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玉:用炽热的情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8-05-16
北京冬日的清晨寒气袭人,位于东城区和平里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校园却暖意融融。刚刚参加完阳光晨跑的同学们,挥洒着满头热汗,纷纷从老师手里接过一篇篇千字美文,兴高采烈地捧读起来……这是一七一中学校园的一道风景,而坚定不移的推手正是以倡导“有层次无淘汰”“学案教学”“海量阅读”等教育理念和方法闻名的陈爱玉校长。
见过陈爱玉校长的人,无不为她炽热的教育情怀和优雅的气质所折服,赞叹这位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的成就和风采。许多人称她是北京最美校长,知性大气,敏锐干练,温润和善,总让人如沐春风。
“教育是我一生的志业。”这位成长于浙江宁波一个书香家庭、改革开放后报考师范学院中文系的知识女性,早早走上了教师岗位,并崭露头角。婚后,她随军从宁波到南京再到北京,两次工作调动,都是完全清零、从头开始做课任老师,继而脱颖而出。
2007年,陈爱玉担任一七一中学校长,成为北京市最年轻的示范校校长之一。在名校云集的北京,一七一中学当时尚不冒尖。陈爱玉感谢组织的信任,她不愿做“太平校长”,而是带领团队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探索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在区教委的坚强领导下,陈爱玉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教育改革的深刻洞察,带领团队抓住机遇,放手一搏,弯道超车,稳健前行,硬生生地闯进了东城区前三甲,书写了首都中学教育改革创新的华彩乐章。
十年树木,一七一中学近十年发展成就骄人。2016年1月,北京一七一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成员包括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本校,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和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朝阳分校两所成员校,北京市第一七七中学、和平里一小、安外三条小学、地坛小学四所联盟校,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延庆分校,新疆和田北京中学、延庆沈家营中学对口支援校和安徽阜阳援建校。集团现有五个校区,协作单位近20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雁阵效应凸显。2016~2017学年度,中学部近3000名学生中,在国家级和省部级报刊发表文章的学生达300多人次。2016年北京市数理化竞赛中,学校获得省部级一等奖95人次,人文社科省部级一、二等奖以上90人次;北京市机器人比赛获一、二等奖131人次,6人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和最佳设计奖。在高考中,一批精英学生成为北大、清华等名校争相招揽的对象;连续六年实现一本率99%;600分、65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更在区域内名列前茅。2017届中考,学校各学科满分242人次,王子歆同学获得五科文化课全满分的成绩。
在美丽大气、现代雅致的校园里,迎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十几所国际友好校的观摩;送走了香港、台湾、上海、深圳、广州等慕名而来的全国几十所学校的上千名教师同仁。听了一节节的常态课,老师感叹:完全颠覆了我的课堂观,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一路走过一个个专用特色教室,感受着学校丰富多元的丛林课程,香港的校长们以一句“应接不暇”,表达出内心深深的震撼。一天的“京台校长峰会”,让师大的教授专家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渴求:多么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到一七一来就读,那会是多么幸福!“教育部领航班名校长工作室”学员来校学习,由衷称赞:这所学校了不起,这位校长了不得,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啊……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陈爱玉淡定从容。她说,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七一大平台给了我实现教育抱负的机会和台阶;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有层次无淘汰,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
一七一中学本部位于首都核心功能区,校园不大。陈爱玉接任校长时,学校被增列为北京市示范高中不久,是东城区学生规模最大的中学,3000多名学生,70多个教学班。学生家庭背景、学业基础、个性志趣复杂多元,这给统筹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组织教学带来不小困难。
陈爱玉认为义务教育是民生工程,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不失一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不能忽视看似资质平平的孩子,也不能冷落了平民子弟,听任他们的才华和抱负像乡间野草一样自生自灭。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主张个人禀赋各不相同,都应得到良好教育,途径就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先哲的教育智慧让陈爱玉刻骨铭心,她深思熟虑,大胆提出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中心思想是尊重个体差异、人人皆有成长增量。教育要提倡多元化发展,不仅要为拔尖学生成长设计精英路线,还要为广大普通孩子提供再造机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应尊重差异,提供适切的优质教育,既培育高端人才基础性成长的沃土,又构筑合格公民健康成长的乐园。
更新观念需要胆识和勇气,执行方案需要智慧和方法。陈爱玉记得,20世纪50年代,曾有一位访华的苏联教育专家看着手表自豪地说,此刻全苏联某年级学生都在上什么课。实际上,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在学校课程改革启动会上,陈爱玉正式提出“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理念,即培养尖子生,带动中间生,关注临界生;让优秀学生出类拔萃,让普通学生超越平常,让后进有潜力学生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成功体验。
庸常者因为看见而相信,卓越者因为相信而看见。“有层次无淘汰”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它继承传统,契合现代价值,顺应社会诉求,与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均衡教育思想暗合,但当时却有些超前,甚至不乏质疑的声音。有人问,应试教育背景下,先有层次还是先无淘汰?能不能做到无淘汰?会不会造成中高考成绩滑坡?
