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2018-05-15韩国平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支持财政对策

韩国平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培育重大品种,突破耕地、水等资源刚性约束,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需求;迫切需要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强化良种“四化”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保障粮油产量和质量安全;迫切需要特色农产品生产水平,增强特色作物竞争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本文主要通过对化隆县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阐述,并提出财政支持农业的改革措施,能够为化隆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意见。

关键词:财政;支持;发展;对策

一、化隆县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隆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农牧区经济发展平稳,但经济基础差,发展后劲仍不足,乡村人口占的比重大等。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关键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从全县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农业具有弱质性

从整体上来说,化隆县农牧业基础地位还不牢固,“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增加的农牧业人口与贫瘠、分散且越来越少的农牧业生产资源的矛盾尖锐。近年来,农牧业人口增长较快,与此同时,由于土地退化、草场沙化以及伴随着工业用地的增加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这就使得人口与农业资源的矛盾日益尖锐。二是多数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活生产条件差,农牧民享有的社会公共产品水平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成本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土地脊薄,气候寒冷,不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尽管拥有广阔的草原,适合畜牧业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往往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此外沿黄和公路沿线由于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低,单位面积的产出往往要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在人工、肥料等投入上还要大于其他地区。

(二)农业生产力低下

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化隆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本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人均收入较少。由于自然条件差,经营规模相对更小,因此在部分落后地方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产品的商品率要远低于发达地区。同时城市化程度比较低,城镇消费人口较少,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相对低,收入也较少。目前化隆县与全省一样,青海是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差的几个省份之一,人均GDP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以上,仅相当于北京、上海的1/4,而青海省农民的收入与东部和中部省份相比差距更大。

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现象在本县尤其突出,主要表现为区域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单一、低水平重复严重等。经济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一些西部地区没有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优势产业。我县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夏季较为凉爽,沿黄地区适宜果树、蔬菜、花卉的生长发育,山旱地区适宜种植马铃薯、油菜、豌豆和青稞等作物;由于本县农产品与国内其他产区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都有较强的价格优势,有利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但是因经济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初级农产品多,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少,尤其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少,竞争力严不强。

(三)城乡差距扩大、农民增收缓慢

加快化隆农业发展,是推进化隆县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化隆县而言,当前农业和农村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农牧民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的基本条件,通过分析这些指标间的联系,我们不难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这项指标不仅直接影响全县小康综合评分,还影响到全县小康综合评价中有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实现程度。农业长期不增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农产品供求形势就可能发生变化;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不仅工业品的市场需求受到严重制约,也会影响农民对农产品消费支出,加剧农产品卖难,令扩大内需方针难以真正落实;农民生活得不到继续改善,农民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多;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化隆县农牧民增收始终比较缓慢。

(四)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和调整

化隆县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民增收途径少,加之农民由于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一是水土流失程度日益严重。受风、水、冻融侵蚀的土地面积、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分别占到整个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5%以上。

二是耕地质量大幅度下降。因长期使用化肥,而有机肥来源少,施用量急剧减少,耕地质量已到了非改善不可的地步。

三是草地退化严重。全县草地有近三分之一发生退化。同八十年代相比,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了10%―40%,给畜牧业发展带来很大困扰。

四是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浅脑山地区春旱出现频率在50%以上。农牧业生产仍未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化隆县贫困面仍然较大,而且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差的东部和山头干旱山区,解决温饱的难度大。有的贫困地区虽已解决了温饱,但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弱,返贫率高。

二、通过财政支持促进化隆县农业发展

针对化隆县农业农村实际,本县的农业发展首先要建立公共财政支农框架,不仅是一个收人与支出分配结构调整的问题,而且涉及到深层次的职能转变、机制重构、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改革问题。

(一)多渠道筹措支农资金

通过合理划分各级财政的财权和事权,推行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形成多层次的投入主体;通过支持农业事业单位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强积累能力,发挥财政对社会资金的吸附导向功能,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具体操作上,要严格执行《农业法》,全面落实各项支出政策,确保预算内农业支出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积极探索增加农业投入的新形式,完善贴息制度、配套投入机制和以奖代补办法,通过有效贴息方式,增加農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以配套、奖励等方法引导下级财政和集体、农民对农业的投入;运用市场机制,开辟增加农业投入的新渠道,加大农业利用外资、股份制集资和行业内部融资的工作力度。

(二)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的新机制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和项目招投标等方法,对农业事业单位的公用支出,重点农业建设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大型水利设施等设备和原材料采购试行政府采购制度。在支农项目的选择上,引入招投标竞争机制,积极探索投融资形式,扩大财政参股入股比重,通过财政投入优化农业资本结构;全面推行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资源的有偿使用办法,形成资产、资源再生能力和再投人机制,通过有偿使用、转租、承包、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积累发展制度,使农业资本有效营运。

(三)加强财政支农项目管理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农项目的立项制度。对符合财政支持范围的农业项目,要组织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评估论证,严格项目立项条件,提高财政支农项目选择的科学性、预见性、准确性。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通过严格约束作用,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坚持支出环节与使用环节并重,通过项目检查、验收制度,促进支农项目的如期竣工,提高支农项目建设效益。

(四)严格财政支农资金监督

首先,依法强化人代会对政府农业投资的监督,确保按《农业法》规定的财政支农投资比重列入本级预算,并跟踪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同时,将财政支农资金列入对干部考核的目标责任,以此启动支持农业的政府行为。其次,加强审计监督。对支农项目专项资金的挤占和不到位的,耍如实通报和限期纠正,对把专项资金挪作它用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责任,视不同情况进行严肃处理。此外,还要搞好社会和舆论监督,做到支农投资额公开、支持项目公开、资金落实情况公开,督促政府农业投资全额到位。

参考文献

[1]李庆菊,柳应兰. 互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 2011(11)

[2]方言,卢贵敏,刘凯.三部委有关负责人谈扶持农业产业化[J]. 农村工作通讯. 2012(24)

[3]刘晓兵.农民致富之友.安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研究[J]. 2014(20)

(作者单位:青海省化隆县种子站)

猜你喜欢

支持财政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金融支持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