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东阳市木杓湾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018-05-15柯哲健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0期
关键词:矿床成因

柯哲健

摘要:浙江东阳市木杓湾萤石矿成矿作用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矿体明显受北东向断裂和次火山岩体外接触带复合控矿,具多期成礦特点,属裂隙充填热液脉状型萤石矿床。矿物组分较简单,矿石矿物主要为萤石,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黄铁矿、高岭石等。

关键词:萤石矿;成矿作用;矿床成因;浙江东阳

1区域地质特征

研究区位于浙东南沿海火山凹陷带与龙泉—宁波隆起带的接触边缘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Ⅰ2)浙东南褶皱带(Ⅱ3)丽水—宁波隆起(Ⅲ7)新昌—定海断隆(Ⅳ9)的南西部(见图1)。

区域内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上第三系嵊县组玄武岩与下白垩统断陷盆地的红层相间分布,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见图3),明显反映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陆缘火山活动和断块活动的活跃与频繁。

本区域在浙江省萤石矿成矿区带上为龙泉—宁波萤石成矿带的中间偏北部位,与青田石帆——缙云东部——新昌大坟山构成同一北东向萤石成矿带。坞塘萤石矿床与磐安张斯萤石矿(小型矿床)、新昌大坟山萤石矿(经普查为中型矿床)等萤石矿床处于同一条成矿带。

区域内主要分布佐村、三溪、里高岗、木杓湾等6处萤石矿床(点),矿体呈脉状、群脉(树枝)状,产状严格受断裂控制。矿石质量普遍较佳,CaF2一般在50%~70%。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较单一。主要为下白垩统西山头组(K1x)火山碎屑岩和少量九里坪组(K1j)流纹斑岩,北部出露小面积上第三系上新统嵊县组(N2s)玄武岩,第四系以残坡积层为主,南部沿小溪沟谷地带分布第四系冲、洪积层。自下而上为:

2.1地层

1、西山头组(K1x):矿区内分布广泛,占测区面积85%以上,呈单斜层展布,产状为218°~250°∠30°~45°。岩性组合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沉凝灰岩。厚度>230m。

2、九里坪组(K1j):矿区内仅见于南东部有出露,位于地势较高地带,出露面积约0.04km2。与下伏西山头组(K1x)呈喷发不整合接触。岩性为流纹斑岩。厚度不详。

3、嵊县组(N2s):仅分布于矿区北部,出露面积约0.04km2。与下伏西山头组(K1x)呈喷发不整合接触,出露厚度不详。

4、第四系(Q4):以残坡积层为主,其次为少量溪沟冲、洪积层。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地形平缓及低洼地带,主要由含碎石的粉砂质粘土组成,厚0~7.5m。溪沟冲、洪积层仅出露于矿区小溪沟谷中,主要沿秀石坑溪沟谷地带分布,以全新统冲、洪积为主,厚度1~3m。

2.2构造

2.2.1 断裂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发育北东向断裂,断裂规模较大,为张扭性断裂,北西向和次级近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小,南北向断裂规模较大,为一压扭性断裂,贯穿整个矿区,北东向及其近东西向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是本矿区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现将矿区内含矿断裂分述如下。

F15断裂: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呈北东向产出。断裂长约388m,宽1~10m。产状290~340°∠28~65°。地表局部见硅化破碎带,断裂面局部光滑。断裂带内见断层泥、构造角砾岩、次生石英岩等。破碎带具萤石矿化,形成矿区Ⅰ号萤石矿体。断裂性质为张扭性。

F19断裂: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呈北东向产出。断裂长约237m。断裂带宽窄不一,0.37-13m。产状280~325°∠51~70°。断裂面局部光滑、舒缓波状。破碎带具萤石矿化,形成矿区Ⅴ号萤石矿体。断裂性质为张扭性。

2.3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大的侵入岩体,仅见基性辉绿玢岩脉岩较发育,地表呈北东向、近东西向、北西向等方向展布,主要侵入于下白垩统西山头组岩层之中。

3矿体地质特征

区内见2个萤石矿体,编号为Ⅰ、Ⅴ号。矿体呈中-陡倾斜脉状产出,矿体产状比较稳定,含矿围岩主要为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其中Ⅴ号矿体为主要矿体,次为Ⅰ号矿体。矿区工业矿体规模见表3-1:

3.1. Ⅰ号矿体

Ⅰ号矿体位于矿区北部。矿体赋存于F15断裂破碎带中,现矿体分布于L0线北东3.60m至L5线南西33.48m之间,赋矿标高在205.84~283.54m之间。萤石矿体呈中等倾斜宽窄不一的脉状产出,具膨缩现象,产状300~340°∠46~60°。矿体走向长187.08m,倾向最大延深103.76m,真厚度0.90-6.99m。

3.2 Ⅴ号矿体

Ⅴ号矿体位于矿区南部。矿体赋存于F19断裂破碎带中,赋矿标高在142.58~273.67m之间。萤石矿体呈宽窄不一的中-陡倾斜脉状产出,具膨缩现象,产状280~325°∠51~70°。矿体走向长163.11m,倾向最大延深142.60m,真厚度0.67-4.31m。

3.3矿石质量

矿石的矿物组成较简单,矿石矿物为萤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粘土矿物绢云母和高岭土,偶见黄铁矿、绿泥石、方解石和铁锰质等。

萤石:浅灰白色、浅紫色为主。玻璃光泽,透明~半透明。主要为中粗粒状他形晶集合体,次为微晶—细晶状。萤石矿物的粒度悬殊,一般在0.1~6mm,少量呈隐晶质。结晶粗大者常分布于脉体中心部位,在矿石中含量20~80%不等。局部发育多次构造破碎地段,成为构造角砾的胶结物。

4矿床成因

4.1控矿地质条件

矿区北东向断裂既是重要的导矿断裂,又是重要的容矿断裂,断裂是成矿热液运移的主要通道。矿液运移至断裂破碎带中,随着矿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结晶充填成矿。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特征,矿化活动也具多期性,早期形成的萤石不断经过破碎、重熔等改造,并为后期充填的萤石、石英等胶结,形成不同阶段的萤石矿。

4.2成因类型

成矿作用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矿区南外围分布有次火山岩体(潜英安玢岩岩体),矿区内分布有较发育的基性辉绿玢岩脉,显示岩浆多期活动的特点,推测岩浆活动不仅是矿液运移的热动力源泉,也是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判断本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床(裂隙充填热液脉状型萤石矿床)。

4.3成矿时代

矿区南外围分布的次火山岩体(潜英安玢岩岩体)是燕山晚期形成的次火山岩体。因此,推测本矿区萤石矿化与燕山晚期次火山岩体有关,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

5结论

根据以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浙江东阳市木杓湾萤石矿床成因类型为裂隙充填热液脉状型萤石矿床。北东向分布的含石英脉硅化断裂为寻找萤石矿较好的标志。张扭性断裂带分布位置,萤石矿化、石英发育,是寻找萤石矿有利空间。

参考文献

[1]朱安庆,张永山,陆祖达等.2002.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

猜你喜欢

矿床成因
钻石的宝石资源地质学概论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布金黑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关于江苏地区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研究
刚果(金)姆布吉玛伊矿区奇布伟(Tishibuwa)岩管金刚石矿成矿特征
洮南市聚宝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广东省揭东县新寮岽矿区铜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浅析
湖南衡阳柏坊铜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分析
安徽省潜山县水吼岭碎云母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利比里亚大巴萨州扎恩砂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大型斑岩型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