为了统一思想,让“有层次无淘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2007年8月,陈爱玉组织教代会审议通过了《求同存异、高效教学行动纲领》,利用全体大会、教研组会、年级组会、备课组会,解读行动纲领的要义,并利用假期四天三夜校本培训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试备课。陈爱玉的宣讲激发了老师们的热情,他们为面对新的教学挑战而自豪,为碰撞出新的知识火花而兴奋,各个备课组竞相展示成果,精彩发言不断。
让每一节常态课都精彩增效,教师们将更多精力与智慧投向课堂。高三年级组率先提出“没有落实就没有基础、没有高度就没有高分”的指导思想,他们实施学案教学、卡片教学、专项专攻等个性化教法,紧盯最近“长分区”,分层设计,全时空服务学生。2008年3月12日,一七一中学召开区级教学展示活动,陈爱玉“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得到教育部、市教委、区教委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陈爱玉又提出“全教育”概念,即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其中,内涵丰富的“丛林课程”是学校着力打造的重点。小小课堂已经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舞台,学生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智能机器人比赛、各项艺术类赛事中频频获奖。“获奖的学生或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尖子学生,课堂里的他们曾经很腼腆,但在一七一中学的大环境中,他们发挥了特长,提升了学业,获得了自信。”陈爱玉说。
即使最普通的学生,学校也想方设法让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学校的会客室,悬挂的书法条幅是学生作品;电梯里的装饰画,是学生的课堂习作,上面写着班级、姓名。学校常常举办学生书画作品展、软陶等手工作品展,展出时学生争相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合影。一七一中大气雅致、内涵丰富独特的教育空间创设,处处浸染着对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关切和关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七一中学中高考成绩大面积提升,重点上线率、高分段人数等关键指标都在东城区名列前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共同发展的机会。许多学生和家长感恩学校带给自己的改变,尤其是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老师帮助下潜力得到发掘,成绩全方位提高,逐渐树立了信心。2009届一位同学进校时成绩并不突出,毕业时获得了东城区文综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学。他在给母校的信中深情回忆:“几年来,我就像一条小溪,有自己的奋进与探索,有机会的创造与把握,而更应感谢的是母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毫无保留地付出心血。时至今日,像我一样的许多条小溪已流出山麓,汇成江河,直奔大海。感谢母校的每一位伯乐,带我走向这片天地……”学生和家长的褒奖,让陈爱玉感到莫大欣慰。
精心精细精品,让每一节课都成为高效课堂
作为曾经的教学能手,陈爱玉深知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担任校长不久,她就大刀阔斧进行教学改革,从课堂教学入手,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还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着力打造绿色高效课堂。她带领大家认真研究,探索出一套采用学案教学、建好备课组、五步自主的高效课堂解决方案。为此,她几乎参考学习了北京市所有办学有特色、发展有质量的学校经验,反复与班子成员和教职工讨论,广泛征询意见。
学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抓手,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陈爱玉带领大家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教案为学案,尝试学案教学。学案强调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尤其强调基础保底,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自学导学、课堂训练、教师讲解、检测落实等五部分,结构上要求自学案、训练案、检测案“三案合一”,教学上要求低端统一、高端开放,年级基本教学目标必须统一,不同班级可以增加相应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真实需求。老师们只有把教材吃得很透,才能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做出很好的学案。这种方式看似把更多时间留给了学生,其实老师在学生身上下的功夫更深,“每个学期下来,学生们手里的学案就成了宝贝”。很多转学进入一七一中学的学生都感觉到课堂学习内容饱满、节奏较快、习题较活、学习方式多样。这些都是学案教学带来的改变。
