经典影片,但在其三部曲中,中国价值观体系所占据的地位一步步呈现出趋向核心主题的变化,这在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水平亟待提高的当今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功夫熊猫》;中国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017-03

在意识形态领域竞争愈加激烈的当今世界,电影是一国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输出其主流价值观的途径之一。好莱坞电影以其优质的剧情建构、过硬的电影制作技术,打造出极致的视听效果而享誉全球,是美国输出其价值观的一大重要渠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逐漸形成,好莱坞商业电影开始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出品了《角斗士》《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波斯王子》等一系列以异域文化为背景的影片,成功引起了这些国家观众的共鸣,进一步提升了好莱坞电影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以中国文化元素为切入点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以一只笨拙却又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熊猫阿宝为主人公,自2008年起陆续上映了“三部曲”,受到全世界观众的追捧,在中国内地更是屡创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在《功夫熊猫1》推出之初,被人们公认为是美国主流价值观与商业电影结合的成功案例,“影片实际上是对中国元素的改造,实质仍应是美国文化的对外扩张。”[1]《功夫熊猫2》上映之后,有国内学者认为,美国在对外输出其文化产品过程中,传播和散布其个人主义及其相关的价值原则,是西方国家文化霸权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威胁到了国家的文化安全。[2]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所说,“中国文化在电影中只有符号,没有精神。”但是,随着《功夫熊猫3》在2016年初的上映,观众从中发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反客为主的微妙变化。纵观《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价值观取向从隐身和背景逐渐走向前台和主题的事实。

一、《功夫熊猫1》——中国价值观作为背景衬托

在《功夫熊猫1》中,给人印象憨厚笨拙的熊猫阿宝用自己的坚定和乐观打败了太郎,捍卫了和平谷的安宁,成为了一个敢于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大英雄。导演John Stevenson 强调他们的创作就是想带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的讯息,这其实传达的就是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在尊重个性、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个人坚持梦想而奋斗成功就是“美国梦”的精髓所在。但在这部以美国价值观为内核的电影中,仍采用了诸多符合中国价值观的元素作为其建构剧情的背景素材。

(一)尊师重道。在中国传统伦常中,师徒关系是重要的非血缘关系之一。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 除了家传外,师徒传承是传统武术最基本的延绵方式,因此在这部以功夫为主要背景元素的影片中,师徒关系自然也成为各大角色之间的最主要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父”代表着需要崇拜、仰视、遵从的地位。称得上“师父”的乃是道德品行都很高的、值得尊敬的人,师父传授的是知识、智慧、道理,其地位甚至高于父母。“师父”的含义中不仅有为师的威严,还有为父的慈爱,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师为尊”,师父的经验智慧对于徒弟常常具有绝对意义。

《功夫熊猫1》中有多组师徒关系,如乌龟大师与浣熊师父、浣熊师父与“五侠”,以及浣熊师父与阿宝。在这部影片中,这些师徒将上述中国传统师徒关系的内涵演绎得真实丰满。首先,功夫的始创者乌龟大师是影片中智者的化身,其作为一代禅宗的至尊威严,有力推动了剧情发展。在阿宝阴差阳错成为“神龙大侠”而众人都无法接受的时候,作为至尊师长的乌龟大师用一句“There are no accidents.” (从来没有什么是意外。)力排众疑,并在圆寂前一再嘱咐浣熊师父“You just need to believe.” (你只要相信就好。)令满腹犹疑的他最终下定决心培养阿宝,为阿宝最后成为真正的“神龙大侠”作了铺垫。

其次,浣熊师父与阿宝的师徒关系是影片的重点之一。阿宝能够在“五侠”及浣熊师父的打压和嘲笑下勇敢留下来,就是因为他认为“ if anyone could change me, could make me not me, it was you, the greatest Kungfu Teacher in all of China.” (要是还有人能改变我,可以让我超越自我,那个人就是你,全中国最了不起的功夫师父。)正是他所崇拜仰慕的浣熊师父最后将他打造成了真正的“神龙大侠”。

