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武术传播转型研究
2018-05-15刘雪朋
刘雪朋
摘要:当今社会网络科技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只有紧追“互联网+”才能有新的未来走向,“互联网+”的技术力量和影响力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仍待拓宽。因此,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东风,推动民族体育文化新的发展,具体路径有四:“互联网+国粹武术”以武术精髓为依托创建民族体育品牌;“互联网+文化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强化本土教育体系;“互联网+民族旅游”实现体育特色小镇环境、运动体验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政府职能”在国家发展民族文化战略总体基础上以合作求发展谋利益,解决民族体育文化与企业对接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文化;武术;文化软实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3.041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1580(2018)03-0151-04
“互联网+”时代正是当下创新发展转变的关键时刻,其表现是由传统行业向着高端、职能的方向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由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等等。在这个时代,各行各业、甚至各个领域都在寻求一种新的转型以满足时代需要的可持续性发展,“转型”已经成为眼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强声音。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文化,自古以来一直作为中华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其文化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外在的竞技形式,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已经浸透民族的血脉。中共中央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传统文化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思想会议上强调,“要理清楚讲明白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厚远的文化软实力”。武术具有独特价值,其含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气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把这种精神概括为“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概。
一、“互联网+”助力武术发展的作用机理
在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当下,武术成为了一门综合类内涵丰富的“学科”,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博。一旦形成专门的学科,就必须要提高武术发展的科学性,在“互联网+”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跳出武术看武术”,从另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分析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将互联网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转化为武术发展的有力的依据。“互联网+”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把传统体育项目与互联网有效结合起来,创新发展模式,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经济消费需求,实现传统体育项目、文化产品、民族艺术的供给,推动经济效益的发展,也实现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任务。
第一,“互联网+”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体现了传统体育在积极进行现代化改造,向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网络科技的融合方向发展。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已使我们共处一个地球村,民族文化“走出去,引进来”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必需品,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全球共享无疑是人心所向。互联网的出现更带来了民族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使民族体育文化突破了地域限制,拉近了不同地域、国家、民族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了费孝通先生的4句话16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老先生这16字箴言反映了他对各民族文化共享共处的美好愿望,他认识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都息息相关,唯有相互共享才能和平共处。“互联网+”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建设与传播有很大的帮助,形成了民族体育文化的新型发展模式。互联网可以将不同的文化、艺术等高度融合在一起,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传播、创新发展等方式,打破了信息资源的不对称,推动了体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实现了文化传播以符号为载体。
第二,“数字化与网络化”助力民族文化的资源开发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实现双赢。自古以来中国文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文明古国长期发展形成了自我优越感,这种自我感的形成也给文化带来了保守、排外的思想。然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以后,不光是经济的繁荣发展更带来了文化之间的碰撞,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的碰撞已是无法避免,将西方体育文化拒在门外已无可能。民族文化在与现代社会结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同化,民族的特色风格及其他价值体系的微观个体可能会消失,所以,在促进民族体育文化发展中,更是需要通过全新的影像技术、图像整理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视频3D、VR效果传承文化精髓,体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让网络数字化参与,更能保证文化与传承人的共生关系,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与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中不被变异开发。在文化建设中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将线下的文化艺术内容转化为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塑造出便于传播大众易被大众接受的文化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长河中对意识形态、精神风格的保留是能够实现继续发展和代际传承,使他们进入现代生活,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带动消费者的认知和参与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还可以制定体育娱乐化的策略,让人们通过网络体验民族运动特点,感受传统体育文化文明礼仪内涵,使传统体育文化开发与传承实现有机结合。
第三,“互联网+”帮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地被利用与保护。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在更多国家加剧推进,部分西方国家正在形成一种强势文化,并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霸权文化,为此给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个性与特色带来生存危机,使诸多的文化内容正在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从而也引发人们对体育文化利用与保护的思考。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近年来在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后,原本就属于本土项目武术文化的“市场”也被占领,大街小巷更多的是拳击馆、跆拳道馆、空手道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了一个新的定位,互联网打造了“武术圈”把武术文化和民族精神紧密结合,互联网的横向传播成就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扬,习练传统体育的人数增多也确保了传统体育的生存机遇的到来。
二、“互联网+”背景下武术文化发展的价值分析
民族体育文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拉近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武术与互联网的结合缩短了武术运动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能加快武术运动的传播速度,覆盖面积更广阔。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无疑是武术大众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飞驰的传播速度把中国武术运动广泛普及,推广到各种肤色人们的眼前。
