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策略

2018-05-15陈亮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策略

陈亮

摘要:教学语言由于其交际的特殊性,要求教学语言修辞对象化。趋近是教学语言修辞对象化的一个有效策略。趋近符合交际和教学规律,是交际针对性要求的体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要趋近学生的语言面貌,趋近学生的语言兴趣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趋近的策略重点不同,针对学生语言兴趣点的时代性特点,趋近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教学语言修辞;策略;趋近;趋同;语言兴趣点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3.031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3-0112-04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种职业语言,是教学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工具,具体指教师遵循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计划、按照一定的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习得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素质全面提高时所运用的职业交际语言。教学语言交际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受到一定的规约。教学语言修辞的对象化,就是其中之一。

一、趋近和趋同

教学语言修辞的对象化,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趋近,是语言交际针对性的体现,也是教师主动调控教学语言的成果。

一般来说,在交际中,为了顺利开展交际活动,达到交际目的,双方(或多方)都会根据对方的情况采取合适的针对性修辞策略。比如,当我们问不同对象的年龄时,会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话语:针对长者,我们会问:“今年高寿?”对年轻人,我们会问:“今年多大了?”对儿童,可以问:“今年几岁了?”“高寿”“多大”“几岁”,就是修辞主体根据修辞受体的具体情况作出的针对性策略,否则就会不礼貌或闹出笑话。除了年龄外,修辞主体的针对性还包括修辞受体的性别、民族、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与修辞受体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当时的情绪等。

教学语言,除了具有一般交际语言修辞的针对性外,更进一步强调教学语言修辞主体——教师对受体——学生的趋近。所谓趋近,就是教师运用修辞策略调控教学语言,主动向学生的语言做适度靠近,通过这种语言趋近,实现教学语言修辞的对象化,更易于学生接受。

有位教师在教学《家乡的建筑》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对幼儿说:“这是直线宝宝,请小朋友想想,直线可以画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说了许多,教师又神秘地说:“你们想知道老师要画什么吗?大家边看边猜!”此时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想知道老师的笔下会画出什么来。于是,教师把黑板上的一条条直线连接起来,中间又请了“曲线宝宝”来帮忙,当一幢漂亮的楼房出现时,幼儿欢呼鼓掌。教师顺势说道:“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也在自己的画纸上试试直线和曲线的用途吧。”

对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教师采用了趋近策略,使教学语言修辞对象化,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直线”说成“直线宝宝”,把“曲线”说成“曲线宝宝”,符合幼儿的思维和语言特征。教师将抽象的线条赋予了生命,趋近了幼儿的思维世界,更容易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只是从自身的语言个性出发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很可能听不懂或者没兴趣听,这样师生虽然处于同一个课堂场域,但他们的思维、情感却不会走进同一个时空,课堂的共生就无从谈起。

当然,教师的这种“对象化语言”,并非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放低到与学生同一个水平。从上例中可以发现,教师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完整的、准确规范的,因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教学语言还要承担“示范”的责任。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不同于“趋同”。语言趋同,是教师教学语言被学生语言“同化”,是语言的矮化,它降低了教学语言的质量。比如,幼儿在语言发展的初期,会大量使用“叠词”,如“饭饭”“觉觉”“凳凳”“嘴嘴”,这并非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而是其语言能力的局限,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从单音节词到双音节词是一个飞跃,也是有相当难度的,作为一个过渡,先说一些“叠词”,从发音上只需简单重复,从语法上说是不规范的。再比如,近年来,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全方位的渗透,网络语言也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成为他们的群体流行语。教师如何合理地利用学生中的这些群体语言为教学服务,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既不能一味拒之门外,也不能照单全收。如果在課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充满了“晕”“哇塞”“稀饭”“I服了YOU”等,甚至“1438”“TMD”这样粗俗的语言,看起来,教师抓住了学生语言的“兴趣点”,与学生的语言融合了,交流似乎更畅顺了,但实际上教师的语言被同化了,矮化了,因为这些语言混乱了汉语的意义系统,污染了语言。

