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生态足迹的发展研究
2018-05-16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李 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后工业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呼声。而生态足迹就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个最为全面的指标。本文则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各省生态足迹的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来预测2017年中国各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为2017年中国各省制定相应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测算方法及数据选择
(一)测算方法
生态足迹的计算必须基于以下四个基本假设:第一是人类所消费的绝大多少资源及所产生的废物是可以定点计算和课跟踪的;第二是绝大多数资源与废弃物可以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衡量;第三是各种生物生产性土地通过均衡因子转化后,可以采用全球公顷来表示;最后一个假设是在全球公顷为单位的基础上,各种类型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可以累计计算。生态足迹的计算包括了耕地、林地、牧草地、建筑用地、生产性水域以及碳吸收用地这六个土地类型。利用公式:
EF=N×ef=N ∑(αai)=N ∑(ci/pi)
其中,EF为区域总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α为均衡因子;ai为人均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生态生产性面积;i为消费项目类型;pi为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年消费量。这样便可以得出某区域的总生态足迹。本文就利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和直辖市从1990年到2009年二十年间的生态足迹。[1]
(二)数据的选择
在利用生态足迹的水平考察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然要利用到生态承载力。但是由于数据的难以获得,本文根据现有统计资料,仅获得了2009年中国各省的生态承载力。但是在生态足迹计算中的若干参数的获取,本文则是通过调查1991年到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获得。在均衡因子的选择上则利用联合国2004年《生态足迹报告》中的耕地、林地、草地、生产性水域、能源用地、建筑用地的均衡因子分别取:2.19、1.38、0.48、0.36、1.38、2.19。
二、中国各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一)中国各省生态足迹分析
对于生态足迹的分析是衡量全国各省对资源的消耗和需求的情况。生态足迹数值越高则表明该地区对资源的需求量越大,相反生态足迹的数值越低则表明该地区对资源的需求量越低。通过利用1990年到2009年全国各省的统计资料,经过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出1990年到2009年中国各省的生态足迹。
将全国各省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纵向的比较,可以发现全国各省的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波动的原因主要受到自然条件和政策性导向的限制。生态足迹不仅变化的幅度大,同时增长的速度也较快。全国年平均生态足迹最慢的地区为重庆市,年平均增长0.024全球公顷,生态足迹增长最快地区为内蒙古,年平均增长1.02529全球公顷。但是中国大陆各省的生态足迹变化基本呈现指数变化趋势。因此综上,各地区的生态足迹的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均在不断加大。
将全国各省按地域进行横向的比较,可以发现全国各省的生态足迹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较低,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较高的变化趋势[2]。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有限,相对而言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同时随着资源存储量的不断较少,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必定将导致人均生态足迹的快速增加。
(二)中国各省生态承载力分析
生态承载力是反应一个地区资源存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数据的限制,仅获得2009年全国各省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数据。其中生态承载力最低的为天津市,仅为0.212全球公顷。而生态承载力最高的地区为内蒙古,仅为4.775全球公顷。而生态承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只要受到该地区现有资源存储量的控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那么生态承载力较大;资源相对贫瘠或者单一的地区,生态承载力则较小。
通过对中国现阶段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态足迹均大于生态承载力,并有生态足迹不断大于生态承载力的趋势,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处在生态赤字的状态。那么,未来的发展情况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不容乐观。
三、中国各省生态预测预测
(一)中国各省生态足迹最低值预测
图1 浙江省生态足迹变化图
通过对中国各省1990年到2009年的生态足迹数值的变化的观察,可以发现浙江省凭借自己科学技术等优势,使该地区的生态足迹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笔者假设浙江省的生态足迹为全国各省生态足迹的最低值。(见浙江省生态足迹变化图)。通过对浙江省生态足迹的折线图可以发现浙江省的生态足迹的变化呈现出水平的线性变化其实,因此,通过计算浙江省的平均值来作为2017年浙江省的生态足迹,也作为全国2017年各省的生态足迹变化的最低值。则江苏省2017年的生态足迹预测值为0.5573全球公顷,该值也同时作为全国各省2017年预测生态足迹的最低值。
(二)中国各省生态足迹最高指的预测
通过对中国各省1990年到2009年的生态足迹的数值变化得观察,199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足迹相对较高,但在2009年为全国最高,且增长变化的趋势相对较快。[3]而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只要原因是由于内蒙古地区人口数相对较少,且对资源的需求量由于所处地域的特殊性而不断增加所导致的。因此通过预测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足迹可以最为全国各省2009年生态足迹发展变化的上限。因此,通过SPSS的线性回归,利用指数线性变化模型来预测,在显著性上,P=0,且P<0.05;且R=0.959,接近1。故内蒙古的生态足迹变化符合指数线性增长。通过预测,内蒙古的人均生态足迹若保持现阶段增长速度变化,在2017年内蒙古人均生态足迹将超过25全球公顷。
图2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足迹变化图
四、中国2017年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对全国各省2017年生态足迹的最低值和最高值的预测,全国各省生态足迹的变化介于0.5573全球公顷到25全球公顷之间。但是生态承载力由于大量的数据无法获得,因此利用2009年全国各省的生态承载力作为2017年全国各省的生态承载力。[4]而一个地区的生态发展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该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之上。故笔者利用预测的2017年全国各省生态足迹的变化区间与全国各省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判断各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全国各省到2017年仍然全面处在生态赤字的状态,而且生态足迹要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可见全国各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五、瑶海区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措施
(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治理大气污染。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城乡天然气管道延伸工程,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推进城市扬尘防治,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等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防治。
治理水污染。加强重点企业及开发项目的环境监管,展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进一步完善管委会、社区、村居三级河长责任制,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对非建成区排水提出解决方案,落实河道各种日常维护管理措施。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将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
治理垃圾围城。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瑶海区实际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进一步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行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和市政管理“三位一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深化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提高环卫保洁机械化能力。[5]
(二)加强生态工程建设
完善绿地系统,提高绿化的整体水平,实施景观生态工程。瑶海区中大量的回迁小区往往是一种安置性小区,其中绿化面积往往很难达到居民的预期值。那么加大对周边公路的行道绿化,加强对绿化的养护;同时加强对小区周边广场和公园的绿化,开展绿化大会战。在总体绿化面积、绿化投资、增加速度等指标保持全市前列。坚持绿量和品质并重,打造精品绿化为重点,持续实施小区和空地绿化提升和改造的原则。
(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严格资源节约门槛。新建项目必须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中关于产业定位要求,避免产业转移中的资源浪费和污染扩散,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强化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和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区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四)建设绿色中国
建设低碳中国。启动低碳社区建设,加强低碳理念宣传,改变居民行为模式,降低能源消耗。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强化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加强绿色低碳产品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生产比例和市场占用率,列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六、结语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可以说是各种各样,但是真正能够决定各个城市不同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却取决于各个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通过对中国大陆各省的生态足迹的预测,发现各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不容乐观。因此,降低各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是资源的使用与人口的分布相适应是未来中国各省经济发展及未来建设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姜洋.合肥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策略和实施途径[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2]王蓉.“五位一体”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4.
[3]周英.城市化模式研究——以河南为例的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6.
[4]鲁加旺.合肥市自主创新政策环境优化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5]陈新.关于两型社会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