学案教学是对课标和教材进行重整再生,包括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可能性分析等。一份规范、科学、实用的学案要求教师对课标、教材、学情深度学习,对媒介、方式、环境、自身经验深度思考。学生无须购买练习册,用好学案、克服短板成为常态。以中学部为例,每月要编制学案约900套,每学年约8000套,积累形成了庞大的资源库。学年初,学校召开专门的学案对接会,新老年级备课组长进行学案传承。教师在上一年备课组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案进行深加工,学案品质逐年提升。一位2016届毕业生,中考擦线进校,高考却取得了648分的高分,他的心得就是掌握了学案内容。
备课组是高效课堂的智库,也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织。陈爱玉将学习型组织建在备课组,要求以个人初备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为保障,以备课组长为责任人,发挥个人特长,凝聚集体智慧,通过全员参与、充分研磨、积极讨论、组长把关,实现成果共享,备课组最终合成高标准、循规律、讲方法、重落实、易操作的统一学案和课件。备课组打破了原来单打独斗局面,建立起合作、分享、共赢的备课氛围。
课堂五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流程。在观察、类比、提炼众多优质课堂案例的基础上,陈爱玉带领大家提出自主高效课堂的五大环节,包括明确目标、自学初评、展示提升、讲解拓展、练习反馈等。通过五步自主教学创设空间,保障高效课堂真正落实,让每一节课都充实精彩,让每位学生都乐学、学会、会学。
陈爱玉回忆,他们用了整整10年时间研磨“五步自主高效课堂”。除国家课程通过学案方式转化为校本化课程外,传统美术课变为18门模块课程,传统音乐课变为19门模块课程,传统体育课变为16门模块课程,新增12门科技类模块课程。学校的艺术、体育、科技课程已实现“四专课堂”,即专项、专室、专人、培养学生专长。这些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大大提升了教学效能,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海量阅读,让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丰盈优雅的心灵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为42%,主要阅读的还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青少年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生活,课外读的也多是教学参考书。青少年的审美素养、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乖戾、偏执、自私、冷漠等“情感荒漠化”倾向随之出现。“明理之要必在读书。”陈爱玉认为书是最重要的武器,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2009年,一项名为“海量阅读”的计划在一七一中学启动了。
“海量阅读”绝不是一句口号或一次活动,而是一种心灵教育。陈爱玉带领老师们日复一日不懈努力,把它变成了一项长期工程,细化到学生课程和生活中。每天清晨,参加完阳光晨跑的学生都会获赠一篇千字美文。每周二下午,学校专门辟出海量阅读时间,所有老师撤出教室,让同学们自由阅读。起初,学生带什么书的都有,读着读着就换成优秀经典图书。陈爱玉算了一笔账,“一个学年,孩子们能上35节这样的静读课,共1750分钟,每个学生平均阅读约87万字”。
学校每周挤出一节语文课,由老师负责组织阅读、鉴赏各类文学作品。为了鼓励学生们阅读,陈爱玉还和团队设计出了一套有趣的晋级评价系统和奖励机制。根据学生阅读的累计字数,分为九品童生、八品生员、七品秀才、六品举人、五品贡士、四品进士、三品进士状元、二品翰林学士和一品海量阁大学士予以晋级评价。从九品至七品,每级晋升最低阅读字数为20万,从六品至四品,每级晋升最低阅读字数为40万,从三品到一品,每级晋升最低阅读字数为60万,“每月一统计、每年一清零”。学年末,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一品。