趋近和趋同是有本质区别的,趋近是教师运用修辞策略主动调控的自觉行为,趋同是教师语言的被同化;趋近是教学引导的语言修辞策略,趋同是教师对学生的无原则迁就;趋近是教学语言质量保持在引导者掌控的高度之上的,趋同是教师教学语言的放任和矮化。

二、趋近符合语言交际和教学规律

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策略符合语言交际和教学规律,是语言交际针对性原则的要求,是教学规律,特别是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语言修辞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一)趋近是语言交际针对性的体现

语言交际的针对性要求教学语言修辞主动适应交际对象。“对象,是交际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把握对象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作为修辞原则的把握对象,包含着三个准则”,即“理解对象”“掌握关系”“尊重对象”。王希杰围绕对象提出的“把握对象”的三个准则,实质上是语言交际针对性原则要求的具体化。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把握对象”往往就是主动适应交际对象。“口语交际时,修辞主体(说话人)的修辞要适应修辞受体(听话人),修辞才能成功,语言交际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适应就是对对象的适应,这是关系到语言交际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学交际主体的教师,其担负着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使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重任,教学交际的成功,对于师生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交际中,教师调控教学语言时适度趋近学生,就是语言交际“把握对象”适应对象的一个重要策略。

(二)趋近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最佳效果产生在“可能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差距,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儿童的这个可能发展区,需给予协助始可完成,只凭他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维果茨基主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谈学习的互动交流过程。站在教师的角度,如何更好地指导、协助儿童在可能发展区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是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预估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将课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再加工,设计一个个贴合学生“可能发展区”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之一是运用恰切的教学语言,将课本知识进行“转述”,转化为学生最容易、最愿意接受的信息形式。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转述”,应该主动“把握对象”,适应“修辞受体”,使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适度趋近,趋近学生的理解能力,抵达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教学场域,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趋近策略的实现途径

教学语言修辞策略的趋近,是教师主动适应学生,促使师生之间更顺畅交流,以便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而采用的语言表达谋略,是在修辞理论指导下的自觉的策略行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趋近学生的语言面貌

“语言和思维从每个人的孩提时期起如影随形,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其思维水平、心智能力和语言发展相互作用,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呈现出与其年龄基本相当的语言面貌。幼儿是幼儿的语言,小学生是小学生的语言,中学生是中学生的语言,大学生是大学生的语言,虽然也不排除个别发展超前或迟滞的特例,但并不会否定这个普遍规律。

教师首先要了解、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所谓的“掌握学情”,既包含了对学生语言发展水平的掌握,对学生群体语言的掌握,运用修辞策略,调动修辞手段,主动趋近学生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适度地呈现出学生语言的一些面貌,使学生对教师语言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同时也是用合适的语言传达合适的内容,在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上,进入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如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昨天老师也和家人一起到外面游玩了,还拍了几张照片(课件播放风景区图片,停车场图片)。你们看这是哪儿呀?

生:镜泊湖,停车场。

师:这就是镜泊湖风景区的停车场,知道这个停车场有多少车吗?(生摇摇头)

师:那我们来请教一下停车场的管理员阿姨,认真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师:听了阿姨的介绍,你知道这四个条形分别表示什么车吗?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不仅以本地区的著名景点(学生熟知)为话题引人教学任务,还用了“管理员阿姨”这个称谓,显然是站在学生(小学二年级)的角度说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准确规范而简短直白,并且以短句为主,贴近学生的语言面貌和理解能力。假设教学对象是高中生、大学生,教师就没有必要用“管理员阿姨”这个称谓,直接用“管理员”称呼就可以(当然,事实上,这个小学二年级的内容是不可能让高中生、大学生学习的,这里强调的是教学语言修辞必须趋近学生,并因学生而异)。

(二)趋近学生的语言兴趣点

在语言交际中,交际对象对某些语言(一般是某些词、短语、句子或者句式等)具有超出其他语言的特殊兴趣,在交际实践中,喜欢使用这些感兴趣的语言,喜欢倾听这些感兴趣的语言。这些交际对象特别感兴趣的语言点,称为语言兴趣点。语言兴趣点在语言交际中往往被言说者利用来为交流沟通服务,以获取更好的交际效果。