此外,浣熊师父与影片中反面角色太郎也缘起于师徒关系——浣熊师父在年轻时收养了弃婴太郎,以父亲般的慈爱将其养大并培养成了武功高手,视他为自己的骄傲。然而,正是这种爱和骄傲使浣熊师父一度被太郎所蒙蔽。在太郎野心毕露时,浣熊誓死遵从乌龟大师的旨意,捍卫龙卷秘笈不落入贪婪的太郎之手。浣熊师父与太郎的反目,既是出于对不肖弟子的愤怒,也是捍卫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所提倡的道德尊严。

(二)因材施教。阿宝身形肥胖,看起来绝非练功夫的好材料,而他最后的成才是剧情发展的关键一步,实现这一看似不可能的结果,靠的是浣熊师父的灵机一动:从阿宝贪嘴的偶然行为中发现了他的惊人潜力,于是想出了用食物作诱饵激发阿宝功夫潜能的办法。这个“灵机一动”的办法正是中国儒家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及知识、能力现状,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进行教育和教学,是中国儒教始祖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利用阿宝对食物近乎着魔的痴念,在食物的诱导下浣熊师父完成了这一看似荒谬、连阿宝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任务,将阿宝成功教导成为战胜太郎、保护和平谷的功夫高手。因此可见,影片利用了 “因材施教”这一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实现了剧情的大逆转。

二、《功夫熊猫2》——中国价值观成为隐形主线

《功夫熊猫2》的结局,仍然沿袭了《功夫熊猫1》的美式价值观套路,阿宝再次成为超级大英雄,战胜了拥有火药炮弹的沈王爷,捍卫了中国功夫的尊严。但在《功夫熊猫2》中,自始至终都有一条似隐似现的主线在整个故事中一路贯穿,推动着剧情的发展,那就是阿宝对自己身世的探寻。从在前来挑衅的狼老大身上看到了孔雀标记、瞬间激起幼时记忆开始,阿宝便踏上了探寻“Who am I?”的征程。因为孔雀标记所带来的强烈冲击,他在与狼老大和沈王爷交手时都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使他和“五侠”联手抗击沈王爷的过程一再受挫,甚至引起了同伴的猜疑和不满,但也是在对“Who am I?”答案的强烈渴求下,阿宝才和沈王爷顽强斗争到底,从而赢得胜利。

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塔德在其所归纳的不同国家文化价值观维度中,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是这样阐述的:“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个人是最小的单位,而在集体主义中家庭是最小的单位。”[3]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其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如夫妻、亲子、兄弟姐妹等都受到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具有尊老爱幼、长幼有序、亲情观念浓厚等特点。阿宝执着于解开身世之谜,体现了这种家族亲情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也主导了整个《功夫熊猫2》的情节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阿宝未曾谋面的双亲,他与养父鹅爸爸之间的点滴更能生动折射出典型的中国式亲情,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鹅爸爸对阿宝的父爱。一直视阿宝为己出的鹅爸爸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To make my soup without radishes, and to raise you as my own son.”(就算我以后的汤里都没有小萝卜了,我也要把你当亲儿子来养。)鹅爸爸向阿宝坦白收养的事实后,便一直对阿宝会不会离开自己心存不安,阿宝出战沈王爷之时,鹅爸爸对执意要来膜拜神龙大侠的小猪母子一通发泄,将他对阿宝安危的担心和害怕失去阿宝的落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没有血缘关系却不求回报的父爱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猪妈妈:When do you think he will be back?(他什么时候回来?)

