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堂在卫生应急进校园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05-16黄武全陈瑛仇燕青吴晓玲张喆

上海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微课堂效果评价校园

黄武全 陈瑛 仇燕青 吴晓玲 张喆

摘 要 目的:對微课堂、面授培训、微课堂同面授培训混合三种形式在卫生应急进校园培训中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层医院卫生应急进校园培训模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嘉定区南翔镇3所学校7年级各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3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分别为41名、33名和43名,共117名。将3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微课堂组、面授培训组和混合组进行授课。对学生进行培训前、后卫生应急知识的问卷调查和能力评估。结果:培训后,面授培训组与微课堂组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授培训组与混合组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课堂组、混合组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堂的培训形式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可在今后的卫生应急培训中进行推广,使更多的中学生掌握卫生应急技能,增强其应对灾害和意外的能力。

关键词 微课堂;卫生应急;校园;培训;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06-0007-03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crolecture of the health emergency in the campus training

HUANG Wuquan1, CHENG Ying2, QIU Yanqin1, WU Xiaoling2, ZHANG Zhe2

(1.Nanxi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2, China; 2. General Medical Department of Nanxi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ree forms of microlecture, face to face training and microlecture mixed with face to face training of health emergency into the campus training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health emergency of the grass-roots hospital into the campus training which was suitable for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Methods: With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he students of a class in the seventh grade of three schools in Nanxiang Community, Jiading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each of the three classes was 41, 33 and 43,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117 students. The students of 3 clas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microlecture group, a face to face training group and a microlecture mixed with face to face training group.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bility assessment of health emergency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students. Results: After the training, the average numbers of correct answers of the face-to-fac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microlecture group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numbers of correct answers in the microlecture group and microlecture mixed with face to face training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form of the training in the microlecture group help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 It can be popularized in the future health emergency training so that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grasp the health emergency skills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deal with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KEY WORDS microlecture; health emergency; campus; training; effect assessment

学校是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场所,具有人群聚集、接触密切及年龄集中的特殊性,如没有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极易造成严重后果[1]。同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已成为青少年的首位死因[2]。据调查,我国青少年伤害发生率高达50.0%以上,1~14岁青少年的伤害、死亡占这一年龄段死亡总数的60.0%以上[3],伤害已成为全球青少年首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2]。上海市凌云社区5所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8.9%,排在青少年健康问题的第4位[4]。而据吴岩,石荣兴,芦然等[5]的统计显示,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中、小学学生平均伤害发生率为15.2%。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加强领导者的危机意识,加大卫生经费投入,重视对医务室软、硬件的建设力度,积极引进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应急处置宣传工作[6]。目前的卫生应急进校园培训形式仅限于面授,受到诸如场地、人员、时间、设备等因素的制约,而培训时间较长,学生注意力就容易下降。微课堂的培训时间为5~10 min,且授课形式不受时间、地点、场地及人员限制,学生可重点、重复学习,或在家里进行学习,具有时间短、主题目标明确、知识灵活精简和自主选择性强等诸多优势[7]。笔者将微课堂这种新型的培训方式应用于卫生应急进校园工作中,并评价其在校园培训中的效果,旨在探索优质的基层卫生应急培训模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嘉定区南翔镇3所学校7年级各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3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分别为41名、33名和43名,共117名。

1.2 培训教材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制的《救护员指南》[8]的内容制定卫生应急进校园的培训教材,教材分为面授与微课堂2种。

1.3 调查方法

1.3.1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烫伤、牙痛、食物中毒、煤气中毒、鱼骨刺喉、腹痛、流鼻血、触电、异物入眼、蜜蜂蜇伤、抽筋、木刺扎入手指、异物卡喉、溺水、鞭炮炸伤、出血、宠物咬伤和防止烟气中毒等18个如何进行卫生应急正确处理的知识点。

1.3.2 培训形式

从2016年9月—2017年9月,每季度分别以面授培训、单独微课堂培训及微课堂结合面授培训对3个班级进行授课。面授组与微课堂组每次培训时间为10 min,混合组每次培训时间为20 min(面授10 min+微课堂10 min),三组的培训内容一致,仅仅是培训形式不同。授课师资由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应急直通车委派的教师担任,并按照统一的PPT录制视频。

1.3.3 评估方法

对3个班的学生进行培训前、后卫生应急知识的问卷调查和能力评估,统计每名学生的答题正确数,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评估不同培训模式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各组答题正确率情况

培训前,面授培训组、微课堂组、混合组每组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46,P>0.05)。

面授培训组培训前、后自身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58,P<0.01);微课堂组培训前、后自身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6,P<0.01);混合组培训前、后自身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7,P<0.01),见表1。

2.2 培训后各组答题正确率情况

培训后,面授培训组、微课堂组、混合组每组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08,P<0.05,表2)。其中面授培训组与微课堂组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授培训组与混合组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课堂组、混合组正确答题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多数中学生对卫生应急知识有一定认知,经过培训后其认知度有进一步提升,且微课堂组与混合组较面授培训组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课堂的培训形式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但微课堂组较混合组培训后提升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堂(Microlecture)”概念,微课堂是一个時长约为1~3 min、主要介绍关键词和概念的学习型视频或音频。连续的微课堂可被利用进行网上教学,并辅以任务和讨论环节,并达到类似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主动学习。国内的胡铁生[9]指出,微课堂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堂的“微”一方面指时间上的微缩化,课程短小精悍、下载方便,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符合网络学习的趋势。另一方面是指知识结构的微化,教学容量小,主题突出,内容独立且精炼。Wilson[10]等的研究发现,多媒体式健康教育资料在提高知识水平方面优于纸质资料或与其效果基本相同。且微课堂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知识点,并且可以对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多次试听,从而加深理解[11]。

综上所述,与传统面授方式相比,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培训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卫生应急知識水平,从而取得满意的培训效果,提升自我急救水平。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参与干预的样本量较少,取样较为局限,干预时间较短等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扩大取样范围及样本量,同时增加干预时间。本研究对微课堂提高中学生卫生应急能力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效,可在今后的卫生应急培训中进行推广,使更多的中学生掌握卫生应急技能,增强其应对灾害和意外的能力,保障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其盛, 杨茂超, 栾玉明, 等. 汶川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探讨[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6(2): 67-69.

[2] 王声湧. 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亟需开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7, 18(3): 131-133.

[3] 戴龙, 施红, 柯惠燕, 等. 厦门市中小学生学校伤害现况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5(6): 32-33.

[4] 陈志刚, 赵立宇, 陈碧华, 等. 学校卫生“医教结合”工作模式探索[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4): 474-475.

[5] 吴岩, 石荣兴, 芦然, 等. 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中小学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3, 29(20): 2595-2599.

[6] 赵全红, 潘萍, 刘志娟. 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促进平安校园建设[J]. 甘肃科技, 2013, 29(10): 143-144.

[7] 吴雪兰, 杨明明, 王春香. 微课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需求探讨[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 27(2): 297-299.

[8]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救护员指南[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108-109,111-113..

[9] 胡铁生, 周晓清.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4(2): 5-13.

[10] Wilson EA, Makoul G, Bojarski EA,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int and multimedia heahh material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atient Educ Couns, 2012, 89(1): 7-14.

[11] 叶雅敏.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契合[J]. 英语教师, 2015, 15(17): 102-104.

猜你喜欢

微课堂效果评价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的评价研究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英语微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堂”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影响
英语教学中的微课堂研究
优化高中化学 “微课堂” 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