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应用

2018-05-16蔡欣茹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脑病预见性满意率

蔡欣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患儿在围产期窒息而引发的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其发病机制复杂,常引发呕吐、呛咳、颅内高压等并发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小儿智力与躯体发育障碍的常见原因[1]。经相关数据显示[2],我国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的后遗症发生率达20%~40%,对患儿正常生活及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将预见性护理用于该病临床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7例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日龄1~21 d,平均日龄(12.8±2.1)d;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日龄1~22 d,平均日龄(12.5±2.3)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吸氧、营养支持、保暖、降颅压等,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预见性营养护理:在进行营养支持前,先对患儿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在满足患儿营养需求基础上,可适当增加高能量营养剂,有利于脑部损伤修复。患儿接受肠内营养时,可口腔微量滴注母乳,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蠕动。②预见性呼吸护理:轻度缺氧患儿给予鼻导管吸氧,足月儿氧流量为0.5~1.0 L/min,低体重儿或早产儿吸氧量为0.3~0.5 L/min。中重度缺氧患儿给予头罩法吸氧,氧流量为3~4 L/min。密切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吸氧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呼吸频率、呼吸深浅、皮肤颜色等,及时调节氧流量,预防氧中毒。③康复护理:在不影响患儿病情的情况下,尽早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悬挂色彩鲜明的玩具,通过转动、平行移动等吸引患儿视觉注意。定时播放轻柔音乐,多与患儿交流,从而刺激其听觉发育。患儿沐浴后,进行全身抚触,每日2次,以对触觉感受进行刺激。

1.3 观察指标 ①智力与运动功能通过婴幼儿智能发育测试量表对患儿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进行评估。②向患儿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满意率=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智力与运动能力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MDI及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MDI、PD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MDI与PDI指数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MDI与PDI指数对比(±s)

组别 n MDI PDI干预前 干预6个月 干预前 干预6个月观察组 34 52.69±5.96 84.21±8.64 51.01±5.32 80.42±6.39对照组 33 52.41±5.67 77.63±7.89 51.14±5.28 75.63±6.87 t 0.196 3.252 0.100 2.956 P 0.844 0.001 0.920 0.004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7.06%(33/34),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69.70%(2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对比

3 讨 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若未及时逆转脑损伤,会引发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对患儿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均有严重影响[3]。传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抢救患儿生命为重点,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已经将减轻神经系统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作为重点。

预见性护理以前瞻性理念为指导,护理人员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及经验,结合患儿病情、遵循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主动采取措施进行防范的护理模式[4]。本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按需给予营养支持,对无法经口进食患儿给予母乳口腔滴注,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发育,也能促进母乳营养成分吸收,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预防消化系统及口腔疾病的作用[5]。通过消化道及呼吸护理,可最大程度满足机体营养、供氧需求,加以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结构重组、代偿,以及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用于新生儿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过程中,经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DI与PDI指数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也较对照组高 ,表明预见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智力及运动能力改善,也能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促进新生儿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有利于改善患儿远期预后,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慧萍,马维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8):768~770.

[2] 张翠凤.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生长发育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9):1205~1206.

[3] 邓云燕.探究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见性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2):168~169.

[4] 孙晓华,谢颖,闫慧娟,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预见性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6):1031~1033.

[5] 朱雪慧,刘宇,孙健,等.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亚低温治疗中的价值[J].哈尔滨医药,2016,36(3):296~297.

猜你喜欢

脑病预见性满意率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