鹅爸爸:I dont know!OK, I dont know! Maybe never! I mean, I worry, OK? But thats my job. Im his dad. At least, I was his dad.(我不知道!是,我不知道!可能永远不回来了!我是说,我担心他,好了吧?可那是我的责任啊,我是他的爸爸。至少曾经是他的爸爸。)

(二)阿宝对鹅爸爸的孝道。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可见孝道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中国传统道德准则以儒家思想为模板,以“仁”“礼”为核心,在家庭中强调晚辈对长辈的“孝”,中国人一直所珍视的“孝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晚辈对长辈的“尊重”。[4]

《功夫熊猫2》中阿宝对养父鹅爸爸表现出来的孝心和感恩,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升华——阿宝打败了沈王爷、弄清楚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后,回到鹅爸爸的家中,郑重地对鹅爸爸说:“While I was gone, I found the village where I was born. I found out how I ended up in that radish basket.……I know who I am.…… Im your son. I love you, dad.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我找到了我出生的那座村庄。我知道我是怎么进了那个装胡萝卜的筐子里的。我知道了我是谁……我是你的儿子,我爱你,爸爸。)

在阿宝深情的拥抱中,鹅爸爸担心阿宝不会再回到他身边的隐忧彻底得到了釋然,养育阿宝的辛苦也得到了最真的回报。

因此,可以这样说,在《功夫熊猫2》中,无论是剧情主线还是细节铺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和亲情价值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功夫熊猫3》——中国价值观跃为核心主题

与代表美国传统特征的个人主义相反,中国的主流哲学是孔子思想,它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从古代中国的大同理想和天下为公理念,到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都含有浓厚的集体主义观念。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不能兼顾的时候,以集体的利益优先。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人的价值可分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的价值的凸显与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贡献有关,只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并为他人或社会群体的幸福作出贡献的人,才能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境界。[5]

在《功夫熊猫3》中,整部影片的价值观体系已经表现出充分的中国化特色,中国文化传统中“团结就是力量”的集体主义大无畏精神成为剧情连续发展的杀手锏。面对超级强大、令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天煞,阿宝在两位深爱着他的爸爸的帮助下,将熊猫村的每一只熊猫都发动起来,发挥各自的特长和天分,激发它们的潜能,做最好的自己,勇敢地击退了天煞手下的翡尸大军。后来,天煞逼近,步步威胁,阿宝为了挽救熊猫村,毅然决定牺牲小我而保护大家的安全。在灵界与天煞的最后决斗中,阿宝身陷囹圄,就在快被天煞收服的紧要关头,又是凭借家人、朋友和同族成员的共同意念最终脱险。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之后,阿宝终于承担起社会和群体赋予他的神圣职责,将自己所学得的功夫传承给身边的所有人,在集体事业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彻头彻尾成为了一位“中国式”英雄豪杰。剧情高潮迭出的背后,无不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推动使然。毫无疑问,以集体利益为先,强调集体力量大于个人、个体融入和服从族群的集体主义思想成为了《功夫熊猫3》的主旋律。

四、结语

从依靠个人的勇敢、坚持和绝招打败敌人,到与家族、朋友并肩作战,中国价值观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的悄然变化在好莱坞历史上并不多见。从衬托美国价值观的背景元素到整个影片的深邃核心思想,中国价值观所实现的逆袭,不仅展示了以美国价值观为核心的好莱坞在实现国际文化融合上的友好姿态,更重要的是,《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作为中美合资的电影产物,更证明了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在全球地位的提升,以及文化输出背后需要强大经济力量作支撑的硬道理。在中国文化软实力向西方世界输出一直处于疲软劣势的当前态势之下,《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一步步完整展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内核,无疑打破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坚冰一角,为中国文化的海外输出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参考文献:

[1]张航钧,朱永聪.《功夫熊猫的成功》——中国元素下的美国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0(6).

[2]宋华忠.透视《功夫熊猫》中的美国核心价值观——兼论我国应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政策取向[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3]Geert Hofstede,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 (Secon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

[4]江玲玲.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看中西方家庭人际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0(7).

[5]杨晓峰.从文学的视角看美国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J].河南社会科学,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