2010年12月22日,学校“海量阅读大讲堂”开讲。学生们把平时阅读的收获带到“大讲堂”与同学们分享,第一期由初一年级许菁华同学主讲《看春秋群英谱读东周列国志》。从文学名著到人物传记,从《上下五千年》到《中外经典短篇小说选》,从《一千零一夜》到《爱的教育》,12岁的她展示的图书竟有一百多种,现场师生们无不点赞叫好。
读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那些隐形的东西,潜移默化塑造人的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讲,陈爱玉力推“海量阅读”就是向应试教育挑战。她认为,应试能力是学生各种素质中的一枝奇葩,在应试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怎么让应试这枝花开放的同时,其他的花也能开好,才是当前教育最大的挑战。用绿色高效课堂给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用“海量阅读”提高学生素养,陈爱玉和她的团队将许多原本奔忙于各类课外班的学生“抢”回了校园。
惠师惠生惠民,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深度学习力思考力
陈爱玉殚精竭虑潜心教改,俯下身子乐做服务。她热爱师生,提出“惠师惠生惠民”办学目标,认为教师发展成就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成就千家万户。
组织理论研究者卡曾·巴赫在《团队的智慧》中指出,团队是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愿景、业绩目标和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高效团队是最理想团队。陈爱玉发现,高效团队必须具有深度学习力和思考力,教师群体存在着对付型、适应型、研究型、学习型、自觉型、高效型六种基本团队,学校管理着力点应该是让更多教师走向自觉型、高效能教师。
陈爱玉动情地说,依靠大家是她成就工作的最佳法宝。陈爱玉深知,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而她所带领的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齐心协力,给予她支持和帮助,助推学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仅靠我一个人啥也做不成。”陈爱玉对团队充满感激。
也因此,为师生服务成为陈爱玉职业追求中的最大快乐。陈爱玉致力于打造具有深度学习力思考力的教师团队,将学习型研修团队建在备课组、班级组,成效显著。如今,全校55个备课组、82个班级组,优秀团队、高效团队的占比逐年攀升。
陈爱玉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她认为,研发学案就是锤炼教师团队的最佳系统培训途径。一个备课组八九个人,如果各自备课,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削减。通过学案这个平台,大家共同研究,就能调动所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老教师出思想,青年教师多动手,多在文本组织上下功夫,实现了大家一起切蛋糕、分任务,然后“共享蛋糕”进课堂的目标。如果执行个体的松散型教研,一个老师可能要经历两轮从初一到初三、差不多五六年的时间才能成熟。“在我们这种公共的教研背景下,年轻老师两年就能成长。”陈爱玉说。
陈爱玉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为教职工的教研成果点赞喝彩。教研模式的转变,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年轻教师不再走弯路,成长速度和能力水平大大提高。以中学部为例,仅2016年开设市、区、校三级公开课150余节,发表论文80余篇,各级各类研究课题20余个,95%以上的青年教师在全员学生参与的评教评学中平均分达到96分以上。
陈爱玉工作时是一位要求严格的校长,生活里却像一位知心姐姐。“一个老师到了一个学校,多数人一辈子就在这里安身立命了,学校应该成为教职工的家园,应该在对老师的人文关怀、事业成就、专业发展上多方面搭建舞台,开辟途径。作为校长,更需要关注老师的需求和发展,诚心竭力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陈爱玉说得很实在。许多教师感叹,“陈校长记忆力真好”,教职工个人的许多情况她都记在心上。陈爱玉则认为这理所应当,“我们要招聘一个老师,都会拿着简历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情况。看他的孩子多大了,上幼儿园还是上小学,要不要在周围帮他找幼儿园或小学。”她说自己是校长,也是义工,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困难,是她的分内工作。
陈爱玉想方设法为教师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她将过去周末向社会开放的体育馆留给教职员工使用,老师们可以带着家人一起来学校运动,享受学校专门准备的餐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有情怀有思想的教育家
