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方言双字调“去声+上声”研究
2018-05-15徐海涛
徐海涛
摘要:本文以“威海方言”,即指威海市政府所在地环翠区的方言为研究对象,文登、乳山、荣成三个县级市的方言不包括在内。本文研究的威海方言属于山东东区东莱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威海方言双字调中的“去声+上声”的连读变调情况。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手段收集数据信息,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并探究不同年龄对于“去声+上声”发音的影响及其原因。
关键词:威海方言;双字调“去声+上声”;结论比较;年龄
doi:lO.16083/j.cnki.1671-1580.2018.3.040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3-0147-04
一、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
由发音人读完双字调录音材料,使用CoolEdit-Pro、SoundIntoneHD200有线耳机加以录制,然后将录音材料输入Maibenben笔记本电脑进行处理。研究使用Praat软件对采集的录音材料进行分析,做出“去声+上声”声调格局图。根据前人结论,威海方言双字调“去声+上声”主要是前字变调,所以本次实验研究将双字组的声调测算结果分成前字和后字两个部分。在宽带语图和窄带语图的基础上确定声调段的起止点。在二字组的前字和后字之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过渡段,特别是后字的声母为浊辅音时,这会给前后音节界限的划分及其声调段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双字调来说,需要参考共振峰和能量曲线作出判断。如果出现困难,需要借助听音和波形图来作为参考。针对录音材料,为了实验中便于记录数据,选择在语图中正常显示音的例字,必要时加人人为的修正因素。在此基础上,运行等时间比例提取音高数据的脚本。该程序需要手动提取基频点数及其频率值,再生成所需数据信息的文本文件,并对其中提取错误的基频点参照宽带语图和窄带语图进行修正。将以上的数据文件通过Excel表格打開,然后将基频数据导入统计分析程序,并处理和分析所得数据。基于人对声调的感知呈对数方式,因此实验对基频值取对数。为了比较声调在整个调域范围中的相对关系,本文通过T值公式将基频值转换成五度制的调值。最后使用Excel生成反映相应数据的图表。在研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本次研究对以下的具体问题进行如下处理。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使用Praat4.3语音分析软件分析得出每一位发言人对词语每一遍的基频值。
2.在分析过程中,借助贝津明的F0脚本,在前字和后字上各提取九个点测量“去声+上声”连读中的声调变化。
3.使用Excel2010,先计算出发音人在一个词上每一个点三遍发音的平均值,再由此计算发音人每一个点上的平均值,之后使用T值公式计算每一位发言人发“去声+上声”双字调的T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调域的上限和下限不是由双字组发音中提取出来的,而是由发音人朗读全部字表的发音中归纳得到,保证调域的准确性。
4.根据T值计算出标准差,对离散度进行分析。
5.将计算出的T值换算成5度值,据此绘制出18位发言人的声调格局图,之后进行校订、修改、补点处理,选择最佳样本,完成修改版,优化数据。
6.制作图表,以此为基础与前人结论进行对比,并探求年龄因素对于其的影响以及相关原因。
二、威海方言双子调“去声+上声”语音实验研究
(一)威海方言传统方言学音系介绍
陈洪听、陈甲善(1988)认为“在威海方言的双音节连读变调中,去声(33)在平声、上声、去声前,调值变读为55,例如55+53‘教师、面包,55+214‘痛苦、对比,55+33‘汽船、变化。另外,去声在轻声前,调值不变,例如33+轻声‘笑话、盖子。”
孙惠明2008年硕士论文《威海方言初探》的得出的结论“去声与上声组合,前字调值由33变为35,即33+3 12-}35+3 12"。
(二)发音人介绍
十八位发音人均为威海环翠区人,青年除外出旅游外无长时间与其他地区语言接触的情况;中年和老年录音人均为威海环翠区当地人,虽然不同程度受到普通话普及的影响,但是均可以使用威海方言与他人进行流畅的交流。
其中发音人的男女比例为1:1,其中青年人(20-30岁)共6人,中年人(30-40岁)共6人,老年人(40-60岁)共6人,共18人。
(三)威海方言单字调实验结果及与传统结果对比分析
1.双字调“去声+上声”实验结果与先前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
通过平均值和较为清晰准确的录音文件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前的威海方言双字调的“去声+上声”,大致与孙惠明2008年硕士论文《威海方言初探》的得出的结论“去声与上声组合,前字调值由33变为35,即33+3 12-}35+3 12”相符合,但也存在起始声调变高的倾向。但是,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其中也存在一些新的情况:首先,青年人受到普通话普及的影响,对于威海方言的掌握水平较中年人和老年人有所下降,所以音调与之前相比产生的变化最为明显,即起始T值偏高,但是首字末尾的T值与之前的结论相同,也达到了5度,而不是普通话中的3度,同时T值曲线变化也更为丰富;其次,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中年人和青年人相比青年人与之前的结论更为接近,但也存在一部分发音人的首字的起始T值有提高的倾向;最后,老年人受普通话普及的影响较小,同时也与年龄因素有关,总体来看与之前的结论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也有个别老年组发音人的发音与之前的结论差异较大,总体上的度值偏低,且以老年男性发音人为主。
2.双字调“去声+上声”实验结果年龄对比分析
青年男性的五度值为551(后字)和235(前字),第一个T值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而且音调曲线也更加曲折。除了原始数据和分析存在一定的误差之外,究其原因,学者普遍认为是青年人的语音还没有完全定型,容易受其他地区语言语音的影响,而且受到普通话推广的影响较大,所以相对于中年人和老年人,具有更大幅度的T值变化,图中的曲线也较其他年龄组的曲线更为曲折。
与青年组形成较为明显对比的是老年组,即绿色曲线,从两幅汇总图中都可以看到,老年组的去声发音的五度值平均值最为接近前人研究结果中的35,后字上声的五度值平均值最接近前人研究结果中的213,同时老年组的绿色曲线是所有年龄组中最为集中和均匀的,几乎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内,没有和组内其他曲线存在明显差异的曲线。究其原因,目前学者普遍认为是老年人的语音已经完成定型,且在年轻时受到其他地区语言语音以及普通话普及的影响较小,而且与周围人交流时也更倾向于使用威海方言,所以老年人处于一个良好的威海方言语言环境内。以上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老年组的曲线与之前的结论相似度最高,同时呈现在图标上也是分布最为均匀而集中的一组。
中年组的语音数据显示,其语音变化不如青年组丰富,同时也不如老年组稳定,是处于一个中间的过渡部分。从三个年龄组总体来看,可以发现发音人的年龄越小,在发“去声+上声”的语音时声调的变化就越大,与之前结论的差异就越大。这说明威海方言受其他地區语言语音以及普通话推广和普及的影响,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且年龄越小,这种变化体现得越明显。
(四)声调变化及差异形成原因简析
1.推广普通话的影响