“互联网+”是为武术大众化发展而制定的策略,传统体育迎来一个民族传承和共享的一个特殊文化时期,武术、太极拳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类对象中,武术的生存发展使得我们不得不将其保护起来。中国体育历史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至今依然保存着丰富的种类和资源,得到了世世代代的传承,部分项目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瑰宝,同时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价值。网络技术的出现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传播中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人们更愿意接受方便简单的文化产品,受商业价值、享受主义的影响,西方体育文化成为了人们的首选,文化气息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显得与时代不符,民族体育文化艺术的朴素性和传统性与现代社会提出的观点相悖。“互联网+”体育文化传播更趋大众化,传统体育活动逐渐被大家熟知和喜爱,甚至在互联网带动下阔步走向了国际的舞台。例如中华武术、赛龙舟等项目,多次在世界体育文化交流中出现,同时深受喜爱和推崇。但这样横向大众化的传播只是传统体育的其中一意,中国文化讲究传承,其民族传统体育道义得不到发扬,日渐衰落,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举步维艰。现代生活的压力使人们更多地愿意追求西方的高雅体育项目,尤其是网球、高尔夫项目受到了国人的青睐,导致本土体育文化在国内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处于这样的困境——西方体育和传统体育同化之间左右摇摆,“互联网+”是传统体育发扬光大的必选之路,但如何使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仍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从科学化发展的角度对武术制定长远规划加快对外发展,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新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已经不是一个崭新命题,但与“互联网+”的结合无疑说是一项新的突破,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新的反思与思考。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无疑是人类获取重要资源的主要渠道,传统体育文化立足国际市场越来越需要“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因为体育文化亦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促进国家综合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热切愿望。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战的不竭动力。创新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路径更是要全面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互联网+”是要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融入现代文明生活中,坚定民族性、创新时代性”。国家的发展需要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彩体面的民族体育及体育文化体系,立足国际市场舞台,这样更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需要。因此,传统体育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一项值得集思广益、认真实践的工程。
“互联网+”是从国际视野出发对武术发展实施推广战略。从国际大舞台层面来看,中国传统武术被世界誉为“神秘的武术”功夫王国,中华武术风靡全球,深受各国武术爱好者青睐,增强了品牌影响力。与互联网有关联的体育文化品牌赛事有待提高。品牌是生活中的无形力量,它可以形成一种规范性、引导性的市场化运作。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NBA”篮球、棒球相比,中国民族体育品牌效应成长的空间仍需进一步提升。2002年以来,中国传统体育品牌赛事包括“武林风”、“谁是跤王”等相继面市,但是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品牌力度影响力并不强。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经过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虽然我们的武术传统体育项目在世界赛事平台上取得了不菲成绩,对于武术赛事上还是缺乏品牌资源的开发,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市场化较低。但是,品牌效应与互联网模式或技术创新的结合,会提升市场占有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外表繁华、内心荒凉的尴尬局面,也迫切需要对品牌效应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品牌塑造,强化大众的认知与偏好程度,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与深度进一步加强。
就民族传统体育而言,武术本身就可以丰富精神文明、传承财富情感文化,网络资源的丰富已经成为了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强化品牌作用,使民族体育文化得到不同国家民族的深度认同;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數字媒体成为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与分享人;西方体育在与现代网络媒体的有效结合上找到了宣传的突破口,对于传统体育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仍需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国家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教育领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如果能够有效借助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国内外科技等方式力量,将会更好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新路径。
三、“互联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建构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时代背景下,要用“互联网+传统体育”来构建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效应,扩大民族特色体育项目规模化,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互联网+国粹武术”是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有利的武器。传统体育与互联网的结合,武术当之无愧是首选之地。武术作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率先得到国际市场的推崇,武术历史悠久、诸多门派、拳种庞杂、内容丰富、开展范围广泛,是世界上参与运动人数最多的项目,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典型代表。网络信息化技术使得武术活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特别是数字技术的成熟应用,图像、声音等三维甚至四维的立体效果展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虚拟空间表现将使人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带来十分充足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由于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发展不会被虚拟环境完全取代,线上线下的结合对于武术没有直接的影响。“互联网+”国粹武术需要在网络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武术派别介绍,加强各国对武术百家争鸣的认识,拳种的诸多派别丰富武术独特文化优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增加,通过互联网把传统体育文化精粹进行标识,培育产业化发展,有效选择一批专业化技术团队进行网络教学,有层次地进行语言类教学,系统地整合传统体育国际市场资源,不断创优民族特色。
第二,“互联网+文化教育”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责任感,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文化开放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加剧。强化本土知识文化体系,重视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内容刻不容缓。互联网的发展既给传统体育文化带了来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凭借着国家网络技术的发达,积极地将传统体育文化与网络结合,营造出健康、纯洁的虚拟环境,打造传统体育文化网络运动平台,以提高民众的基本素质,回归中国的文明、礼仪、仁爱、包容、共享等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互联网+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模式下,可以更便利地保留旧的传统文化,打造传统文化的新面貌,对民族习俗进行鉴别和改造,使得传统体育更便捷地服务现代人的健康生活。
第三,“互联网+小镇旅游”推进和完善民族体育特色小镇。“十二五”时期,我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使传统体育的跨界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传统运动项目是地区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全民健身及健康中国战略发展背景下,运动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互联网+体育特色小镇”为其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对运动环境、运动场域、民风民俗等人文精神进行创新,可直接在乡镇参加体育旅游活动项目,打造高雅的休闲旅游方式。如民族舞、骑马、趣味摔跤等项目都是特色小镇的资源。以运动项目为载体确定体育特色小镇的核心地位,运用网络技术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网络横向传播的强大功能,把民族的魅力和蕴含的文化价值全方位彰显出来,大力发展民族体育特有的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的魅力,让广大受众深刻感受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武术项目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发展,需要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体育武术的某些特有要素资源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会向现代化方向再造,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彰显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经济与软文化结合的重要表现。对传统武术实现保护与传承要借助“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对传统与现代资源在开发方面才能实现多途径的利用,更好地实现传统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