陈爱玉的父亲很重视教育,从小就鼓励她好好读书。大学毕业从教,适逢改革开放大潮,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家里四个姐妹有三个都去从商。父亲叮嘱她,一定要立足教师岗位,不能动摇。
随军任教南京一所中学期间,陈爱玉因为业务突出,29岁就当了教导主任。在市里跟着一群五十多岁的教导主任开会,她常被当作服务员。
1995年,陈爱玉随军调到北京。她以一堂《梅岭三章》的试讲课,走进了一七一中学大门,成为初一年级语文教师。陈爱玉没有失落,她热爱课堂,融合两地教学特点,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陈爱玉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宣讲教材内容,认为老师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很快,她就在北京教育圈声名鹊起,全市语文老师都赶来听她的公开课。教到初三,陈爱玉任教导主任,3年后任副校长。2007年,她接任校长。2016年1月,她担任新组建的一七一教育集团总校长。
“历史赋予你这样的责任和使命,你不能推诿,要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优质资源辐射,培育更多优质的学校,形成新的优质资源。”陈爱玉以更大的热情迎接挑战,她说:“一校五址的管理规模,600多名教职工,5000多名学生,如何处理好看得见的管理和看不见的领导是一门学问。我时常奔忙在不同校区,用腿勤弥补集团空间分散的不足,用嘴勤化解工作中的急难险重,用脑勤洞察教育发展方向和集团奋进走向,用志勤填补身心不能躬行的遗憾。”
作为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陈爱玉对成立教育集团、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意义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她说,用优质校引领薄弱校,让老百姓的孩子就近上好学校,是实现教育公平、解决民生难题的重要举措。事实上,青年湖小学和一七七中学加入一七一教育集团后,教师的业务能力大踏步提高,办学质量明显提升。
陈爱玉是个惜时如金的学习者。她白天很少有整块时间看书学习,就在与人交流、对话中学习,晚上再反思总结,完成读书任务。每年寒暑假,她手头工作依然很多,但还是每天坚持读书两三个小时,把平时没来得及细读的好书读完,梳理上学期工作。她每年读书数十本,结合工作和专项任务写出的发言稿、课题报告几十万字。
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工作,身体开始提“抗议”了。2014年,陈爱玉生了一场病,她一度考虑是不是就此休息。当时,组建教育集团正处在关键期,许多工作还需要她拍板定案,她最终选择了坚守。
优秀的校长都是思想者,陈爱玉以好学善思闻名。同事们说她饱读诗书,有洞察力、有思想、有智慧,创新意识令人佩服。她自称火车司机、大船船长,容不得片刻消极懈怠。在新课程改革中,集团如何遵循规律做最好的教育?着力培育什么特色?打造哪些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她夙兴夜寐、念兹在兹的问题。
陈爱玉倡导思想立校、文化治校,她提出的一些理念主张,被同事们总结为“十句箴言”,口耳相传,在朋友圈分享:做有层次无淘汰的三优教育;惠师惠生惠民;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让阅读成为我们师生共同的信仰;没有落实,就没有基础,没有高度,就没有高分;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学校应该成为加工课程的地方;应试成果,是素质教育的土壤上开放的一朵奇葩;让我们的教育变得简单而有力量;带着教育的理想做理想的教育……这些带着温度的隽语秀句凝结着她关于教育和人生问题的深沉思考,带给一七一教师团队和周围人深刻启迪。
从东海之滨的青年骨干教师,成长为誉满京华的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执教三十多年,一路走来,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校长、卓越校长、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一大堆荣誉与鲜花不期而至。在许多人眼中,陈爱玉的人生堪称完美。她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是投身军队改革的共和国将军,儿子是学成归来的青年精英,她完全可以去过悠游自在的生活。但陈爱玉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情怀、信念和理想,选择了忠诚、责任和担当,播撒爱心,砥砺前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