方言演变的宏观取向是相对弱势的方言向强势方言靠拢,地区方言向民族共同语靠拢。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相比较其他方言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普通话对于方言的影响是必然的,威海方言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电影,普通话被送至各个地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地人的方言发音。现代传播媒介使普通话的传播摆脱了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更为便利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从而影响当地方言的发音,这一点从得到的语调格局图中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
同时,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因此方言的语言环境也在不断减少。据发音人介绍,他们即使在家中,也很少使用纯粹的威海方言,而是更多地使用“威普”进行交流。所以普通话的普及对威海方言的弱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语言使用者语言心理的影响
排除普通话推广带来的影响,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心理因素也是形成威海方言青老差异的原因之一。
第一种是异化的情结。新派,主要以青年人为代表,他们的语言更接近于普通话,这是一个语言社团语言发生异化的表现。通过使用更为接近普通话的语音,来突出自己的时尚前卫,文雅的气质以及受到过高等教育的经历。
第二种是说话者怀旧的地域情结。年龄的增大导致人们不断积累着乡土情怀。由此形成的强烈的语言忠诚通过保留原有语音、词汇的说法体现出来。同时长期使用当地方言已形成习惯,而且身处于较为纯正的方言环境内,所以与青年人对比来看,老年人对于方言语音的改变较少,同时改变的速度也较为缓慢。
这一点体现在“去声+上声”的连读变调上,特别是青年人以及老年人尤为明显。威海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有着较大的差距,年龄较大的本地人出于怀旧的情结将其保留了下来,而另外一部分人,由于所受教育程度较高,且与外界接触过多,开始向着普通话逐渐靠拢,使音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语言和社会呈现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对语音的变化的研究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语音学认为,社会的统一和分化是造成语言变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威海方言的变化,首先中国正处于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较为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员流通和交往日益密切。威海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沿海旅游城市,加之与韩国接近的地缘优势,人际交流更是日益频繁,外来人口数目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对较为明显地影响了威海方言的变化和发展。
经济、商业活动同样也对威海方言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教育水平的上升、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也对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随着说话人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书面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文白异读的现象不断减少。同时现阶段的教育统一要求使用普通话,这也导致了年轻人的语音不断趋向于普通话。
尽管如此,威海方言语音体系仍然具有影响。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其方言特点仍然有所保留。所以威海方言和普通话趋于一致,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三、结语
本文是参考前人的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描述并分析的,希望有助于今后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次研究和分析记录的威海方言双子调“去声+上声”的语音数据与之前的研究者的说法略有差异。关于这些差异,本文并没有展开详细的说明,只是尽可能忠实地反映发音配合人的语言事实。这些差异应该与近三十年来威海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逐渐增多,普通话普及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要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还需要大量且规范的社会调查数据来支撑。
本次研究在录音时不是在特别安静的场所,同时又是第一次使用Praat软件进行录音和语音分析,所以获得的录音数据以及分析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这归咎于本人的水平和能力不够以及缺乏考证本字的扎实功底。
对于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发音人的选取:选取发音人时不够准确,一些发音人所说的不是威海方言而是普通话,这对最后的研究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录音地点的选取:本次研究的录音地点为教室,一方面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录音材料中夹带有杂音;另一方面,大教室的回声也对录音效果产生了影响,最终导致原始文件不便于进行处理和加工。
3.数据的处理:由于首次接触实验语音学和使用Praa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同时也由于时间较为紧张,所以在数据处理上也存在不熟练和数据处理不够准确的情况。这些误差也体现在后期绘制的表格之上,对最终结论的确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绘图:在绘图上,尤其是进行五度值的换算时,由于小数点后位数过多,所以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处理后一些图形发生了变化后显示不够完整清晰,形成的误差也对后期的数据处理和结论确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将吸取本次研究的经验,改正本次研究的不足。首先会选择更符合标准的发音人和更为安静的录音环境,力求获得更为准确的录音文件。其次,提高自身收用Praat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力求将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降到最低。最后,提高制图能力,力求做出既精美又准确的图片。希望今后有机会可以弥补本次实验研究的不足,进行更为准确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自身实验语音学的能力,并获得更为准确的结论。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