学生有学生群体的语言兴趣点,并且随群体年龄段、学段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群体(青少年、儿童)中存在一些共同的语言兴趣点,但又不是所有学生的语言兴趣点都是同一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直至大学生,他们的语言兴趣点存在一些差异,这与不同年龄段(学段)学生的思维水平、人生阅历、社会经验有密切关系。比如,受动画片影响,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我还会回来的”“臭狗熊”等语言感兴趣,高年级或者中学生兴趣点则已经不在此,而会对“消失”“滿血复活”“恐龙”“青蛙”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学生的语言兴趣点则可能在“高富帅”“白富美”“翘课”等上面。

学生的这些语言兴趣点往往以高频复现、群体高度关注的“流行语”的形式呈现。学生群体的流行语,往往和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网络日益浸润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生活几乎无不受到网络的影响,这当然也包括语言。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之间甚至还出现了“网络代沟”和语言隔阂。特别是中小学生,追求新奇又不加鉴别,于是说一些老师听不懂的网络流行语,诸如“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7456(气死我了)”“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我不是美女,我很丑)”“血洗完了(学习完了)”这些“行话”,假如不在这个群体中,会觉得特别陌生,难以理解。而学生在和教师交流时,往往会运用另外一套非网络的社会话语系统。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并流行的网络语言,吸取网络语言中精彩的部分,适当地引用、嵌入到教学语言中,通过从学生的语言兴趣点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的生成。当然,教师还有责任引导学生鉴别网络语言,吸取网络语言中合理的表达,剔除网络语言病毒,防止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交际的侵害。

四、实施趋近策略的注意点

趋近是教学语言修辞针对性要求的具体落实。教学语言针对的学生群体是不同的,从幼儿到大学生,年龄、心理、知识背景、智力发展、社会阅历等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从时间维度上看,不同时期的学生,比如同样是初中生群体,20世纪和21世纪的,在语言风貌和兴趣点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都要求教学语言修辞根据学生群体的差异实施不同的趋近策略。因而,在实施趋近策略时,应该注意不同的侧重点,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群体语言的时代特点,变革趋近策略。

(一)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趋近的策略重点不同

如前所述,以流行语为标志的群体语言是有明显的年龄差异的,幼儿、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流行语虽然有一些相通之处,但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臭狗熊,你等着,我一定会打败你的”“我还会回来的”一般在低龄儿童中流行,“明明能靠颜值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带着你,你带着钱”应该是青年人的喜爱。“438”“青蛙”“恐龙”则往往是中学生的最爱。“初中生热衷于使用流行语说明流行语本身迎合了学生兴趣发展的时代需要”。研究者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群体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来源和所倾向的流行语类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兴趣特点”。

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年龄作出选择。一般来说,学生的年龄越小,趋近的要求越高。因为学生年龄越小,教师和学生之间语言能力的差异越大,教学语言修辞要完成“趋近”,其“行程”相对要长。如果教学对象是大学生,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成年人,教学语言修辞的“趋近”,主要在于教师要掌握青年群体的流行语、热词、常用句式等,并且注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寻找到和学生的“语言共鸣点”。

(二)针对语言兴趣点的时代性特点,趋近策略需要与时俱进

学生群体语言具有时代性特点。学生的语言兴趣点以及作为群体语言典型呈现的流行语,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變化。从哲学角度看,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语言,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能动反映。存在决定意识,既然反映的对象变化了,反映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讲,同一学生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身心成长、阅历增加、经验积累、知识发展,其语言的能力和运用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同群体的学生,经历到某个年龄段(或学段),其群体语言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为中学生,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l世纪00年代、10年代的,他们的群体语言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比如“蛤蟆镜”“鸭屁股”(发型)、“万元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属于80年代,“伤不起”“围脖”“亚历山大”“赞”“土豪”则是近几年的流行语。从群体语言中最具标志性、最符合群体兴趣的流行语,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中学生群体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群体语言。所以,群体中最活跃的流行语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同群体的语言兴趣点是不尽相同的,因而趋近策略要真正能激发学生兴趣,必须与时俱进。作为教学语言主体的教师,要紧跟时代脚步,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语言动态,从学生当下的语言兴趣点切入,否则学生不可能与教师“共鸣”,如果教师对今天的学生说“跟着感觉走”,可能学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责任编辑:刘爱华]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